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1958到2019,中國製造的大屏之戰

“缺芯少屏”,缺乏芯片和螢幕高端製造的核心技術,曾是時刻懸在中國製造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前些日子,這柄劍落下了。

站在風口浪尖的華為亮出底牌,雪藏多年的海思芯片一時亮劍。人們驚訝感慨之餘,不可否認我們與超一流技術的國家還有差距。

然而,中國企業的底氣,就在於雖然後發,但埋頭苦乾。中國企業的希望,就在於直面差距,咬牙突圍。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一芯一屏,曾是中國高端製造的命門,無數工作與科研人員默默無言的付出,孜孜以求的心血,才有了今天階段性的突破。而下個十年,中國在核心技術和自主科技上,還繼續著敢拚、敢賭、敢闖之路,甚至要有敢為天下先的魄力。

從國產芯片到手機大戰,我們已經看到連篇累牘文章的曝光。今天我們要聚焦的,是人們往往忽略的大屏——每個家庭必備的電視。已然俯拾皆是的彩色電視,早在60年前,電視大屏與芯片之戰,就已經暗流洶湧,硝煙彌漫。

而彼時的中國,百廢待興,才剛剛踏上征途……

我們的征途,從來是星辰大海。謹以此篇,致敬所有懷揣夢想,風雨兼程,行在路上的人們。

01

鐵王座上的日韓之爭

1951年,日本剛剛從二戰走出來。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開啟了長達三個月的美國之行和歐洲訪問,並拿下飛利浦的技術指導與合作。時隔兩年,松下就在紐約成立了“美國松下電器銷售公司” ,大踏步邁向海外市場。

50年代中期,全球已有超過500個電視台、4000萬台電視機,而中國的電視市場,尚是一片空白。

直到1958年,天津無線電子廠成立專門研究小組,將幾台從蘇聯帶回國的電視,先拆再造,邊學邊乾,製造出中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取名“北京”。自誕生、量產到逐步被淘汰,中國的黑白電視機之路,竟足足走了三十餘年。

1964年,松下為首的日本六大電器巨頭在東京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密會達成共識:

“向國際低價拋售,要比美國本土電視機便宜40%-60%”。日企強強聯手,一舉瓜分了海外市場。

“日本製造”的精益求精加上低價路線,讓8大美國電視機廠商退出歷史舞台。最早掌握了電視專利與技術的美國,摩托羅拉、通用電器、傑尼斯等等公司,不是被日企收購銷售權,就是將技術或專利賣給日本人。

松下主導的日企“全球電視機爭霸戰”,一直持續了三十餘年。直到平板技術液晶屏和等離子屏的出現。依靠日本技術起步韓國三星和LG,第一時間覺察到液晶技術的巨大潛力,依托韓國政府的大力扶持,在科研上投巨資突破技術。

而日企除了夏普,其他巨頭都對液晶技術不屑一顧。因為初代液晶螢幕的清晰度不及日本的顯像管螢幕,但價格更低。

於是,韓國憑借液晶屏一戰,彎道超車,完勝日本。2006年第三季度,三星電子登上了世界電視機市場份額第一的“鐵王座”。

但正如史詩一般的《權力的遊戲》,只要故事還在繼續,你就永遠猜不到下一個登上“鐵王座”的是誰。

02

“缺芯少屏”的時代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570萬人參加隻錄取了不到30萬,黃宏生是其中一員。考取華南理工無線電工程專業後,他做的畢業論文還是關於“黑白電視的設計”。

彼時,大部分中國電視都是黑白的,人們甚至在螢幕前貼彩色薄膜,讓自家電視有顏色。

從無線電畢業時,黃宏生被分配到國家電子部的下屬公司。但他對老師說,他的最大夢想,就是有天能創造出像松下、索尼這樣的公司。也正是這個夢想,讓他放棄了無數人豔羨的副廳級總經理職位,在1988年毅然決然來到香港,建立“創維”。

創業維艱,黃宏生代理電子產品卻大量積壓,殺回電視領域卻屢次失利。但他卻越挫越勇,終於在德國的電視展上,拿下一筆2萬台的訂單。那一年,創維產量40萬台,銷售額超過五億。

日韓系電視凶猛來襲,中資企業面臨著芯片、屏顯、電子、通訊、音響全方位軟硬體技術以及價格的惡戰。90年代中,各大電視不約而同打響“價格戰”,中國廣袤市場的需求被點燃,電視機飛入平常百姓家,行業也迅速洗牌。

一批耳熟能詳的國牌,如生產中國第一台彩色電視的“牡丹牌”,曾讓中國人很有面子的“北京牌”,以及熊貓、昆侖牌等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從快速增長到慘淡停產,幾十家中資的彩色電視生產廠商,陸續退出歷史舞台。

03

“市場換技術”的突圍之路

大浪淘沙,創維在嚴峻的競爭中殺出自己的路子:市場銷售與核心科技兩端,沒有畸輕畸重。以“市場換技術”,良性現金流不斷反哺核心技術,整合上下遊佔領技術高地。

2014年,創維就已經與如今熾手可熱的海思合作,推出首款擁有真正意義上“中國芯”的電視,搭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智能電視芯片,打破了大陸電視機芯片被國外廠商壟斷的局面。

縱觀創維為代表的中資電視廠商發展路徑,“缺芯少屏”時代終於緩緩落幕,歷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市場換時間”,獲得穩定的現金流與市場號召力;

第二階段:資本反哺技術,自主研發攻破核心技術;

第三階段:迎接5G和物聯網,進行 OLED屏、軟硬體AIoT的技術突破和前瞻布局。

此之謂中國電視的“突圍之路”。亦是華為、格力、創維等等中國高端製造企業,不斷以市場換技術,在新技術上彎道超車的路徑。

04

創新者的“彎道超車”

日企為什麽會被韓系電視拉下神壇?因為曾經成就你的,可能終將限制你。

《創新者的窘境》一書首次揭示主流巨頭被顛覆的窘境和原因:從IBM的大型計算機到蘋果的個人電腦PC,從諾基亞到智能手機的異軍突起,忽視新技術,傳統玩家被創新者顛覆的例子比比皆是。

縱觀大屏的升級,同樣創造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液晶螢幕上搶佔技術風口,韓國反超日本登上巔峰;從傳統液晶屏到OLED自發光面板,創維厚積薄發,已然躋身OLED領域的世界前三。

技術的鐵王座之爭,敢賭、敢乾,甚至敢於長時間地坐“冷板凳”,才能在核心技術的迭代中,在周期漫長的研發投產中,佔領戰略高地。

海思如此,創維亦然。

OLED屏,早已悄悄成為大屏之爭的技術高地和產業趨勢。2017年中,韓國產業部突然叫停LG在廣州設廠生產OLED屏的項目,公開原因是擔心“技術洩露”。今年年初韓媒又報導,韓國政府將限制OLED生產設備的出口,計劃將其指定為“國家核心技術”。

可見,雖然韓系廠商在OLED屏上佔據先發優勢,已經在嚴加防備來勢洶洶的中資企業。

OLED屏為何熾手可熱?簡單來說,OLED屏顯原理不同,不需要背光源,輕、薄、可彎曲、更健康,色域和飽和度碾壓傳統液晶屏,是其抓住全球中產消費升級的紅利,成為風潮的原因。

韓國在防,創維在穩扎穩打。2013年就已看準這塊市場的創維,成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all in OLED屏的公司。從13年底,創維首推OLED大屏電視。2015 年成功量產 4K OLED 電視,次年,攜手京東方推出首台中國自主研發的OLED 電視。

曾經不被看好,得不到行業的理解。但正是技術商業化的必然路徑和前瞻布局。如今,創維在國內OLED電視市場佔有率持續第一。而放眼全球市場,創維已經成為全球三大OLED電視出貨廠商之一。

作為行業技術的先鋒,創維從CRT傳統顯現管屏到選擇LCD液晶,曾引領行業洗牌;在電視行業面臨增長不足的頹勢,選擇切入中產消費升級的OLED屏,要引領行業走出寒冬。2019 年第一季度創維逆勢增長,拿下國內全渠道銷售量及銷售額雙第一。

國內最早發力OLED的創維,也成為OLED聯盟的董事長部門,在技術和市場上步步為營,引領行業。

創維撬動的市場需求,正在為京東方為代表的高端螢幕供應商,提供強有力的良性資本。市場與技術兩端的打通,才能讓中國潛力巨大的內需,為突破核心技術、實現技術商業化提供閉環。創維如是,華為亦如是。

05

戰未來:誰能撬動AIoT?

家電,以其高頻次的應用、互動場景,成為5G物聯網智能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當在AI (人工智能)和IOT (物聯網),紛紛成為資本寵兒時,泡沫同時湧現。

曾幾何時,互聯網公司入局電視,資本掀起風口。智能物聯網的長產業鏈、長反饋周期和軟硬體互聯,必須形成自造血,進行長線戰略布局。創維在互聯網風口時安之若素,深耕產業,合縱連橫,用“硬體+系統+內容+AI”成為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真正的提供商。“泡沫”消散後,依舊強勁增長。

保持優勢同時,更要敢於跳出以往的成功經驗,甚至否定自我,找到下一個增長曲線。否則,昔日輝煌的日本電視巨頭,就是前車之鑒。

去年,創維在行業中扔下一顆炸彈,引發熱議:投資70 億與廣州建設智能產業創新基地,基於自研 AI 芯片的技術積澱,將旗下電視、冰洗、空調、安放、教育、會議、照明等諸多品類連接打通,構建智能化產品矩陣。在整個家居場景中融為一體,才能實現科幻電影所描繪的,語音互動、家電間無縫銜接的流暢體驗。

如何做到?語義識別和通信速度是關鍵。很多電視廠商都租用第三方語音平台,將這個技術核心外包。而創維重金投入自研“兩朵雲”(AIoT語義雲和AIoT設備雲),一手抓家庭場景的定向語料庫,一手抓硬體設備的通信架構,掌握核心代碼與數據的控制。

能實現什麽?當你在客廳說,打開臥室空調,是否打開成功,以往是不知道的。

而創維實現了電視端和AIoT設備的直連,打通與電視的信息反饋,通過氣泡形式懸浮呈現,又不影響觀影體驗。硬體要硬,軟體要軟。這是創維自研標準化通信協議模組, 掌控從硬體到軟體最核心技術的原因。

以65S9A為例,OLED屏的自發光、色彩光感和AI變色龍優化畫面(如下圖),再加上360度沉浸式的立體音效,都使得觀看4k大片時,影音體驗達到極致。而創維研發的酷開AI系統,實現語音識別和互動。

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當體驗過了極致的產品,消費者就不會滿足於平庸、有bug的流程。故而,當製造業邁入工業4.0的智能時代,軟硬兼備,技術自立,在每個環節上做到極致,才能贏得這場沒有硝煙戰爭。

06

螢幕之見證

60余年的中國電視史,見證了國人奮鬥不息、創造不止的歷程。

80年代初,《霍元甲》等第一批國產電視劇首播時,掀起追劇狂潮,一句“萬裡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唱得多少人心潮澎湃;

當四大名著被搬上螢幕,一代代中國人有了百看不厭的經典和國民共同回憶;

90年代,人們圍著彩色電視看四大天王和小虎隊,興奮不已,激起追星熱潮;而春晚第一次聽那首國語不標準的《我的中國心》時,感動落淚;

進入21世紀,從05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到08年奧運直播,舉國上下在電視機前的激情澎湃;從非典時期的隔離,到汶川大地震,每一次的時事報導,都牽動國人的心……

每一個歷歷在目的時刻,都讓每一個獨立的個體融入宏大的歷史洪流。

宏大,是休戚與共的命運,攜手並進的使命。細微,是每天回家窩在沙發、床上看電視的小幸福;或是每年跨越山河,奔向終點那頭的至親至愛,守在電視前看春晚的小小儀式。

螢幕在變,共同分享的時刻卻不變;

體驗在變,瞬間翻湧的激情卻不變。

時代變化越快,生活節奏越快,我們歸家的心情就越急迫,越珍惜家中的幸福感。在這個充滿安全感的空間中,無論是看電視、打遊戲、看電影、嗨歌、購物,無論是春晚或聯賽,都是與所愛相伴的獨家回憶,是不可取代的日常或儀式,需要更極致的體驗。

愈日常,愈珍貴。

07

離開與歸來

人生應當追求事業、家庭、小確幸或更大的使命?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許每個人都在兩者間追求平衡。

上個月我總共飛了19次,從疲憊到麻木。前兩天半夜回家,我媽開門時一驚:“你怎麽回來了。”我哭笑不得,突然在想,無數的人奔波在這漫漫夜色中,或許每次風塵仆仆地離開,都是為了更好地歸來。

無數奮鬥在崗位上、一直在路上的人,科技人員、企業家們辛勤付出,守護和成全的,正是背後千千萬萬家庭的點滴日常,是小小個體的喜怒哀樂。

進,則胸懷天下,風雨兼程;退,則守住歲月,暮暮朝朝。

不忘初心,不負時光,亦不負人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