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嫦娥五號要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采樣?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采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歷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台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

我們當時確定的繞落回的三步走,是在論證階段,有的還是在啟動之後才規劃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論證的時候。當時我腦子裡的目標全是工程上的目標,比如說我的運載能力,我的軌道測控能力要到月球,我這個飛行器被月球捕獲的能力,在我腦子裡面比較重,但是這個完成以後,你科學目標是什麽樣子的,就不知道。

怎麽確定繞落回三步走,到底怎麽完成這個目標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當時我回答不了,我是個工程師,我並不能準確地回答我去幹什麽。當時在提出總體規劃的時候,科學院同志提出來,不但要我們做這樣一個探測,希望我們還要做基礎的就地探測,然後最好能像美國那樣派宇航員拿回了很多東西,俄羅斯是送到月球,帶回來一些東西。就提出這樣三個目標,能不能達到?就是所謂的環繞性探測,然後接觸性的就地的探測,再能夠拿回來東西,在地面進行研究。

嫦娥五號也被稱為是中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您覺得難在哪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我們去首先一定要被月球能夠捕獲到,怎麽在月球的引力場把它收攏下去,所以一定要做刹車的減速工作,這個能力就不是我們過去嫦娥三號火箭的能力能完成的,因為我們這次去的送的嫦娥五號重8噸多。

到達月球軌道之後,嫦娥五號在月球降落的位置是它全新的嘗試。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我們有些機制裝置在運行的時候,有可能想不到的東西被卡住。因為月面的狀況,我個人擔心的是我們並不很清晰,我們真正落月的地面狀況,周圍的環境是不是很平坦?是不是沒有其他的障礙。

著陸器降落後,開始樣品采集,這又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著陸以後我就開始取樣了,我們有個手去鏟,我們月球的鑽取機構,這是我們國家頭一次設計,我形容成哈爾濱香腸。就在鑽的時候,他要把鑽取的芯、岩芯的部分要裝到一個包裹,這個包裹是一個長的,所以像個香腸一樣,要把它緊密的包裹好,封裝好。

因為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到地球的時候被地球汙染了,因為地球環境和月球環境是不一樣的,有些物質一定要在非常潔淨的環境下,保持住我們取得這樣這點東西。所以我們有落月器,把這些東西轉到我的上升器裡,樣品密封好,交給我們軌道器這樣一些機械裝置,都要在我的上升器內完成。

完成采樣之後,嫦娥五號上升器要在月球進行起飛發射,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和返回器進行交會對接,將月球樣本轉移至返回器裡,然後返回地球。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能去月球的國家也不少,包括亞洲(的)日本、印度都去過,但是從月亮回來,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台階。我們國家就列入到了可以從月球取樣返回第三個國家。

其實從2004年您擔任中國探月工程的總指揮,到現在應該是16年了,那麽嫦娥工程在您的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麽樣的角色?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我覺得這十幾年看著它成長,一步一步進步,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年輕,這是我最欣慰的。現在的嫦娥隊伍,就34歲的人都成長起來了。你說你什麽最高興的?是後續有人。

16年過去了,您覺得您當時的設想都實現了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我說過一句話就是我們成功後,待到四子王旗會,工程大計好收官。16年,完成了三期的目標,使我們國家進入到了能夠從月球返回深空探測的一個先進的國家的行列。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作者 崔霞 李廈 張斌 尹傑 吳天白 李冬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郭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