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歲女孩和爸爸騎行環遊中國 4萬餘裡路花費761天

齊海亮和女兒齊海亮和女兒

  “中國那麽大,我想去看看。”

  “好呀,我們一起騎車去。”

  或許是受了熱愛騎行的老爸齊海亮的影響,騎行這件事兒潛移默化地埋藏在四歲女兒六一的心裡。

  看著女兒漸漸長大,爸爸想在女兒上小學之前,送她一份特殊的禮物——

  “六一,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

  “環遊中國,出發!”

  “Yeah!”

  就是這段輕鬆簡短的對話,開啟了齊海亮和女兒六一騎行環遊中國。騎行兩年間,共同走過4萬多裡路,這對父女有著怎樣的經歷?受邀參加了《歡樂中國人》《開門大吉》《綠水青山看中國》等節目後,更是讓來自河北唐山的這對父女倆大火了一把。

  4歲女孩761天和爸爸騎行環遊中國的故事被各大網站頻頻轉發,關於這一事件的熱議還在持續發酵,且延伸到對教育問題的探討。面對突如其來的上萬條評論,甚至一些奇葩的問題,你想知道齊海亮是怎麽接招的嗎?

  有廣闊土地,有山川河流,有大自然——

  帶給六一一個“沒有圍牆的幼稚園”

  齊海亮,河北省唐山市灤縣人,80後,一個已有10年“騎齡”的資深騎友。平時因經營酒店,工作十分繁忙,陪孩子、陪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一次偶然,在齊海亮的辦公室內有一個木製的牛,女兒六一騎著儼然一個小騎士,來往的朋友打趣地問六一:“你騎著牛去幹什麽?”六一鏗鏘有力地答:“和我爸騎車去羅馬。”在六一的腦海裡一直記著爸爸組織騎車去羅馬的活動。正是源於六一孩提時的一句話,齊海亮下定決心,要多花時間陪伴女兒,在六一上學前,帶給她一個“沒有圍牆的幼稚園”。用他的話說,“女兒的童年不可複製,不像車子、房子,沒了可以再掙錢再買”。

  把整個中國的廣闊土地當做六一的幼稚園,把山川河流、大自然,當做六一的老師。從2015年9月4日開始,齊海亮帶著女兒從唐山灤縣出發一路南下,騎行過程中還有一隻名叫七仔的拉多小狗相伴。一輛騎行車,外加一個“兒童露營車”,越過山峰、走過江南、經過熱帶雨林、踏上炎炎戈壁、挑戰無人區的騎行難度……

  齊海亮帶著六一和七仔,一路上的生活可謂豐富多彩。齊海亮這樣總結:通過這麽長時間的旅行,六一學習的成績還是不錯的。對於身體來說,各種氣候都能從容應對了,當然高原氣候也包括在內。每次經過一個省的時候,人文、氣候、民俗、建築都會發生很大變化。這也給他們路上的生活添加了很多樂趣和挑戰。一路走來,他們經過了太多的城市,六一也認識了很多小朋友、大朋友。 六一從四歲走到六歲,無論一路上經歷了什麽,從來沒說過放棄。這種狀態在他看來,挺滿意的。他只想六一學會為人處世,做個有愛心,能堅持夢想的勇敢的好孩子,就可以了。

  有溫情,有抓狂,有夢想——

  一路相依相伴,交織成非凡的生命體驗

  因為是2011年6月1日出生的,所以女兒的小名就叫六一,有時也被爸爸親切地喊成“小六子”。別看只有四歲半,個頭可是明顯高於同齡孩子。六一到哪都能玩得很嗨,懂起事來讓人喜歡得沒法兒沒法兒的,氣起人來又能讓人崩潰。齊海亮稱:“孩子有孩子的語言,有孩子的模式。騎行路上,我覺得更多時候我們像是朋友,因為我無意中學會了兒童語言,六一也學會了我的大人語言。每次六一都會學著大人說話的樣子,讓我感覺她像是一個小大人。”帶娃騎行長達兩年,一路上如何相依相伴?聽聽齊海亮講述的這幾個片段,便能了解一二。

  [20150907]第3天,氣象晴朗、路況平路。快到濟南,在一個超市喝奶茶的時候,出了一件大事,差點嚇死我。這也就是沒啥大事我才敢說啊。六一拿起一杯剛剛衝好的奶茶,全灑身上了。瞬間,六一身上全紅了。當時我都嚇傻了,完全不知所措,問她疼不疼,有十分鐘,六一一聲沒出。還好,醫生說幸好衝奶茶的水溫度不高,沒有傷及皮膚。我給六一塗抹蘆薈膠時,我看了一下她,眼淚像礦泉水一樣往外倒,不停地喊“媽媽、媽媽……”這是六一第一次想家。

  [20151225]第113天。六一生病了,一直吐。從早起四點一直到中午,吐了四次。每次吐完就和我說:“爸爸,我好點了,沒事”。中午午休,看著六一熟睡,發現她的小手、小腳又長大了,好像這幾天個頭又長高了。既不想讓她長大,又想她快點長大,好矛盾的事情。午休後,六一的病情好轉,開始了十萬個為什麽模式:“爸爸,我們到哪兒了?”“爸爸,我們還要去哪兒?”嘴裡說個不停。現在,六一和別人聊天時會把她一路的經歷講給別人聽,還會介紹接下來要走的旅程。

  與其說齊海亮帶著六一長大,不如說六一在幫著齊海亮變小,“又讓我開開心心地過了一次童年。只有我們兩個的日子,會讓我很快走進六一的童年。

  [20160207]中國人在春節這一天,給每個人都是回家的感覺。而我們的行程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的春節會在路上度過。在車輪轉動的那一刻,心裡才會變得很踏實,接下來我們會進入大山,帶孩子感受一下雲南少數民族的新年。

  路上最難的事情不是騎車,而是六一和七仔的安全問題。因為路上只要有一點差錯,旅行就會結束。所以,路上的每一天、每一刻我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遠行帶給我們力量,這也是我們出行的目的、堅持的理由。

  [20160328]第209天。海拔已經很高了,我不停地問六一:“胸悶嗎?喘氣難受嗎?頭疼嗎?冷不冷?”六一說:“沒事,就是有點凍臉。”後來,穿上我的衝鋒衣就好了,這是六一第一次正式進入高原。

  [20160511]第253天。帶六一去看“文成公主”,六一問我:“這是什麽故事?”我說,是公主出嫁的故事。六一追問:“那什麽是出嫁?”我說:“就是他爸爸把她嫁到了拉薩。等你長大了我也把你嫁出去。”一句話,惹得六一哭了半小時:“我不要出嫁,我要爸爸陪著。”我說,好,不出嫁……我抱著六一看節目的時候,六一會用小手摸摸我耳朵、臉、。我哄著六一說:“放心吧,爸爸不給你嫁出去啊。”此刻,齊海亮心裡想著:“你哪裡知道,等你長大了,爸爸想留也留不住你”。

  [20170729]第718-720天。如果說這是親子騎行網發出的最後一篇短文,我想關注我們的人可能會有些失落,包括我,也會有些失落。這篇短文隻代表了我們完成了目前的旅行,對於我們的親子騎行、親子戶外教育,其實才剛剛開始。我們腦子裡滿滿的都是回憶,眼睛裡是整個中國。我可以自豪的說一句:六一,爸爸帶你完成了環遊中國。

  走紅背後的教育思考

  齊海亮坦言,對於自己和六一的“走紅”,起初,他沒有任何準備,“還在騎行過程中,就有人陸續給我發資訊,說我上新聞了。後來又有朋友給我發資訊,我以為和我開玩笑呢,並沒有往心裡去。直到看到各種頭條我才知道確實上新聞了。”現在,電話、微信爆滿、無數條評論……“我本來還想一一回復添加我微信的朋友,但是我一看評論太多了,只能通過公眾號向大家說聲對不起了。對於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我也在公眾號統一回復一下。”齊海亮非常感謝大家對他和六一的關心,“在這裡,也向一路關心我們和在路上給我們提供幫助的朋友說聲謝謝”。

  雖然,齊海亮和女兒的騎行暫時告一段落了,六一也已經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生活似乎回到了原來的軌跡,但關於這一事件的熱議還正在繼續,且延伸到對教育問題的探討。面對這則被廣泛傳播的新聞,多數人選擇了理解、讚同,也有少數人表示不理解,認為這樣的騎行不切實際,這只是個例。更有網友發出這樣的聲音:“能告訴我照片是誰拍的嗎?畢竟媽媽沒一起去。”“經過推理,孩子出生後,她媽媽就走了,爸一時氣憤,帶著女兒遠走他鄉。”“他女兒已經脫離社會了,長大了很可能是問題女,她已經有孤獨感了”……對此,齊海亮理智地看完評論都一一給出了回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騎行環遊中國,需要特有的條件和屬性,這傳遞的是一種參與女兒成長的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這種方式適合我的家庭和孩子,這是給我女兒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家庭氛圍和教育理念,但相信只要用科學的、適合自己家庭的方法都能培養出具有優秀品格的孩子。收獲教育的果實,非一朝一夕。相信大家願意帶著善意去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願天下兒女都能賞遍萬千世間風景,願所有父母都能一路陪伴風雨並肩!(長城網 記者 馮立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