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癌症說「不」,早診早治比「神葯」更管用!

一組數字的對比,讓癌症治療領域的代表委員記憶猶新。美國、日本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為60%左右,而我國僅為31%。

缺少治療癌症的特效藥是一個原因,但並不是權重最大的原因。

癌症真正事半功倍的治療方法是「早診早治」。「胸痛、咳血才來醫院,發現是晚期肺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於金明院士表示,我國腫瘤患者確診時相當一部分已是晚期,而對晚期患者治療手段非常有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突破。這讓來自醫療界的代表委員們覺得興奮。

「我國腫瘤患者生存率低大致有3個原因。」於金明介紹說,首先是我國患者的癌種更「壞」。美國發病的癌種多為乳腺癌和攝護腺癌。2017年,有論文表明美國攝護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91%,乳腺癌達到99%。而中國人發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和肝癌,這兩個癌種的5年生存率全球約為19.8%和14.1%。

其次,癌症篩查並未普及。於金明說:「美國和日本每年一次數字CT這類的高端篩查很普遍,在我國能享受此類篩查的民眾卻很少。」第三,救治上,西方的技術和藥物比我國好。

儘管如此,於金明表示,篩查、早診早治可以根本性地改變我國腫瘤患者整體生存率低的問題。

這一實踐已經在多個國家獲得證實。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羅永章用數據說話:由於篩查範圍的進一步擴大,美國癌症死亡率20年間下降25%。

「如果每年篩查,在肺癌還是小結節的時候就能發現,療效肯定更好。」於金明說。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我國體檢普及率低、防癌體檢不規範,癌症檢出率比發達國家低3—4倍。」羅永章說。

將癌症篩查納入醫保,是提高癌症檢出率的重要手段,這歸根結底是個經濟問題。

於金明為科技日報記者算了一筆帳:看上去一個人一年花了幾百塊錢做篩查,但是癌症患者的治療費用輕易就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算總帳,花錢是少了。」

羅永章表示,早期癌症治癒率可達90%以上,防癌體檢年人均費用約100美元,癌前病變或早期患者人均治療費用僅3221美元,不到癌症人均年治療費用的三分之一。

因此,篩查納入醫保是「丟芝麻撿西瓜」的劃算事。對此,於金明建議,在政府乾預的基礎上,嘗試引入社會資本,創新保險種類,擴大保險的參與方式。

一旦癌症篩查普及,撿到的「西瓜」還包括對技術產業的「倒逼」和對醫療資源的「挖潛」。

「鼓勵檢測技術與產品研發,通過技術更新提升防癌體檢效率。」羅永章表示,優先選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還能「倒逼」我國科技創新成果在癌症篩查中普及應用。

「最實際的問題是,我國多數三甲醫院常年人滿為患,無暇開展防癌體檢,且集中在少數大城市,難以形成足夠的人口覆蓋。」為此,羅永章建議將防癌體檢重點放到一、二級醫院開展,加強軟硬體建設,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

審核:王小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