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進入流行期,防治重點醫生來解說

腸病毒通常會在夏季及秋季開始流行,而且麻煩的是,5歲以下的孩子或新生兒是容易感染腸病毒的人群,在一年中的發生率有時可達近4成之高,再加上腸病毒傳染方式多樣,自然成了爸爸媽媽們最感到頭痛的疾病之一。腸病毒癥狀有時會與一般感冒、流感或是其他病毒感染疾病互相重疊,大家很容易搞混,另外許多網上信息流傳著許多腸病毒的治療偏方,誤導大家效仿,這些做法常常會讓癥狀緩解不成,還可能延誤治療,增加併發症的風險,這些偏方真的是讓醫療人員感到非常困擾。

為了增進大家對腸病毒的正確認識,下面整理了相關文獻,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來完整分析腸病毒如何感染我們人體?腸病毒癥狀有哪些?以及腸病毒如何預防及治療?希望大家可以花幾分鐘看完,讓自己能夠更有能力保護及照顧自己的孩子。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會導致什麼疾病?

腸病毒其實廣泛來說,不是單純的一種病毒,而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可再細分為小兒麻痹病毒(polio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腸病毒(enterovirus)、A 型及 B 型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等類型。其中小兒麻痹病毒因為疫苗的關係,在現今社會不太會再發生,但其他種類的腸病毒,就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流行起來。

腸病毒會被叫做腸病毒,主要是因為它會在腸道繁殖,如果單從字面上來解讀,很容易讓人覺得腸病毒只會入侵我們腸胃道。而事實上,腸病毒在人傳人之間的傳播力很強,不僅能借腸胃道感染,還能通過各種方式來感染我們人體。

有關腸病毒的感染途徑,我們整理如下:

腸胃道傳染(如糞口、被汙染的食物)

呼吸道傳染(如打噴嚏或咳嗽)

接觸患者的皮膚水泡裡的液體

新生兒可能會通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中感染腸病毒

通常腸病毒癥狀出現後的一周內,傳染力是最高的。而且腸病毒被從患者身上釋出的時間很長,如果從患者的上呼吸道釋出腸病毒的時間,可長達1-3周,而經消化道釋出病毒的時間則可長達8周之久。所以真的不能小看腸病毒的傳播能力。

腸病毒感染途徑腸病毒感染好發年齡以5歲以下的孩子為主,其中 1 歲以下的嬰兒更是比年紀高的孩子及成人高出 7 倍的感染機會。雖然 80%的成人體內有能對抗腸病毒的抗體,但還是有可能會感染腸病毒。所以不時也會發生家中小孩大人通通一起中獎的慘況。而且懷孕婦女如果感染腸病毒,腸病毒也可能通過胎盤傳染腹中的胎兒,不可不慎。

腸病毒疫情通常於3月下旬開始上升,5月及6月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疫情之後會有所下降。但接下來,正逢開學的9月份又會出現另一波的腸病毒疫情高峰。

腸病毒常見癥狀有哪些?什麼時候要緊急送醫?

如同上述提到的,腸病毒的傳播媒介廣泛,且 5 歲以下的孩子容易感染腸病毒。這些孩子患者通常會以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的癥狀來表現,而手足口病發生的機率,比皰疹性咽峽炎的比例來得高。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傳染疾病,主要癥狀有發燒、口腔內及手腳皮膚出現多處水泡或潰瘍。常由腸病毒類型中的 A 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所造成的。其中腸病毒71型侵犯能力較強,所侵犯的部位不只有四肢及口腔,甚至有可能會入侵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進而引發嚴重併發症。

手足口病常見的癥狀如下:

輕度發燒(體溫一般不超過攝氏38度)

口腔內兩側或舌頭可發現小水泡或潰瘍(使患者在咀嚼食物或喝水時感覺疼痛,進而造成食慾不佳及不想喝水的情形)

四肢及臀部皮膚會有小水泡產生

有近8成的手足口病患者會同時出現口腔及皮膚的病灶,一般病程會在7天到10天左右。在這種狀況下,原則就是支持性地治療,由醫生開緩解癥狀的藥物,並觀察是否出現重症的癥狀。

另外要提醒大家,近年也出現腸病毒D68型的病例,這種腸病毒如果發生重症,可能導致肺炎或肢體麻痹…等併發症,最嚴重的狀況如果傷及神經系統,可能影響孩子的呼吸能力造成死亡,甚至是終生需要使用呼吸機。

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A型克沙奇病毒所引起的,常見癥狀有突發性高燒、嘔吐、咽峽部會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等。

當年齡較低且無法清楚表達癥狀的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時,常見的癥狀如下:

發高燒(體溫會在攝氏 39-40 度左右)

食欲不振

嘔吐

急躁不安

咽峽部(口腔與喉嚨的交界處)會出現水泡或潰瘍

而年齡較高的孩子可能出現的癥狀有:

發高燒(體溫會在攝氏 39-40 度左右)

身體虛弱

喉嚨痛

吞咽困難

腹痛

咽峽部(口腔與喉嚨的交界處)會出現水泡或潰瘍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程大部分在2-4天之間。雖然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所引發的癥狀有些與一般感冒癥狀相似(尤其是發燒、喉嚨痛癥狀),但主要的不同之處,是通常好發於5歲以下的孩子,且一般會伴隨口腔、四肢、咽峽處的水泡或潰瘍癥狀。這就是為什麼醫生在看診時,會特別檢查口腔跟四肢的原因了。

看到這裡,家長們一定會擔心小孩受到腸病毒的感染後,會不會有重症的風險呢?研究統計指出,每一千名5歲以內的腸病毒患者,約有1-2名會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不過一旦產生嚴重的併發症,腸病毒的死亡率可高達33.3%。根據統計,腸病毒重症發生比例並不算太高,請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家長應該做的是學習辨識重症癥狀,不要太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什麼時候要緊急送醫?

通常腸病毒的孩子,醫生都會先做支持性的治療,但如果出現以下情形,請務必及時送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脫水的癥狀(如口乾舌燥、小便量變少)

出現胸痛、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

持續性的嘔吐癥狀

頭痛、頸部僵硬、意識不清

肌躍型抽搐(孩子平躺時,反覆出現突發性的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孩子出現嗜睡、手腳無力、持續活動力不佳

肢體麻痹(常見於腸病毒 D68 型)

這些癥狀跟單純的喉嚨痛和發燒,有很大的不同。家長們只要有在注意,一定有能力可以發現。家長們對腸病毒71型通常比較熟悉,但如果孩子前幾天有感冒癥狀,卻突然發生肢體無力,就要想到腸病毒D68型的可能性。

腸病毒該如何治療?有什麼自我緩解的方式嗎?

腸病毒所造成的感染疾病,如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都可以通過癥狀治療及自我緩解的方式來減少不適。

不過對家長來說,困擾的癥狀可能不只是發燒,腸病毒癥狀(尤其是口腔潰瘍及吞咽困難)可能讓患者吃東西或喝水時疼痛,進而造成食慾不佳甚至脫水的情形。為了減緩進食中可能發生的疼痛,以下有些小秘訣可以嘗試:

口含著小冰塊,或是吃冰淇淋、布丁來緩解口腔疼痛(但甜食還是別吃太多,另外要注意口腔衛生)

喝冷水來補充水分,可避免脫水的情形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食用容易咀嚼的食物

簡單說,喉嚨痛很不舒服,但通常人不會怎樣。但如果因為喉嚨痛,連水都不喝、飯都不吃,那就會出問題。所以醫生們不是鼓勵孩子吃冰淇淋跟布丁,而是在這種特別的狀況下,有吃總比沒有吃好啊。

腸病毒如何預防?

腸病毒可以由消化道或呼吸道…等途徑,來進行人體之間的傳播。因此想要有效預防腸病毒的入侵。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注意個人及環境的衛生。打疫苗確實是一個方式,小兒麻痹病毒已經有疫苗能接種預防,然而針對感染力強的腸病毒71型疫苗,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

有關預防腸病毒的方式,我們整理如下:

1、確實洗手:在戶外活動後、飯前飯後及更換尿布時,可通過內、外、夾、弓、大、立、腕的七大步驟,確實把雙手清洗乾淨。此外,在外回家後,請記得先洗手或洗澡後才接觸孩子及新生兒。

2、避免與腸病毒患者接觸:降低人傳人的風險,尤其是孕婦、5 歲以下的孩子及新生兒。

3、高溫預防:食物要加溫處理、內衣褲可浸泡熱水。

4、減少曝露:腸病毒流行期間,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人多擁擠且空氣不流通的環境。

5、環境消毒:一般清潔劑及酒精無法有效殺死腸病毒,可配置漂白水(5 湯匙的家用漂白水加入 10 公升的水混合)來重點清理桌椅、門把、孩子童玩具(尤其是毛茸茸的玩具)等。

看到這,再幫大家做個總複習。腸病毒所引發的手足口病及皰疹性咽峽炎,是孩子們常見的傳染疾病。雖然大部分癥狀可以通過癥狀治療,以及自我緩解來改善,不過腸病毒還是有可能在極低的機會下引發重症。家長務必要學會癥狀緩解的方式,以及辨識重症癥狀的能力,才能和醫生配合把孩子照顧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