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守住「底線」開展「中國式抗癌」

新聞背景

4月15日—21日,是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暨中國抗癌日活動周。今年抗癌周的宣傳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主題為「抗癌路上,你我同贏」。眾所周知,目前多數癌症還是不能完全治癒,想要遠離癌症,預防才是關鍵。這需要大家堅守住抗癌底線,不濫用「新技術」,不輕信某些補品的虛假治癌廣告,不盲目地把生命押在所謂的「神葯」「神醫」或者「祖傳秘方」上。

約訪專家陳曦: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跂跂醫院主任醫師

近年來,隨著世界癌症發病率不斷走高,我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遞增。從2010年開始,癌症已經成為人類主要的致死原因,也成了我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由於多方面原因所致,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和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這大大影響了人們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及早治療。

我國癌症流行趨勢:3個「5」

目前,我國癌症流行趨勢是3個「5」:世界上每5個腫瘤患者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每5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1個是腫瘤患者;腫瘤患者的平均醫療花費約是其他疾病的5倍以上。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數據顯示:我國年度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約392.9萬人,死亡人數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近十幾年,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究其原因,這與我國人群整體壽命的增長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有關。同時,也與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小環境的汙染相關,比如工作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合理、飲食習慣不良等,都導致了患癌風險增高。

順勢而為,抗癌也要講「底線」

世界衛生組織針對腫瘤提出了3個「3」:1/3的腫瘤可以預防;1/3的腫瘤可以通過早診早治而治癒;1/3的腫瘤可以通過綜合治療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

現在,有不少患者選擇出國治療癌症,雖然我國在抗癌新葯研發方面的確與美國存在差距,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國常見癌症的治療水準並不遜色於美國。很多大醫院的腫瘤專家臨床經驗是很豐富的,經手的病例也很多,有些癌種的診療水準是高於發達國家的。隨著國務院宣布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後,國內診療的優勢則更加明顯。此外,抗癌新葯的臨床研究目前國內外幾乎是同步的,所以,在正規醫院嘗試抗癌新葯臨床試驗,是可以達到與國際最新水準一樣的治療。

其實,抗癌一定要講「底線」。我們一再強調,有些所謂「新技術」如果濫用,可能導致「過度治療」「瘤去人亡」。建議患者和家屬切勿輕信某些補品的虛假治癌廣告,不要盲目地把生命押在所謂的「神葯」「神醫」或者「祖傳秘方」上。

我們呼籲,應大力倡導「家庭抗癌」「群體防癌」「規範治癌」等理念,無論醫生還是家屬都應懂得為患者當家理財,使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可以持續治療,達到長期「帶瘤生存」。

談癌不必色變,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很關鍵

談癌色變是沒有必要的,雖然我們對外環境無法控制,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從上述這些「死亡數據」中獲得教訓,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建議大家從生活習慣和定期體檢兩處著手:一是在腫瘤尚未形成時,根據不同的體質、性別、年齡等因素,通過健康的飲食、生活、運動調節方式來預防,比如粗茶淡飯、葷素搭配,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酒精、含糖飲料。平時多清理「情緒垃圾」,工作勞逸結合,同時保持睡眠質量和愉悅心情。二是定期進行個體化的防癌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比如肺癌高危人群,應定期做低劑量胸部CT篩查;胃癌高發人群則應重視電子胃鏡檢查;有腸道息肉的患者,每1~2年應做一次電子腸鏡檢查。

此外,由於遺傳學原因導致的染色體和基因異常,在同等刺激條件下,使得部分人群患某些腫瘤的概率增加了幾十倍到幾百倍。例如,擁有BRCA1和BRCA2這兩個基因突變的家族傾向高髮乳腺癌和卵巢癌。因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在40歲後最好做一下遺傳風險評估,進行精準防癌篩查,明確是否攜帶癌症易感基因。

精準診療是腫瘤治療的必然趨勢

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將精準醫療的研究和發展列為重中之重。臨床上,整合基因檢測、生物信息及大數據科學集成的新興精準醫療模式,將為每個患者提供「私人訂製」的疾病預防、診療和康復計劃。因此,大數據時代的精準診療是腫瘤治療的必然趨勢,我們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精準分型、精準預測患者治療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複發和轉移的風險。

新的診療手段、診療藥物層出不窮,「帶瘤生存」曾經是我們的目標,「無瘤生存」更是我們可期的未來。現代醫學證實,科學規範的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限延長患者的5年生存率,因而作為醫生我們也將以提高患者生活「舒適度」為「底線」,為腫瘤患者爭取更長且更有質量的生存時間。

所以,建議大家遠離不良生活習慣,踐行均衡膳食、戒煙限酒、適時篩查、規範診療等方式,用生活「規矩」來改良「癌症概率」,有效開展「中國式抗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