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群變現的道與術:私域流量與用戶運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阿豪

互聯網火了,之後有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火了;AI+垂直領域全面綻放;社群火了,便有了社群+電商、社群+教育、社群+醫療、社群+媒體、社群+汽車等等。

從2015年社群元年開始,社群商業已經全面開啟,羅輯思維、吳曉波等利用社群變現已成為社群行業標杆。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紛紛前仆後繼擠入社群這個賽道,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社群視為變現的重要手段。

大多數人都覺得社群行銷很牛逼,把社群被傳得神乎其神,似乎只要做好社群運營,就能成倍的實現流量轉化和產品銷售。所以你會看到很多企業一窩蜂的建立了微信群,然後,群死了.....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社群肯定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微信群,付出大量精力財力,為何成功者寥寥無幾?常常掉入社群運營的各種深坑,總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今天阿豪(瘋狂運營官創始人,10年互聯網老司機)就和大家來聊一聊社群變現這個話題。

討論變現之前,我們必須清楚我們建立社群目的是什麽:

解決流量問題:社群是口碑裂變,流量主動靠攏非常有效的方法;

解決品牌傳播問題:公益的方式做社群,反而走的更長更遠;

解決危機感帶來的新機會,自己說好不算好,別人說了才算。

什麽是社群變現

很多人說社群變現就是掙到錢了,其實我個人所理解的社群變現不是現金的“現”,而是“區別於傳統定義的社群變現——非現金的變現”。這個“現”不一定就是現金,也有可能是品牌、認知、流量等等,你要想要的“東西”,只要是將流量有效的轉化,都是社群變現。

現在很多“互聯網大佬”總結了很多變現的攻略,比如品牌形象、收取年費、售賣課程、對接服務、零售產品等,導致很多社群主們隻關注有多少轉化率,多少支付率,多少轉發分享等。簡直就是把之前微商模式硬生生的套在社群變現這條道路上,一天能刷幾百條小程序鏈接、付費二維碼或者海報圖片,這種殺雞取卵的行銷模式,肆意妄為的行為邏輯,對社群成員是一種騷擾,讓整個社群生態圈變得不可信,對社群後期拉新、活躍、變現越來越難。導致社群活躍度每況愈下,沒有成員的參與,之後要麽是死群,要麽是廣告群,談變現收費,更是相距甚遠。

目前社群的運營現狀

提到社群變現這個話題,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話題,那就是:“為什麽我的群建立起來了,不到一個月就成了一個“死群”?”“每次活動一結束整個群消息就只剩打小廣告的了?”,首先和大家討論一下目前社群整體的運營現狀:

社群門檻太低,韭菜割的差不多了,社群進入了後半場;

想做社群的人太多了,大多數想做社群的人目的都不是很單純,都是為了自己利益想辦法做割韭菜,就開始建立大量的微信群,微信群誰都可以拉,當然微信群不能稱為一個社群。但是越是這樣子這麽低門檻,就導致了魚龍混雜,社群的價值觀嚴重的出現分歧。

社群內的KOL不斷減少、儀式感越來越差,陌生率越來也大;

社群提出最開的時候,首先篩選一個KOL座位意見領袖,除了將社群加入、推出、輸出等等機制做的非常到位,還不斷引導更多用戶加入這個社群,每個成員進入微信群之後,歡迎語、自我介紹、紅包、爆照等等一系列的儀式感叫彼此都拉進來許多距離。但是卻出現了第101個人,可能與前面99個人都不認識,隻認識群主一個人,反反覆複到了200人、300人之後,是不是大家都是陌生人?這種陌生率就導致了社群逐漸向死群轉化。

一定地域內垂直領域人數一定,但是大群小群人員重複度太高;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河南鄭州媽媽這個群體一定是固定的,不管是建立媽媽幫還是媽媽邦,社群裡面的成員70%都是重複的,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絕對的忠誠,但是社群主不斷冒出來成立不同名字的社群,人不變社群昵稱一直在變化,導致了社群成員重複度太高,之前是主動爬樓去查看信息,現在被動推送信息還也都不想再看了。

沒有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創意性形式少,成員疲憊不買單;

社群運營重在價值運營,對社群的運營有好多方式,有的方式是為了保持群的活躍度在群內亂聊八卦、閑聊灌水、玩遊戲等等。還有的群為保證群成員不會退出,會不定時的發紅包。很顯然這些都不是一些好的處理方式。對社群的運營最重要的是讓群成員感到社群能給他帶來的價值,也就是說優質的社群內容是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的最好方式。

小群圍繞著大群,輕視(忽視)了普通人的巨大鏈接威力。

人人都想進大群,但只在小群裡活躍。現在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了,三五個人或者不超過100人的人活躍度是最高的,不管怎樣大家都不想再別的人微信群內被束縛,於是乎就開始三五成群建立自己的社群。貌似他們都在群裡,但是社群主完全不知道他們已經出軌,想要鏈接這些群裡,必須依賴社群所提供的價值。只有有價值的內容才能促使成員分享至小群,將鏈接進行到底。

社群商業模式變現難度大,意見領袖正對“初心”產生質疑;

社群變現是運營人頭疼的問題,到底是先圈地再變現,還是邊圈地邊變現呢?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的,凡是沒有成功變現的社群主,他們就完成失去了動力,對當初的初心產生的質疑,如果沒有人給他買單,代表是成員對這個社群理念的不認可,對社群主做的方式方法、內容價值產生了質疑,灰心的社群主只能叫社群自生自滅。

社群變現中的兩個關鍵詞

1、社群變現之私域流量

過去流量紅利時代,生意好做,企業偏重搶流量要轉化,不太重視用戶運營管理;今天獲客成本很高,新的流量又少,企業才意識到經營用戶,維護老客戶的重要性,所以大家都開始做個人IP,做微信群,就是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

信息流、微博熱門等平台賦予你的流量曝光就是公域,而微信公眾號,朋友圈這種你可以基本完全把控的量,就是私域。公域流量的特點是每次獲取都需要支付流量成本。所謂私域流量,就是你可以自由反覆利用,無需付費,又能隨時觸達,被沉澱在公眾號,微信群,個人微信號,頭條號,抖音等自媒體渠道的用戶。相對淘寶,京東,百度這些公域流量平台,它屬於商家“私有資產”。

長遠來看私域流量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個人都有巨大的價值,真正屬於無形資產。也正是因為如此,咪蒙,新世相,四點讀書等自媒體才會有辣麽大的價值,獲得巨大估值。

現在付費的習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付費這與被付費者不是簡單的交易,從買賣關係轉變為“朋友關係”。身邊有這麽一個真實的案例,同事小張是剛剛畢業的一個大學生,他特別喜歡周杰倫,不管周杰倫在什麽地方有演唱會,她都會買一張最貴的門票,本來錢包就乾癟為什麽要買最貴的票呢?她的回答很簡單:“那就是只有我的“老公”(周杰倫)過的好了,我才更有面子”,這足以說明現在只要他是你的真粉,一定會願意為你付費。

因此,現在的電商也好,線下零售也好,必須要會玩微信,必須要做粉絲,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

2、社群變現之用戶運營

現在越來越多人跟我抱怨說社群變現太難了,或者產品盈利太好了。我記得羅胖在2018年演講的時候用他小時候吃棗的例子,解釋什麽叫"精耕細作"。社群運營已經到了精細化用戶深深層次運營的地方,如果不能有針對性的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怎麽可能有人給你付費,更談不上社群變現了。

精細化運營是在社群同質化環境下留住用戶最有力的武器,我們需要了解並挖掘每一個/類用戶的真實需求,“你我牽著手,可惜我卻看不到你的臉”這是所有社群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得不說這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不知道用戶是誰,他們需要什麽,就無法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偏好的內容,也不會知道他們對產品的喜好,更別說和他們建立起長期關係,談何變現?。

在恰當時候給他們提供精準的產品或者服務是貼心的,在不恰當的時刻你推出的產品或者服務就是“廣告”。我們必須深深的記住,並不是一個產品可以賣給所有年齡段的人,也並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需要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我們需要根據用戶的喜好、興趣、需求去提供給他們想要的服務。

同時我們還需要圍繞建立分級分層次,搭建用戶成長/等級體系/用戶召回體系等。一個良好的用戶成長體系,能帶領用戶從新手到種子用戶的轉變,和用戶建立情感關聯,最終實現用戶粘性和平台價值的提升,實現社群變現,口碑裂變等。

總結,抓好私域流量建設和用戶運營是實現社群變現的兩個核心主題。現在用戶已經沒有了忠誠度,談不是誰必須是誰的用戶,只有真正提高社群創造價值,用戶才可能為為你買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