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貨經典?痔瘡剋星的高超財技

現代社會,困擾辦公室白領的兩大職業病:因為長期伏案寫作而造成的頸椎、關節方面的疾病;以及因為久坐而造成的「難言之隱」。

第一種疾病,往往還能夠引起足夠重視,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難言之隱」則是老大難問題,讓很多人蒙受莫名疼痛。

01

痔瘡,人類進化留下的難言之隱!

一張圖明說難言之隱。

大家知道,肛門作為人體排泄系統的最後一個關口,負責所有便便的接送,任務繁重。久坐、久站之後,都有可能誘發痔瘡出現或者加重痔瘡病情的發展(看到這裡,你有沒有菊花一緊?)。

如果說教師群體是痔瘡發病重災區的話,有些偏頗。

實際上,十男九痔並不是坊間傳聞,而是有一定數據支撐的。人類的痔瘡發病率奇高。

據不完全統計,痔瘡在人類中的發病率是50%-75%之間。而且,隨著年齡層的升高,痔瘡在人群中的發病率也呈上漲趨勢。在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56.7%的人患有混合痔,而50歲以上人群則高達95%,男女沒有太大差異。

相信花朵財經(F-Finance),你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痔之士」就在你我中間。

為什麼痔瘡會成為困擾全球人類的常見病呢?這事還得從人類直立行走說起。

站在進化論的角度,人類的遠祖南方古猿有一天不知道為啥,突然能夠直立行走了?!

後邊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直立行走的古人類,解放了雙手,可以更高效的製造和使用工具,從而又促進了智力的發展,最終輕鬆碾壓其他物種,成為世界之王。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草根逆襲屠龍的歷史。

但人類的每一個進化,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直立行走讓我們大腦成長的同時,還有一些併發症沒有處理好。比如,大腦長得太快,身體其他部位沒有跟著進化。

本來,四腳著地的古猿,血液是橫向流動的。但是直立行走之後,橫向流動的血液開啟上下運動模式。菊花從此就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恩,血液本來在臀部只是做個轉運站。直立行走之後,血液在臀部只能聚集起來,從而形成柔軟的靜脈團,也就是痔瘡。

到了今天,坐在電腦前搬磚碼字8小時,然後開著WiFi蹲著便半小時,下班再吃香喝辣帶蹦迪到半夜……

如果還不得痔瘡,那只能說兄弟你天賦異稟啊!

02

大佬,拯救萬民於水火!

這個難題,在國外,很難找到合理的緩解方案。但是在國內,竟然有特效藥!

而且,這個特效藥竟然遠銷國外,成為很多人的救命稻草!

總之,作為亞馬遜上五星好評率過70%(亞馬遜中藥材的扛把子)的國產藥物,馬應龍起碼不丟人。甚至有人把他和老乾媽相提並論。

03

應龍,你怎麼這麼愛折騰

馬應龍這家企業就是喜歡折騰。

這是刻在企業骨子裡的基因。

1582年,張居正病死,萬曆皇帝批準利瑪竇進入國內傳教;我們的近鄰日本正經歷下克上的戰國時代,本能寺之變發生,提出三步滅亡中國的豐臣秀吉開始執掌大權;同一時間,葡萄牙宣布獨立,準備開啟大航海時代。

在這個全球都不安分的1582年,馬應龍的創始人馬金堂在河北定州創辦定州眼藥(專門生產眼藥!)

其子馬應龍繼承父親的家業,並將定州眼藥更名為馬應龍定州眼藥。

歷史就是這麼會開玩笑。一個小小的「定」和「眼」被永遠聯繫在了一起。

如果是一般的小藥鋪,肯定不會將自己的窩挪出定州一步。

馬應龍的後代卻生生將自己的眼藥店開在了北京前門。戰亂時期,馬應龍藥店又南下紮根武漢發展。

其實早在1980年的時候,馬應龍第十三代傳人馬惠民將以「八寶古方」為基礎製成的「八寶眼粉」,研製成「八寶眼膏」。只不過那時候大家對眼部護理還沒有概念,眼膏銷量並不太好。但是,當時大家生活水準普遍不高,藥廠周圍的人遇見疑難雜症,都會用馬應龍眼膏來緩解病痛。

眼膏漸漸成了「萬能葯」!最後被用來對付困擾大家的痔瘡。

企業總要生存啊,眼膏賣不出去,那就賣痔瘡膏。馬惠民帶領科研人員在眼膏的基礎上,成功開發出「馬應龍麝香痔瘡膏」。

很多人說馬應龍做眼藥是跨界。

對!就算是跨界,人家也是不忘初心,花了40年時間,又跨回來了!

咱們不看廣告,看療效,這眼膏確實好用~

不是花朵財經做廣告,而是使用過的人都說,這個藥膏是哄妻愛眼必備良藥,居家必備!

除了做眼膏,馬應龍還做口紅、祛痘產品和面膜,甚至嬰兒紙尿褲。

對,全部產品200元以內解決戰鬥,國貨的價格就是這麼霸氣!

04

高超財技,到底合不合理?

最後,我們說點實際的,除了看個熱鬧,我們再看看門道。

終極問題來了,假如你是一個投資人,怎麼看待這門生意?

產品都遠銷國外了,那麼生意成色如何?究竟掙不掙錢?

從財報上看,掙錢!

只不過,分析馬應龍的近幾年的年報,我們不難發現,這家百年老店,仍舊在不停折騰。

從營收角度看,馬應龍在2016,2017和2018年三年的營收分別為21.03億,17.51億和21.98億。

三年的營業成本為18.72億,14.87億和18.9億。

持有資產,最怕的就是暴雷!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為什麼本案在2017年的營收和成本出現了雙下降(2017年出現營收出現16.75%下滑,營業成本則下降20.57%)?深V型的坑會不會再次出現,讓股價反轉?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回到馬應龍的業務模式上。

與馬應龍類似的醫藥生物行業,基本邏輯和大消費品牌有相似性。印象中,這類企業業務模式相對簡單,獲得中藥原材料,製造中成藥然後出售。

但,這種模式,上下遊都想當穩定,只要國家醫藥政策沒有變化,想要把利潤表做出花來多分一些紅,還是需要花心思的。我們能夠看出,2017年,馬應龍沒有走尋常路。

這回,馬應龍用的套路,是並表。

在現金流看似最充裕的醫藥流通領域進行並表,產生提升利潤率的效果。這種套路是最近醫藥類上市公司經常採用的套路。上市公司通過控制持股平台去進行多元化投資。如果關聯公司造血能力強,就將關聯公司並表,利潤和現金流併入上市公司;反之,則剝離出母公司報表,將不良業務塞進被子公司孵化的項目公司中。

馬應龍在2017年併入的公司,是湖北高投鑫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正是診療和藥品流通。馬應龍在2017年花了82.8萬,將在這家註冊資本只有600萬的股權平台的持股比例,從42%提高到55%。

參股到控股,並表成功。

有人說了,這是好事兒啊,反正跟上市公司沒關係,不影響股價就成。

也對,也不對。短期確實是沒關係,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所謂有雷早晚會暴,不良資產導致的債務關係並未隨著項目被剝離而消失,只會越滾越大。且與上市公司之間有可能存在明裡暗裡的擔保或互保關係。

所以,有時候,並表固然會帶來嗑藥的短期效應。但在並表前,上市公司這種不透明的表外資產循環,其實是早晚要坑殺投資人的地雷。也許馬應龍2017年的操作沒有任何問題,但這種與子公司孵化的關聯企業進行並表的風險是存在的。

並表之後,讓馬應龍的帳面現金流迅速充裕起來,2017年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雙雙升高,企業投入資本回報率從11.33%飆升至13.93%之後,2018年迅速下降為6.91%,上半年年報則回升至8.53%。

可見,這種操作,類似於運動員打興奮劑,看起似乎不美麗,但代價需要時間來抹平。

2017年,這個套路很管用。2019年,愛折騰的馬應龍,會不會在「合適的時機」,再一次使用並表的工具?你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