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於不同的家庭,“減負”到底意味著什麽?

來源丨小石頭侃升學

(ID:xiaoshitoushengxue)

上周末,北京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有了大動作:本月月底前,本市將完成各區中小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情況填報。年底前,市教委將進行集中整改,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立即停辦整改。

告知家長書中寫到,按照通知要求,現在我們對中小學每一名學生報班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情況進行普查,主要是了解所參加的校外培訓機構基本情況,為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參考。目的是治理培訓行業亂象、規範培訓機構辦學行為、消除潛在安全隱患,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早在今年2月13日,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被稱為“史上最嚴減負令”的通知,明確提出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

一時間各種杯賽取消,機構紛紛整改,“減負”和“禁止超綱”一時間成了關鍵詞。

今年3月,《教育部,請不要給我們家孩子減負》的文章風靡網絡,當天上午就邁上10萬 ,點讚過萬。全國兩會期間,這個話題不斷發酵,此類主題文章不斷湧現,流傳甚廣。這至少說明,不希望減負,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觀點。

巧合的是,20年前有相似的一幕。

1998年,第一次大規模減負時,北京要求關停所有校外輔導機構。當時北京最大的校外培訓機構精誠文化學校校長王國欣最頭痛的不是關停學校,營收減少,而是家長們的激烈抗議:你不能關!

可貿易戰再次把中國的人才培養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改革困難的選拔制度,改革更加困難的基礎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和匱乏現實,日益增加的教育壓力和焦慮,這些問題一個比一個難解決,似乎把兩個問題對立起來了——減負和人才培養仿佛是解不開的矛盾。

對於不同的家庭,“減負”到底意味著什麽?

一、愛學習的傑出人士生

這類孩子有一個明確的標簽,就是真的愛學習,把學習當成樂趣,享受知識本身的快樂,十分熱愛學習,也享受長期霸佔班級前三名的感覺。

往往這類孩子最後不是個小學神也是個小學霸,而且會主動要求做題、買練習冊、補課,成績不好了還沒等你批評他,人家先自己默默哭三天,沒準還附帶一張恥辱證明,下次考試保準給你整個學年第一。

總結起來,擁有這類孩子的父母有一種莫名的幸福和幸運的感覺,外人眼裡,這都是上輩子修來的。

小石頭見過一些這類孩子的父母,這種“別人家孩子”的爸媽往往都是公務員、醫生、老師、科研人員等職業,屬於高知,也相對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他們像打了雞血一樣追求進步,也就是傳說中的“雞血家長”。

他們不但要求孩子努力,一般自己也都熱衷於學習,報班深造補習考證也都不耽誤,很多這些家庭早都把電視從客廳開除了,到了晚上你很可能見到一家三口一起學習的安靜盛況。

他們關注升學政策谘詢,關注學習內容和方法,對孩子的要求更是不低,有一套教育方法和理論,也不會自負的拒絕新的資訊和交流,對於教育資源,更是不放過任何優質的,甚至在生活中創造各種教育機會,看個新聞都能跟孩子開心的聊半天。

而對於這些爸媽,效率和適合是他們最關注的,他們往往都不會瘋狂補課,熱衷於各種教育精華,比如《正面管教》、《刻意練習》這些“教育聖經”早都讀完了,跟其他家長也都聊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完全不是誰家的八卦和抱怨,熱衷於時間規劃,在效率上勇攀高峰。

高度的自製力,嚴謹的邏輯,高效的執行力加上謙虛而持續的學習,孩子不優秀都難。

“減負對這類孩子的影響”

請問減負對這樣的家庭有啥影響?你覺得減負了人家就不學習了嗎?就帶著孩子瘋玩了?

減負政策的落實充其量會影響一下社會選拔的方式,但這些孩子都是名校砸破頭想要的,基本上影響很小。

二、拚素質的優等生

這些孩子不算是學神學霸,但成績往往還是很不錯的,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好,而且有學習欲望。

雖然不能算是無敵的全才,但在自己喜歡的科目上往往競爭力非常強,甚至是出類拔萃,而且一般都會有一項甚至幾項讓身邊人羨慕甚至佩服的五體投地的特長,往往還各種拿大獎。

這種孩子的父母往往從事律師、金融、證劵、互聯網等行業,屬於事業有成的社會中堅力量,他們學歷高,收入高,雖然為理想打拚工作繁忙,但是並不忽視家庭,實行民主化教育,樂於與孩子交流,啟發引導孩子。

孩子是在相對巨集觀的教育以及高要求下成長起來的,這些父母更在意孩子的全面能力發展,而不苛求最高的成績,對孩子在德育和興趣上的培養,遠超過應試的培訓,他們更在意孩子的快樂感受,緊張與放鬆的比例,而不是單純的刷題,並不是不重視應試能力,而是感知到應試絕對不是學習的唯一。

這類家庭往往具備著相對不錯的經濟條件,其中的大部分也都在規劃一些出國讀書的想法,而且相比應試教育,更加相信素質教育給孩子的更多。

其中的少部分已經把孩子送到了知名的國際學校就讀,而在國內體制內的,也都盡量選擇素質教育類的公辦民辦校。

“減負對這類孩子的影響”

減負對這些孩子來說基本沒有影響,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想參與到體制內的競爭。

這些孩子大多出身富裕階層,父母用錢為他們打造了教育壁壘,又少了很多競爭者,是不是贏家不好說,但至少不容易輸。

他們的父母怕孩子在未來缺乏競爭力,怕孩子不如自己,墜入下一個階級,所以也不會放鬆對孩子的管理和資源的配置,減負自然不會捆住他們的手腳。

三、條件一般但一直拚搏的孩子

這些孩子中不乏有一部分成績也比較優秀的,但大多數屬於忽上忽下的中間區段,但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寒門出的學神和學霸已經越來越少了。

這些孩子大多家境也比較普通,普通不意味著貧困,這些家庭屬於我們理解的小康。

父母很早就向他們灌輸了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他們有時候感覺學習的壓力山大,因為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太高了,偶爾他們會想著逃避學習,作為反抗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和嚴厲的命令的方式,不過大多數的孩子並沒有因此厭學,在學習上雖然並不突出,卻沒有放棄努力。

這種孩子的家長常常是普通員工或者職員,或者從事自由職業,工作上不算過於繁忙,因此有很多的時間來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

這些父母往往會對孩子學習過度關心,他們經常叮嚀:“爸爸媽媽這輩子已經這樣了,你還有努力的機會” “你怎麽不如班上的小明?” “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一輩子就白過了。”

他們把一筆本來可以用來養老、享受生活的錢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上,把學校的減負政策罵的體無完膚:

“為什麽非要減負?早放學誰去接孩子?不寫作業回家就玩王者榮耀嗎?基礎搞不好惱火的很呐!成績跟不上要被托死!你不學別人學差距就是這樣慢慢拉開的!”

而這些過度的關心,和缺乏方法,更缺乏學習的教育環境,常常會伴生比較多的問題,與孩子的溝通問題在這樣的家庭比較常見,而可憐天下父母心也說得是這樣的爹媽,出發點不是壞的,但很容易以愛的名義做了傷害的事情。

經濟條件也直接決定了這些孩子不能享受到足夠多足夠優質的教育資源,種種條件都具備,但都不是最好的,再加上一些教育上無心的阻力,孩子只有特別刻苦才會顯得機會比較大。

“減負對這類孩子的影響”

事實上,這是社會中比例最大也最焦慮的群體,減負讓他們本來可以免費獲得的教育資源現在要咬牙掏錢獲得,算黃牛霉。

還有一些家庭條件差但又想出頭的,屬於農村城鎮人口和城市底層,他們想要翻盤的難度就大大提高了,屬於倒大霉。

他們焦慮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落空,怕孩子學習不努力,成為一條蟲,沒有給自己爭氣,怕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這種焦慮是關乎一生的,因此才被如此重視。

四、野蠻生長的放養娃

放養這個詞跟素質完全不是一回事,一般除了公立校,沒人真正關注這些孩子的成績,公立校的關注也僅限於頭疼。關心他們的成績不如關心他們王者榮耀的段位更實際,他們也真的不太關心自己的成績。

他們是班級各種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運動會和籃球場更適合他們,也有著一群小夥伴。

這部分孩子會比較極端,有一些雖然成績不好,但自然發展的很茁壯,其實能力不錯,但更多的,就相當有問題了。

這些孩子的父母的職業常常是幹部、工人、個體戶職業居多,他們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打工賺錢,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保障,比如金錢和物質。

他們奉行靜待花開之類的放養理論,他們覺得:如果他是個單純的孩子,那就讓他單純一輩子,不要讓他變得聰明世故而失去美好的靈魂。

他們認為孩子就應該有個快樂的童年,還認為每個人就該享受自己的人生,不能讓孩子束縛自己的夢想,有些家長還會把孩子全權託管給老人、保姆或者課後輔導班。

他們大多也是從小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下長大的,所以當他們成了父母時,他們就堅定地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考得好不好要看她自己的訴求,與父母毛關係也沒有,而堅定不移的信奉兒孫自有兒孫福。

對於學習,他們有一套比較獨特的觀點,有時候甚至會為孩子找不寫作業的理由,雖然在學習上不較真過多,但對孩子的德育培養還是有基本要求的,並不至於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熊孩子”或者“小怪物”。

“減負對這類孩子的影響”

這些爸媽對孩子的學習方面一般沒有太多苛求了,他們的焦慮往往是孩子不要學壞,不要誤入歧途,不要交壞朋友,不要養成不良嗜好這些。

減負在表面上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但深層次輕微降低了他們孩子成才的幾率,因為有限的學校給的東西,又少了一些,但這種降低也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為。

這些孩子一般不重視在校學習,而這些孩子中也不乏少部分情商高,智商也不低,但是就不好好學習的個例,這些孩子未來也很可能抓住某些機會逆襲,野路子甚至會比很多名校生更厲害,但比例極低極低。

五、厭學叛逆的問題孩子

這些孩子的成績大多在班上的下遊,屬於學困生。他們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有一些問題:比如對學習焦慮、緊張、不感興趣,怕考試,另外往往存在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及缺乏安全感等表現。

他們認為自己天生愚笨,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把看小說、打遊戲、上網、早戀甚至瀏覽黃色內容當成滿足心理空虛的方式。

這些孩子的家庭往往存在問題,比如父親酗酒,雙方離異、經常吵架甚至存在家暴等,家庭裡嚴重缺乏交流。

父母對孩子要麽不管,對孩子漠不關心,不聞不問,要麽控制欲極強,對孩子的學習過度關心甚至過度干涉,不過又掌握不了正確方法,因為暫時學習成績不滿意,打罵或歧視孩子。

他們的言論常常帶著各種偏見和打擊,會說出這樣的話 “不要理你爸爸,他是大壞蛋”、“你怎麽這麽笨啊”,你是不是沒長腦子?”“你總是不努力,我看你這輩子不會有啥出息了”

“減負對這類孩子的影響”

減負已經不是這些孩子教育問題中的關鍵環節了,這些孩子和父母都不懂得減負的意義,孩子大概會認為減負算是撿到了,不用再學習那麽累了,白白撿了一個便宜。

父母會覺得減負政策和他沒關係。這些父母對孩子的憂慮主要是,孩子別成為自己的負擔,不要丟了自己作為家長的面子,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能做出很多可怕的事兒。

另一個極端就是忙活自己的人生還來不及,孩子都是用來忽略的,減負對他們大概也沒什麽意義吧。

看了上面的猜想和描述,你們大概可以發現到底是誰受減負的影響最大了吧?

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這樣的問題——世代家庭的巨大差異,加之基因優劣的巨大差異,很多孩子從出生就注定了彼此的差異。

焦慮問題要解決,但人才培養問題不要解決嗎?

試想,如果我們停掉了所有的“超綱”,面對一個聰明伶俐,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發自內心真的想學習的孩子,我們要告訴他你不可以多學,你要等等其他孩子,因為你多學就是超綱,你應該去做學習以外的事情對嗎?

試想,如果我們關掉了所有的補課班,那些愛學習的娃的爸媽,那些素質教育的精英家庭,他們只會選擇私下請老師偷偷的上課,市場供需關係決定了承擔風險的補課更加昂貴,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沒有機會學到更多知識,而精英家庭的孩子也會覺得奇怪——

“媽媽,難道我想補課學習有錯誤嗎?為什麽不讓我多學知識呢?”

在中國,培養一個孩子是很難的事情,你既不能讓你的孩子太差,被人遺忘,也不能讓你的孩子太優秀,因為有個超綱的天花板。

你孩子生長的太空是一條縫,而這條縫正在因為社會呼籲的焦慮,越來越窄。

而能過去的人總會過去,過不去的人更難過去了。

? end ?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別忘了點讚支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