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移動社交10年,我們如何被改變?

作者:黃典林

前一陣,微信迎來了它的十周年。倘若從2009年8月正式上線的微博算起,中國移動社交媒體的發展已經歷了十餘個年頭。而這十年,也是中國移動社交平台從萌芽、發展到成熟,並給我們的時代和社會生活帶來全方位影響的關鍵時期。

如果說QQ、BBS(網絡論壇)和部落格所代表的是網絡社交的“蠻荒時代”,那麽,隨著第二代互聯網技術而興起的以用戶生產內容為核心特徵的社交網絡平台,則標誌著社交媒體黃金時代的來臨。憑借過去十年來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中國社交媒體又迅速走上移動社交的快車道。社交功能已經成為當代各種互聯網服務和應用的基本標配。

這種發展最直觀的體現是移動社交媒體用戶規模的增長。2010年底中國手機互聯網用戶總數為2.88億。到2020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其中通過手機使用社交媒體在內的各種即時通信服務的網民規模達9.30億,佔手機網民的99.8%。這表明,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社交媒體市場,而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社交網絡在網民中的普及率也已接近飽和。

隨著市場規模的飛速成長,移動社交媒體所承載的社會交往和信息傳播功能也在不斷革新,持續重構著從人際互動、娛樂和工作方式到交易和服務模式等各個社會生活層面的底層邏輯,從而深刻改變了當代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十年後的人們發現,自己已經不再發短信,不再讀報紙。智能手機,尤其是我們安裝在手機中的移動社交應用軟體,已經成為人際互動、獲取資訊和索取服務的唯一信息端口。移動社交媒體重新定義了人和人之間交往的方式和節奏,並以朋友圈和群聊的形式重構了當代中國人的社群關係、工作方式和家庭模式。而短視頻、彈幕、飯圈等所代表的新興網絡文化樣態則象徵著移動社交時代娛樂和自我認同方式的革新。

網購和外賣也成為這個移動社交媒體昌盛的時代最醒目的新生事物。這個時代的人們已經習慣了足不出戶,心儀的產品就會送到家門口的便捷服務。圍繞各大電商平台和新興的直播平台所蓬勃興起的網絡消費狂歡,不僅為無數人提供了創業致富的途徑,也催生出社會化電子商務這種新的衍生形式,並深刻改寫了當代中國的商業格局,乃至整個經濟版圖。當然,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那個無處不在的小小二維碼所象徵的移動支付對傳統金融模式的挑戰和更新。

而當人們把目光從日常消費和家長裡短的細節,轉向相對宏大的社會治理,以及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時,也會發現移動社交媒體同樣深刻改變著政府與公眾之間溝通的方式。十年來,各級政府機構在微博微信等主流社交網絡平台開設官方账號早已成為一種常態,社交化政務傳播無疑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社會治理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而公眾通過移動社交網絡所表達的聲音,也在不斷推動政策調適和治理模式的更新,與實現善治的國家意志形成良性互動,從而不斷推動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進程。

所有這些,都是十年來移動社交網絡的發展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的饋贈。當然,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遠不止於此。還有許許多多改變值得被銘記,比如,慈善公益事業在移動社交媒體時代的突飛猛進,眾包模式和群眾智慧所帶來的知識分享革命。

無疑,移動社交媒體的發展在人際交往、文化模式、經濟發展、政治溝通等各個方面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了積極變化。但移動社交媒體狂飆突進的十年,也不是沒有值得我們反思和警惕的問題。比如,在極大便利人際溝通的同時,移動社交媒體對私人時間無孔不入的擠佔,也造成了工作壓力和社交焦慮的空前膨脹;許多人逐漸習慣於虛擬空間的互動,並陶醉於自己的信息繭房所構築的“舒適區”,而逐漸淡忘了面對面對話和傾聽不同聲音的難能可貴;沉迷於網絡購物的消費主義陷阱不能自拔似乎逐漸成為我們時代一種普遍症候;而危機時刻權威信息缺失時魚龍混雜的傳播失序也成為增加信任成本和社會焦慮的溫床。

如此種種,似乎都是移動社交媒體時代,我們無法回避的“另一面”。在下一個十年,如何最大限度地揚長避短,讓移動社交媒體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福祉,將是一個需要持續思考的重大命題。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