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敖患腦瘤去世,大腦為何會長腫瘤?

據報導,台灣著名作家李敖罹患腦癌於2018年3月18日在台北不幸過世,享年83歲。

李敖患腦瘤去世,大腦為何會長腫瘤?

一聽腦瘤,相信很多人都已嚇傻。臨床上,醫生也遇到過不少一聽說腦瘤就自暴自棄、放棄治療的患者。實際上,腦瘤分很多種類,即便是惡性,也並非“不治之症”。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腦脊柱外科主任曹依群介紹,顱腦腫瘤的發生率大約是每年10/10萬人。目前,還沒有找到腦瘤相關的確切致病原因。網上有很多傳聞,比如常用手機更容易得腦腫瘤,常染發容易得腦腫瘤等,這些說法靠譜嗎?

曹依群主任指出,沒有證據表明手機、染發劑和腦腫瘤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係。大腦在人體內部,是人體組織中保護最好、最嚴密的器官,外界因素對大腦的影響是很少的。所以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所有因素可能導致其他癌症,但都和腦瘤沒有明確相關性。雖然沒有找到明確致病原因,但並不代表可以不重視。曹依群主任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遠離致癌物也很重要。比如吸煙、酗酒、熬夜等不良習慣都應避免。另外,體檢也不能忽視。相比CT,MRI(核磁共振)對軟組織的觀察更細致準確,對腦瘤的檢出率也更高。

“李敖先生得了腦腫瘤依然活了三年,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很重要。”曹依群主任強調,雖然從網上並未獲悉李敖先生到底得的是哪種類型什麽腦瘤,但綜合各方面資訊得知李敖先生接受了放射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對症支持治療等。也就是說,有效的綜合治療是延長腦瘤生存期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實際上,顱內腫瘤種類比較多,良性腫瘤包括腦膜瘤、垂體瘤以及神經鞘瘤等。良性腫瘤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隱匿。很多患者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腦子裡有個腫瘤,還有一些患者是在體檢時發現問題。惡性腫瘤則以膠質瘤居多。膠質瘤分類繁多,比較嚴重的就是膠質母細胞瘤。預後情況,每個人都不同。短至幾個月,長到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有。曹依群主任相信,隨著醫療技術的革新、發展,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一定會得到提高。目前,膠質母細胞瘤的患者中,就有一部分患者經過手術及術後放化療等綜合措施可得到長期生存。采取怎樣的治療手段必須要通過全面的檢查和評價。有些垂體瘤的患者,藥物就可以控制得很好,也不影響日常生活,那也就不一定非要手術。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症狀需要注意:

頭痛:多為發作性、進行性加重的頭痛,清晨或睡眠為重,常因用力、噴嚏、咳嗽、低頭或大便而加重,坐位、站立姿勢或嘔吐後可暫時緩解或消失。

嘔吐:常出現於劇烈頭痛時,易在早上發生。

視力障礙:主要為視乳頭水腫和視力減退。

頭昏頭暈:頭昏(體位失去平衡的感覺)、頭暈(天旋地轉的感覺),以顱後窩腫瘤最常見。

癲癇:約30%的腦腫瘤可出現癲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