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大便辨證學問多,你都知道嗎?

正常糞便嬰幼兒主要進食乳類食品,

其糞便性或狀不同於其他年齡小兒的糞便。

▽▽▽

▲新生兒最初三日內排出胎糞。胎糞黏稠,色深綠或黑綠,無臭。

未加輔食的人乳餵養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呈膏狀,或有種子樣的顆粒,偶或稀薄而微帶綠色,有酸味,但不臭,一般每日2、4次。

以牛、羊乳等餵養的嬰兒的大便呈淡黃色或土灰色,質較硬,有明顯的臭味,每日1、2次。糖量增加後大便比較柔軟,次數也可增加。

混合餵養兒則大便量增加,硬度比單純牛乳餵養的稍減,呈輕度暗褐色,臭味增加。

若將蔬菜、水果等輔食增加,則糞便與成人相似。

初加菜泥時,常有小量綠色菜泥隨大便排出。

病態糞便如大便顏色和性狀有明顯變化時,

視為病態。

▽▽▽

▲大便燥結,或如球狀則為便秘,多為陽明熱盛;

大便綠色,多為消化不良;

大便灰白,多為膽道梗阻;

大便黑色多為胃腸道上部出血,或服鐵劑等藥物所致;

大便中帶血絲,多為肛裂或直腸息肉所致;

若除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黏液,而糞質極少,伴有陣發性腹痛,應考慮腸 套疊;

膿血便多為痢疾;

大便中見有「奶瓣」或見有不消化之食物殘渣且不成形,多為消化不 良;

泡沫樣便,多為風寒所致;

大便黏膩不爽,多為濕熱所致;

完谷不化為脾腎兩虛;

赤豆湯樣便,多為出血性小腸炎;

海水樣便,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豆腐渣樣便,多為黴菌性腸炎。

廣告時間

劉弼臣教授是著名的中醫兒科專家,從事中醫兒科六十餘載,師古不泥,博採眾長,被譽為「小兒王」,是我國現代中醫兒科學奠基人。

本書以劉弼臣教授倡導的「少陽學說」為理論基礎的主線,統帶「純陽學說」與「稚陰稚陽學說」,結合現代常見疾病,形成以證為經,以病為維的完整體系。

本書分上下篇,上篇為中醫兒科學基礎,下篇為臨床篇,是一本實用的,可用於臨床的書。

▽▽▽

購書請掃碼或者點閱讀原文。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顧問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大家都在看↓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