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當皇帝先要認別人當爹?明嘉靖皇帝的苦楚

如果認別人當爹就可以當皇帝,你願意嗎?明世宗嘉靖皇帝說:想得美!皇帝我要當,換爸爸,我絕對不乾!

影片不過癮

精彩向上滑

明世宗嘉靖皇帝剛上台,就鬧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大事件,就是所謂的“大禮議”事件。這件事起因於明武宗去世後沒有兒子繼位,無奈只得找血緣關係最近的、叔叔家的兒子朱厚熜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嘉靖帝。按常理說,嘉靖帝繼承哥哥的位子,就要和哥哥一個爸爸,他要尊伯父明孝宗為父。

嘉靖帝忍不了,他不想換爸爸,於是提議追尊生父興獻王為帝。以大學士楊廷和為首的朝臣們一下子炸了鍋,絕不同意這麽做,拿出宗法制度駁回嘉靖的想法。先是堅持改統改嗣,完全把興獻王扔一邊。後來妥協,請嘉靖改統不改嗣,即承認生父為帝,但不給廟號,仍稱孝宗為皇考。嘉靖統統不同意。君臣之間圍繞這件事大動乾戈,先是引經據典磨嘴皮子,後來,嘉靖急了動粗,抓了二百多個請願的官員一頓打,這就是著名的左順門事件。神劇《大明1566》還把這件事移花接木,拉到嘉靖末年演繹了一回。

後來經歷三年多反覆鬥爭,嘉靖帝依靠他無上的權威,接連拍倒大學士楊廷和、汪俊、楊慎等重臣,連帶著摧毀明武宗明代的老臣集團,強行給親生父親興獻王定為睿宗獻皇帝,確立了新的世系法統。

古代中國沒有憲法和相關選舉法、繼承法,君主權位繼承沒有像現代社會這樣明確的繼承條款。但古代也需要起碼的規矩,否則豈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來當皇帝了。所以古人對“統”特別重視,把它拉升到實際上等於憲法的地位。

“統”就是法統,它限定著皇權的交接範圍,國家的統只有一個,就是開國皇帝建立的法統,不是繼承這個法統的人企圖當皇帝,天下人都有權依法反對。群臣心心念念地要嘉靖皇帝繼承明孝宗的“統”,其實就是要維護皇權繼承的“基本法”,保證天下不亂。

後來清朝入主中原,為什麽聲言給崇禎皇帝報仇?報仇是表象,實際上是想把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法統接過來,給自己的政權增添合法性。

理解了這個,我們就能搞清楚,嘉靖朝大禮議其實爭的不只是一口氣,而是事關國本的大事。嘉靖爭統,想讓自己這一枝與武宗並駕齊驅,連帶著搞政治摧毀,建立起忠於自己的朝臣集團。而楊廷和等人堅持反對,一方面要維護大明正統的嚴肅性,讓皇帝們盡量少出夭娥子,減少政局動蕩。另一方面也是苟延殘喘,繼續把持朝政。

嘉靖皇帝強推大禮議,弄出了兩個八卦。第一是明成祖改廟號。成祖原來的廟號是太宗。明朝太廟牌位固定為九個皇帝,嘉靖把親爹牌位放進去,就要按照世系最遠者祧的原則,踢出一個。朱氏始祖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法定不能踢的,世系最遙遠的就是明太宗朱棣,但朱棣權威極高,不能踢也不敢踢。於是嘉靖把太宗改為成祖,祖有功,不能踢,然後順理成章地把成祖的兒子仁宗拿出太廟,把睿宗獻皇帝補了進去。

第二個八卦是興獻遷墓穴。興獻王埋在安陸,實行的是宗王的陵製。追尊為帝,相應地也把他的陵墓改為皇帝規製,這就是現在湖北鍾祥的明顯陵。興獻王的遺體從原來的小墓穴搬到大墓穴,可憐老爺子為了一個虛無的名號,死後又遭了場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