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馬克思·院長名家談:感悟馬克思的精神境界和偉大人格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由光明網出品的【對話馬克思·院長名家談】欄目,今天邀請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顏曉峰,請他談談對馬克思的看法。

文字實錄

馬克思留給我們的既有理論的財富,還有精神的財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深入領悟、認真學習馬克思的精神境界。馬克思在中學畢業時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的精神可貴,主要不在於這段感人抒懷,而在於用一生的鑽研來證明、來堅守這種獻身精神。

一是探索社會發展規律、代言工人階級利益的理論境界。馬克思的著作之所以成為經典著作,是由於它有著為先進階級代言的大胸襟。馬克思出身於有產者,卻自覺成為為工人解放而奮鬥的思想領袖。

二是堅持長年誠實研究、經受實踐歷史檢驗的科學態度。馬克思寫道:“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正是他創作的真諦。40年磨一劍,沒有電腦、網絡,沒有搜索、複印、列印工具,卻創造了經典。

三是批判改造現存世界、抓住根本力求徹底的思維品格。馬克思進行經濟社會研究,穿透現象,直指本質。也就是堅持“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正因為徹底,才具有穿透事物本質的力量,正因為抓住根本,才能經得起實踐考量。

四是不計得失頂住壓力、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人格力量。馬克思研究利潤、資本和財富,卻沒有用於自己賺取利潤、增值資本、積累財富,還不時需要恩格斯的接濟才能維系生活,但他無怨無悔。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中葉,100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仍然需要學習精神的經典、堅守經典的精神,這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

(光明網記者周明豔 張瑜 王曉採訪整理 剪輯:王嘉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