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經》中的植物:何以解憂?唯有萱草

"萱"是出自《詩經·衛風·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萱草

諼草便是萱草,有忘憂之意,因此萱草也有了忘憂草的美名。給孩子取名為"萱"足以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希望孩子能夠一生無憂。

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狀莖和粗壯的紡錘形肉質根。萱草別名眾多,有“金針”、“黃白花椰菜”、“忘憂草”、“宜男草”、“療愁”、“鹿箭”等名,英文中稱萱草為“虎百合”。當食用時,多被稱為“金針”。其葉形為扁平狀的長線型,與地下莖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則是於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綠色的開花枝,花色橙黃、花柄很長、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結出來的果子有翅。全國各地常見栽培,秦嶺以南各省區有野生的。

萱草

萱草類花卉雖原主產中國,但長期以來改良不多。1930年代以後,美國一些植物園、園藝愛好者收集中、日等國所產萱草屬植物,進行雜交育種,現品種已達萬種以上,成為重要的觀賞及切花花卉,也是百合科花卉中品種最多的一類

萱草稱號忘憂草,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萱草又名‘宜男草’,《風土記》雲:‘妊婦佩其草則生男’,故稱此名。

萱草

萱草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詩經魏風》中就有記載。後來的許多植物學著作中,如《救荒本草》、《花鏡》、《本草綱目》等多有記述。《花鏡》中還首記載了重瓣首草,並指出它的花有毒,不可食用。

《詩經疏》上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是說孩子即將遠遊,母親會在堂前種上萱草,以寄托對孩子的思念。所以萱堂就代表母親的居室,喻指母親。萱草也被稱之為中國的母親花。在古時候,很多離家遠遊的人也經常會在詩詞中借萱草抒情。如果說"臨行密密縫"表達的是母親在孩子出行前的擔憂,而"不見萱草花"則描繪了一個母親對於兒子歸來的期盼,更讓人覺得憂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說的卻是我們這些孩子,想要報答母親一生關愛的孝心。

萱草的色彩如此豔麗,一定是因為父母們把那滿心無法言說的愛意融入其中,浸染了花色。

花友們可以為母親親手種上萱草哦,這一定能寄托你的孝意。(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