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慢性胃炎到胃癌,幽門螺桿菌是怎樣得逞的?

「胃癌啟動因子」——不可小覷的幽門螺桿菌

目前研究已經證實,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胃癌前病變的發生概率,要明顯高於未感染者。

人的胃可以分泌胃酸,它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對人體細胞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因此胃粘膜就分泌出一層鹼性黏液附著在其表面,用來中和多餘的胃酸,起到保護胃粘膜的作用。而幽門螺旋桿菌也害怕胃酸的腐蝕,所以它就藏在胃粘膜和鹼性粘液層之間,以逃避胃酸的「追殺」;同時幽門螺桿菌還產生一種叫脲酶的物質,這種物質產生鹼性物質——氨,來抵抗胃酸的侵襲;另外Hp還會產生空泡毒素,這種物質可以直接導致胃粘膜細胞的死亡。

鹼性黏液層被幽門螺桿菌破壞,加上空泡毒素對胃粘膜細胞的毒害作用,造成了胃粘膜或十二指腸粘膜的壞死,形成炎症,更嚴重損傷則可以導致消化性潰瘍,引發上消化道出血;長期的慢性損傷會導致胃粘膜萎縮(即慢性萎縮性胃炎),然後發展為腸上皮化生,久而久之則會導致胃癌。潰瘍消化道大出血和胃癌是幽門螺桿菌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

遠離幽門螺桿菌——由口及胃搗毀「庇護所」

幽門螺桿菌危害之大,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及時有效的預防及清除幽門螺桿菌,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口-口還是糞-口傳播,始終都離不開口腔這個重要關卡,因此Hp的預防需從口腔做起。用專業的可清除口腔幽門螺桿菌的牙膏,從擊破牙菌斑到搶奪其生存所必須的鐵離子,再到溶解其細胞壁,多種機制共同作用,將幽門螺桿菌快速殲滅在口腔中,不給其流竄至胃中「作亂」的機會,將這個胃癌的「始作俑者」扼殺在搖籃之中。

但是,如果你已經不幸中招,也不用過分擔心,可以配合四聯療法,及時將其根除。不過,由於受到抗生素耐藥性、患者依從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依然有很多感染者出現根除失敗的困擾,專家建議在接受抗生素療法的同時,應配合對胃粘膜的修復,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根除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