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相關規則方案有望近期征求意見

科創板相關規則方案有望近期征求意見

上海市鼓勵本地證券公司、基金機構等市場主體加強對科創企業的資金投入

本報記者 朱寶琛

備受關注的科創板相關規則、制度近期可能征求意見。這是從1月22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出來的消息。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鄭楊分別介紹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主要內容和貫徹落實《行動計劃》的主要舉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金鵬輝、上海證監局局長嚴伯進和上海銀保監局巡視員張光平介紹了相關情況。

據記者了解,為更好完成《行動計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任務措施,未來幾年,上海將從擴大開放、深化創新、集聚資源、市場建設、防控風險“五個維度”持續發力,爭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其中包括全力配合支持證監會、上交所推動科創板及注冊製試點落地。

鄭楊表示,科創板進展順利,穩步推進,近期可能會對一些規則、制度征求意見。從上海層面上說,上海將主動參與,全力配合證監會和上交所推動科創板及注冊製試點盡快落地。

嚴伯進表示,證監會已經把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且試點注冊製作為系統的主要任務,正在集全系統之力,由各個部門共同努力,全力推進。

他同時表示,上海證監局在積極配合參與這項工作。發揮上海證監局作為證監會駐上海派出機構的連接作用,積極參與市裡相關工作機制,積極對接證監會相關部門,對接上海市政府的相關部門,對接上海證券交易所,並且充分利用一線監管的經驗,積極建言獻策。

主動配合證監會開展專題調研。上海證監局廣泛征集上海地區的證券公司、科創企業、中介機構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並且向證監會進行反饋。

聯合市政府相關部門,全面排摸上海地區科創企業情況,對於新經濟體進行實地走訪。通過現場調研,一方面了解一些苗子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融資需求,另外也是發揮專業優勢,指導企業對接科創板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

此外,嚴伯進表示,下一步,上海證監局將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圍繞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一步強化工作聯繫機制。另外,發揮上海金融中心的優勢,鼓勵本地的證券公司、基金機構等市場主體加強對科創企業的資金投入。在監管方面,為科創板上市企業事中、事後監管做好準備,為市場穩妥起步做好基礎工作。

鄭楊表示,上海將抓緊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營造良好的配套環境,全力配合做好方案的制定、規則的完善,配套制度的建立,技術系統的開發等工作,積極做好宣傳推廣、政策解讀等配套支持;二是培育篩選備份企業,上海已經組織聯合調研組,聚焦關鍵產業領域,加強對重點企業的集中走訪,采取“一企一策”;三是強化地方的服務保障,對標科創板企業標準和特點,做好企業上市前後的服務保障。

今年匯改路線圖已浮現 QFII額度將穩增百億美元

閻嶽

近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撰寫的有關外匯管理改革發展的長文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筆者認為,潘功勝此文可以看作是今年外匯改革的路線圖,在穩妥有序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的過程中,改革QFII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外匯管理制度則是首當其衝的。從歷史經驗來看,在QFII總額度擴容之後將會迎來新增獲批額度的大爆發。

在任何一個經濟體,對於資本項目可兌換都會秉持謹慎態度、選擇漸進思路。在人民幣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後,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的工作就一直在進行。

近幾年來,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持續提升,這與QFII、RQFII、QDII、RQDII等制度的改革完善分不開,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也直接促進了可兌換程度的提高。據統計,滬港通、深港通自開通以來雙向累計交易額已超過14兆元人民幣,2018年累計淨流入2254億元人民幣;債券通2017年開通以來,累計交易額近1兆元人民幣,累計淨流入1715億元人民幣。

在去年4月份召開的博鼇亞洲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在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之前,特別強調了三條原則,其中第二條就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現在回過頭來看,易綱宣布的11項開放舉措都已落地且收到了成效。其中就包括滬股通、深股通和港股通的擴容以及鬆綁QFII等境外機構的外匯管理。

去年的6月12日,為了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相關管理,進一步便利跨境證券投資,國家外匯管理局、央行宣布對QFII、RQFII實施新一輪外匯管理改革。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取消QFII資金匯出20%比例要求,QFII可委託託管人辦理相關資金匯出;取消QFII、RQFII本金鎖定期要求,QFII、RQFII可根據投資情況匯出本金;以及允許QFII、RQFII開展外匯套期保值等。

2018年QFII取得新增獲批投資額度38.97億美元的好成績,就與這些外匯改革措施的實施分不開。這些外匯管理改革舉措,極大便利了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等管道投資境內金融市場,表明我國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不會停步。業界預計,未來這方面的開放力度會越來越大,終極目標是取消QFII和RQFII的額度審批制度。

今年1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消息稱,經國務院批準,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市場人士對此非常看好,認為可以讓更多優質境外長線資金進入境內資本市場,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QFII總額度每一次擴容帶來的都是新批額度的大幅增長,比較典型的有兩次:一次是2012年增至800億美元,2013年全年新增獲批額度達到了122.58億美元;另一次是2013年上調至1500億美元,2014年新增獲批額度實現了創紀錄的336.22億美元。現在QFII總額度升至3000億美元,業界預計今年其新增獲批額度將會妥妥的超過100億美元。

筆者認為,下一步,外匯管理部門將繼續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思路逐步擴大開放,視國內資本市場發展需要,繼續鬆綁對QFII等境外機構的外匯限制,堅持交易環節和匯兌環節聯動,提高可兌換項目的便利化程度,以促進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