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定量的成分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在ICU中的臨床研究

播放GIF

腸內營養支持是進行一切治療的物質前提與基礎,是綜合治療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ICU的不斷發展,對腸內營養支持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對於重症患者,在其胃腸道功能尚未衰竭或功能恢復的早期,進行合適的腸內營養支持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後,但這種支持並不是營養素越多越好。為了進一步研究在ICU中合適的腸內營養製劑支持的應用價值,筆者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64例通過鼻胃管進行腸內營養治療的重症危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詳細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64例重症危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齡9~81歲,平均(42.1±10.4)歲,18例顱腦外傷,3例脫髓鞘腦病,2例感染性休克,8例腦血管意外,1例急性胰腺炎;對照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齡10~82歲,平均(42.8±10.1)歲,19例顱腦外傷,1例臟器功能不全,1例散發性腦炎,7例腦血管意外,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肺心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因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採用胃管內注入患者家屬自製的肉湯、牛奶等傳統的方式進行營養支持治療,所有製劑均通過鼻胃管分三餐注入,熱量分配估算早餐熱量約佔全天熱量的30%,午餐約佔40%,晚餐約佔30%。治療組採用腸內營養配方為:全能素、米湯、菜汁、藕粉、營養米粉等;以胃鼻管方式進行,間歇滴入式的餵養方法,早餐熱量佔全天熱量的約30%,午餐約佔40%,晚餐約佔30%。兩餐時間間隔2~3 h。蛋白質約佔總熱能的(17.8±3.1)%,脂肪約佔總熱能的(30±9)%,碳水化合物約佔總熱能的 (52.2±8.9)%,其中通過營養攝入量計算患者每天所需熱量(男性基礎能量=66.473+5.003×身高+13.752×體重-6.775×歲數,女性基礎能量=655.096+1.850×身高+9.563×體重-4.676×歲數;需要能量=活動係數×體溫係數×應激係數×基礎能量)。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後的人體測量指標、空腹血標本總淋巴細胞、白蛋白計數以及各項生理指標。

二、結果

治療組ICU住院時間10~38 d,平均24 d;4例腹瀉,佔12.5%,2例代謝紊亂,佔6.25%;對照組ICU住院時間15~44 d,平均32 d,3例病情加重放棄治療,4例死亡;6例腹瀉,佔18.7%,2例反流,佔6.25%,2例頑固性呃逆,佔6.25%。

兩組治療前各人體測量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治療前後體重、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臀圍變化不明顯(P>0.05);對照組治療前後體重、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臀圍均減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後人體測量指標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

兩組治療前後實驗室檢測情況 治療組後的總淋巴計數及白蛋白數值上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總淋巴計數及白蛋白數值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治療後實驗室指標均優於對照組(P<0.05)。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營養不良發生率分別為56.25%(18/32)和53.13%(17/3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後營養不良發生率分別為37.50%(12/32)和87.50%(28/3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營養支持不再是單純的營養提供、氮平衡維持,更重要的是促進有機體器官、組織的功能結構,促進細胞代謝,積極參與組織恢復與生理功能調控,改善有機體自身免疫能力,有效預防免疫功能下降。腸內營養以合乎生理、有效、簡便、價廉等優點,成為了臨床上的首選營養方式。

胃腸道是應激創傷的重要器官,腸道黏膜對於全身供氧減少和血壓降低非常敏感。創傷、休克以及外科手術均會改變血流動力學,進而引發腸道低灌注情況,進一步損害腸道黏膜功能,腸道內細菌進入血液、進入組織,導致內源感染[8-9]。通過腸內營養,可以有效維持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與結構,維持絨毛和細胞間連接的高度,有效保持腸道內部菌群的穩定,有利於腸道細胞的正常分析,進而刺激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刺激分泌腸道激素與消化液,促進腸胃蠕動、膽囊收縮,提升內臟血流,促進有機體代謝的正常、穩定。尤其是對於ICU患者,由於自身免疫功能的降低,通過腸內營養可以有效提高腸道血流量,降低再灌注與低血氧症帶來的損傷。通過腸內早期營養支持,能夠有效減少感染髮生,究其原因:通過腸道血流量增加,進而保護了肝臟的內皮系統,有效預防多臟器衰竭和內源感染。

進行腸內營養的治療,需要相關的營養評定,這是進行營養治療的前提。隨著現代醫學與營養學的不斷發展,提出了多種負責的測評指標,通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明,生化治療測量+人體指標的測量方式,是一種簡便、有效的臨床測量方式。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白蛋白指標、上臀圍以及三頭肌皮褶厚度是有效反應營養治療的重要、可靠指標。通過這種指標的測量能有效省略繁瑣的實驗室資料與人體測量資料,而且操作簡便、易於掌握,還可以應用到早期診斷中去,比較適合基層醫院。通過本文顯示,治療後,治療組患者的白蛋白、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臀圍改善情況優於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營養不良率低於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ICU治療中,定量的成分腸內營養支持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縮短ICU住院時間,對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有積極作用。

作者: 何瑞玲

作者部門: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