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該關心:中國醫療資源稀缺,超2億老人正常的健康需求如何滿足


美國於20世紀70年代最早實行健康管理,通過政策支持與監管,將優勢資源向社區老年健康管理服務傾斜,老年健康服務已經發展為產業鏈。日本作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通過法律的強製性規定,將居住在本國40歲以上者納入到長期介護保險中,並通過設立日間照料中心、養老院、老年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健康管理服務機構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需求。澳大利亞政府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家庭和社區照料」計劃,強調家庭與社區照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並通過家庭醫生負責製滿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英國於2001年推出了一項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享受衛生服務的10年計劃NSFOP(the National Service Framework for Older People),該項目是基於老年人在衛生服務中遭受歧視、不受重視並且得不到應有的良好品質的服務而開展的。


挪威作為高福利國家,對老年人的健康服務是由公共部門提供的,在醫療以及老年照料方面服務人員的配比量遠遠高於OECD的平均水準。 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截至2017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達2.41億人,佔總人口的17.3%。2016年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共約4063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8.3%。伴隨人口老齡化而來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護需求的猛增,解決稀缺的醫療資源與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間的失衡問題愈加緊迫。目前,我國對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的模式研究。基於健康管理的流程,可將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細化為健康檢查與指導、健康危險因素評估、健康乾預和康復等項目,相比較而言,慢性病健康管理在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方面作用較大。基於不同的機構,關於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可分為以醫院體檢中心為基礎的健康管理模式研究、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管理模式研究和健康管理公司或健康保險公司的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利用和影響因素研究。老年人普遍存在功能衰退或障礙現象,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增高,導致老年人口的健康服務需求遠遠高於非老年人群。健康服務是老年人的首要保障需求,既需要傳統意義上的醫療服務,如老年病的預防和治療,也需要日常生活照料;既有客觀需求,如醫療機構的距離和方便程度,又有主觀需求,如社區健康教育和心理慰藉服務。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務需求和利用通常受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無慢性病及有無醫保等因素的直接影響。


三是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2005年,國內首次引入「醫養結合、持續照顧」的理念;在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發展進程中,醫養結合的研究逐漸成為學術界的熱點。已有研究從政策環境的可行性、傳統文化的可接受性、基層衛生資源的可獲得性以及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等不同角度,探討了醫養結合模式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醫養結合通過將醫療保健服務和生活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在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基礎上,著重提高疾病診治護理、健康檢查、大病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品質。目前,我國醫養結合實踐探索偏重於機構養老,具體模式包括養老機構配備醫療功能、醫療機構拓展養老功能、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以及引導社會資本建立醫養結合機構。

楊素雯:探索居家老人「醫養護一體化」服務模式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