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修行中的八個“不可以”,你知道是什麽嗎?

我們把這個《勸發菩提心文》分成三段,上面講完的這一段是正宗分,後面這一段是流通分。

如是十緣備識,八法周知,則趣向有門,開發有地;

就是上面這發菩提心的十個因緣,都已經講過了,大家都知道了,八法周知就是前面講的那個“邪、正、真、偽、大、小、偏、圓”,趣向有門,而不會趣向這個“邪偽小偏……”

相與得此人身,居於華夏。六根無恙,四大輕安;具有信心,幸無魔障。

我們講人身難得,中國難生。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人身,又生在華夏,華夏就是我們中國。相對於世界各地,我們生在中國這個國家,還是很殊勝的。尤其聽聞佛法,我們這個國家是非常殊勝的。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具足,都沒什麽毛病,地水火風四大也都調和,沒有什麽病痛,聽法的環境也很好,對三寶具足了信心,也沒有什麽魔障來干擾。

況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場,又聞佛法,又瞻舍利,又修懺法,又值善友,又具勝緣;不於今日發此大心,更待何日?

這就是省庵大師對當時的境講的,也符合我們今天的狀況,我們生在中國,身體健康,對三寶具足信心,沒有魔障干擾,然後還出家了,在家的居士也很方便,聞到佛法,遇到好的道場,觀海寺的環境也是不錯的對不對?又可以拜到舍利,又一起修懺,很多善友聚集,因緣殊勝。如此殊勝的因緣,今天不發菩提心,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呢?

惟願大眾,湣我愚誠,憐我苦志;同立此願,同發是心。未發者今發,已發者增長;已增長者,今令相續。

這就是勸大眾,希望大眾憐憫於我,可憐可憐我這個苦心吧,苦口婆心的勸大家和我一起,同立菩提之願,共發菩提之心。沒有發的今天發,已經發的,令其增長。已經增長的,要令其相續不斷,早得成熟,而得解脫。

勿畏難而退怯,勿視易而輕浮;勿欲速而不久長,勿懈怠而無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鈍而一向無心,勿以根淺而自鄙無分。

讀大師文章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真的是大師,我們先不講這個佛法的修證,先講這個文章的用詞用語,這種對仗很優美,讀了能感動你。如果沒有飽覽群書,沒有很深的文化造詣,是很難寫出這麽好的文章的。寫不出好文章,就沒辦法感動別人去依教奉行。所以深入經臧之後,得到的這種後得智啊,寫出來的東西,讓你通過文詞,就能感動。沒有一句廢話,句句都能深入你的心。因此我們要多讀經典。

這八句話裡面有八個“勿”字,勿,就是不可以的意思。意思是你發了菩提心之後,去行菩薩道的時候,一定要去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千萬不可以看到艱難就退怯,不可以看到這個事情小就輕浮;不可以欲速則不達,不要求快,發心不長久,必須要發長遠心,不要心存僥幸,說我投機取巧走個捷徑去成佛,沒有投機取巧能成佛的;不可以懈怠,不可以懶惰,一點勇猛心都沒有;不可以萎靡不振,去給自己找借口,我身體不好……我經常看到我們有些師父,把自己有病作為獲得同情的資本,有病痛不為過,但是你這樣去做就不好了。有病固然要治,但更要發起道心,不能用病做擋箭牌,因為有病自己就躲起來,什麽都不能做了,就躺在那裡享受供養,這有問題。你陷入一種惡性的循環,因為每天虛受供養,還要人伺候、照顧、疼愛,沒有給別人種福田的機會,只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福報越來越少,病就越來越多;不要因為眾生秉性愚癡,或者自己的秉性愚癡,說我笨呀,我沒有文化呀,我乾不了這事呀,發不了菩提心呀……不可以;也不可以總是認為自己根基淺薄,行菩薩道,乃至成佛,都是別人的事情,高推聖境,也不要這樣。

文字 | 義輝法師《勸發菩提心文》講記

圖片 | 觀海寺法務部

編輯 | 常銳

責編 | 妙空法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