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度運營商自研5G,吹的牛會實現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寧宇

在信實工業集團(Reliance Industries)股東大會上,印度首富Mukesh Ambani表示,準備再一次借助移動通信的產業升級,顛覆傳統的產業模式。

這一次,信實工業集團想擺脫的是對傳統電信設備商巨頭的技術依賴,希望借助5G讓自己在半年之內變身為一個5G設備的供應商,並向全球其他運營商進行技術出口。

關於這個事情,前段時間寫了《那家曾經創造奇跡的印度運營商,又盯上5G了》,有網友留言,希望我談談這一夢想的可行性。那今天就來說說我的判斷:Jio這個計劃會成功麽?

首先,Jio的計劃有其合理性,電信運營商自研5G技術並非天方夜譚。

在以往的產業升級中,電信設備商主導技術標準的制定,進行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電信運營商採購電信設備商的產品,通過網絡的建設和集成,向社會提供通信能力。電信設備商和電信運營商分工協作,共享技術升級帶來的產業紅利。

這次的5G卻與以往不同。

一方面,隨著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與普及,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與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相互滲透與融合,通信網絡IT化成為趨勢。在5G的技術標準中,無線部分引入雲計算和開源技術的話題不斷被提及;核心網更直接,已經基於雲計算的理念進行了全面變革;而邊緣計算等更是IT廠商們擅長的領域。這些技術調整讓通信設備的研發門檻大幅下降,傳統電信設備商在技術領域鑄造的"護城河"不再牢不可破。

5G開放性的技術體系、分布式的架構設計,以及系統模塊之間高度的標準化,都提高了5G相關設備之間的可替換性。雖然電信設備商可以端到端地提供5G的所有設備,但基於通信技術標準,不能拒絕與其他的產品和設備進行對接,所以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還是IT企業,都可以照著國際通信技術標準,自己做一些東西出來接到5G網絡裡。

另一方面,5G是面向企業客戶的,傳統的技術驅動模式和產品化思維只能解決共性的問題,很難支持複雜性高、專業化強、個性化的企業解決方案。發展5G,需要自後向前的技術驅動,更需要從前向後的需求驅動。電信運營商比電信設備商離客戶更近些,不僅更能捕捉最終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更能相對快速地根據客戶的使用情況和反饋調整解決方案。

圍繞5G,會有千行百業的客戶和各類生態合作夥伴,更多的角色參與其中,企業客戶所需要的解決方案往往是多要素組合來解決的。電信網絡在安全、可靠、穩定性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傳統的電信設備商相對穩健、保守;相對而言,新進入者的創新意識強,又沒有包袱,姿態更靈活,對客戶需求和機會點的響應更積極、更高效,更適合在試錯中不斷前行。

所以說,5G孕育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產業發展和技術演進帶來的新機會,帶來了產業重新洗牌的可能性。

正是看到了這種可能性的存在,印度的創新設想得到眾多的美國IT企業的支持。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內,信實工業集體的計劃就得到了谷歌、英特爾、高通、Facebook在內眾多巨頭的投資。如果能在資金支持的基礎上,再獲得這些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技術方面的支持,那麽這只打著IT旗號卻活躍在通信領域的新軍,做出一部分滿足印度自身需求的5G產品,並非難事。

然而,電信運營商等企業自研的5G技術,未必能成為產品,更難輸出到其他國家。

一款飛行器能成功起飛固然可喜可賀,但要達到可用的標準,就需要具備安全降落的能力。如果要投入商用,那就不能只有一次成功的起降,而是要做到成百上千次、在發生各種情況的時候都能萬無一失。

通信設備的產品化也類似,不僅要具備基本的通信功能、滿足技術標準,還有穩定性、兼容性、安全性等很多要求。換句話說,即便是製造出了滿足5G技術要求的產品,想成為通信領域的技術輸出者,為其他運營商提供5G,並沒有那麽容易。

比如穩定性的要求。電信級的設備要求具備7X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能力,組網設計時還要考慮各種出現極端情況的應急預案,因此產品中大量的設計和代碼開發都是為了達成設備穩定性、健壯性等指標,而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經驗和案例積累,傳統的電信設備商有優勢。

再比如兼容性的問題。雖說技術標準是全球統一的,但各個國家對電信運營商的管理模式不同、頻率分配方案不同,即便是同一國的運營商,也可能會在技術標準方面有不一樣的要求。通過同一個平台滿足不同的要求,這是通信技術提供商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前段時間諾基亞公司在中國移動的5G招標中出局,就是因為其產品未能滿足中國移動的技術要求。

除了技術因素外,電信設備商進行國際化拓展,還必須建設全球化的行銷和服務體系,這與電信運營商不一樣——電信運營商的國際化主要通過財務運作來實現,業務運營還是以屬地為主,國際漫遊這樣的跨國業務聯動佔比非常低。

也就是說,按照Jio的說法,現在從零開始設計和開發完整的5G解決方案,即便這些技術和方案在印度得到驗證,Jio作為供應商向全球其他電信運營商提供5G技術的目標,也是非常難實現的。

Jio並不是第一個在5G挑戰電信設備商的電信運營商。此前日本的電信運營商樂天移動也表示,要以自主研發與深度合作相結合,打造一張從核心網到無線接入、端到端的雲原生移動通信網絡。而他們面臨的問題也類似,即便在日本成功了。

這裡自然引出一個話題:Jio和樂天移動的套路是否適合中國的運營商呢?我們看到,中國的三家電信運營商都在積極地推進5G和自主研發工作,他們是不是也要加入到顛覆電信設備商的陣營呢?

其一,全球5G第一陣營的電信設備商中有華為和中興兩家中國公司,加之規模遠超過海外的電信運營商,因此電信設備商往往會優先中國電信運營商的需求,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沒那麽尖銳。

其二,中國的電信運營商發展5G時,都非常理性地強調生態建設,而且中國的IT產業鏈相對完整,來自於客戶側的需求驅動被眾多的從業人員和企業分擔,可以通過產業合作完成的事情,電信運營商沒有必要在不擅長的領域投入研發資源,也意味著創新的空間並不大。

總之,中國的5G市場格局是由電信設備商、電信運營商、合作夥伴共同構成的完整產業生態,其中電信運營商的主要職責是完成網絡建設,做好資源對接,至於產品研發和面向客戶應用的研發,由更適合的中國企業去推進,遠比一窩蜂的方式好。

(本文首發2020年8月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6期,發布時略有修改。)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