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獨角獸方陣會出現鄙視鏈嗎?

證券時報記者 曹楨

提到獨角獸企業,筆者想起不久前流行的一幅漫畫:一匹獨角獸對另外一匹頭頂著馬桶搋子的馬說,“你也算是獨角獸!”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按照行業內的說法,估值在10億美元的創業型企業,創業時間短、爆發力強,可以叫做獨角獸企業。在美國,獨角獸企業分布在各個產業領域,很多企業都是行業裡的隱形冠軍。而在中國,獨角獸企業多集中在互聯網創業企業。比如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螞蟻金服、智能硬體的小米、從事雲端服務的阿里雲、交通出行的滴滴、電子商務的美團點評等,這些企業已經成為巨無霸,如果說他們叫獨角獸企業,相信並沒有人不服。

對於成長性企業來說,估值是一種可以直觀地表達公司未來價值的表達方式。在國內通用的風險投資評估中,投資方要參考一個公司的歷史市盈率和預測市盈率。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如果預測一家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但是,國內的企業界一直是善於使用概念的,比如說估值這個概念。估值做得越高,吸引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度就越高,有可能融來的錢也就越多。簡單粗暴地說,估值被很多小微企業看成了自己的身價。標出自己估值的企業,多少有點像待嫁的姑娘,要出得起好價錢才可能結良緣。於是就有一些企業,本身業績不行、實力不夠,為了能提高曝光度實現融資,把自己打扮成獨角獸。這類企業動了心思、拚了老命要把自己的估值做起來,做得猶如照了哈哈鏡,照出個胖出許多倍的自己才心甘。具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虛增自己的營收和利潤、增加關聯交易、疏通關係在獨角獸企業評選中獲勝。最後這類企業的心態是相當篤定的:不管我是不是獨角獸,反正我就叫獨角獸了。大多數人做企業的初心,都是想把企業做出品質、品牌,做出影響力和利潤率。然而在創業的過程中,很多企業主看到別人賺快錢、賺容易的錢,也會去跟風。爭相成為獨角獸企業,就是當下企業界的一股風。

任何企業都要賺錢,一個企業的盈利模式和內生動力是其是否能持續經營的關鍵。靠什麽賺錢、拿什麽維持持續賺錢,如果投資者有心,實地去企業走一圈感受會更真切一些。

在市場瞬息萬變的時代,這家企業的護城河怎麽樣?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準備好幾套應對危機的應急預案、沒有能增加客戶黏度的必殺技,或者說他們沒有讓客戶保持忠誠度的方法,這樣的企業是危險的。這類企業往往做得越大,倒的時候也就越快。就像侏羅紀的龐然大物恐龍一樣,在環境變化之後就滅絕了。

17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根據《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乾意見》,擬對《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個別條款進行修訂,主要是增加定價方式的靈活性,取消發行規模2000萬股以下的企業應直接定價發行的硬性規定。有業內人士稱,《辦法》增加了企業盈利能力預期和評價的靈活性。只要在同行業中,市銷率以及其他經營指標能夠匹配上,就說明經營上沒有大問題,虧損也只是暫時的。隨著新規的發布,這種不按市盈率、靈活評價的政策,將會讓獨角獸企業變得更加魚龍混雜,讓非專業投資者辨別起來更加困難。也許,過不了多久,獨角獸企業方陣就會出現一條鄙視鏈:做互聯網的鄙視做製造業的,做裝備製造的鄙視造小家具的。就像《阿Q正傳》裡的那位趙老太爺罵街:你也配姓趙!

所以說,把自己標榜為獨角獸的不一定是獨角獸,不把自己叫獨角獸也不一定不是。就說老乾媽吧,這個企業也沒說自己是獨角獸,可是我們提到它都讚不絕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