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3個字,會讓孩子變得懦弱,而中國家長卻把「它」當作育兒法寶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最常聽到家長對我們說的話嗎?

沒關係!他小,你讓著點他」

沒關係!小男子漢,這點兒傷算什麼」

沒關係!他也不是故意的」

沒關係……」

每每此時,沮喪、無助、委屈、憤怒,一股腦的湧上心頭,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心裡默默地翻個白眼,不了了之。

然而現在,我們自己也成了父母,世道輪迴,不覺間,我們也變成了「曾經的家長」,不管是孩子遇到挫折,還是受人欺負的時候,也習慣了張口就對孩子說:

「沒關係……」

現在,是時候讓這種傷害終止了!

1

父母的「沒關係」

是對孩子情緒的否定

一開始就把孩子的情緒懟了回去

上周我路過花園時,看到一個孩子走著走著突然摔倒,這一跤摔的著實不輕。媽媽在他身後並沒有要走過去扶起孩子的意思。眼看就要哭起來。媽媽馬上說:「沒關係!不就摔了一跤嗎,男子漢不許哭,要堅強」。話音未落,孩子反而哇哇大哭起來。

為什麼?

因為孩子委屈唄。剛想跟媽媽表達一下,沒成想媽媽立馬一句:「沒關係」。

真的沒關係嗎?

摔倒可能很疼;孩子可能覺得羞愧;也可能覺得很挫敗……

這些都不是一句話「沒關係」就能回復的。

「沒關係」,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情緒懟了回去

有些媽媽覺得,為了讓孩子更堅強、更獨立,就要狠點心。如果因為一點小事就表現出關懷、關注,孩子會越來越嬌氣。絕大多數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常說:「堅強點兒,別哭了」或者「沒事,有什麼大不了的」……

「沒關係」,還沒聽孩子訴說,就否定了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剛剛上來的時候,父母就急於用這些話把孩子的情緒懟回去。孩子的情緒不但沒有得到認同和理解,反而被禁止、被否定,不被接納。

我們要允許孩子表達或者釋放出自己的情緒,哪怕是大哭大鬧、大喊大叫、歇斯底裡,只有先釋放,才能歸於平靜,沒有釋放,強壓下去,會有更大的危害。

2

父母的「沒關係」

可能讓孩子分不清是非對錯

甚至變成「討好型人格」


有一天,朋友去學校接孩子,幾個孩子在玩跑步比賽。有個小男孩的跑得很快,每次都是第一名。另一個小女孩就不高興了,在小男孩跑步的時候,故意扔了一個小石子過去。小男孩被絆倒了,坐在地上哭。

男孩的媽媽聞聲跑了過來,朋友起初以為她會幫兒子「出頭」,結果她拉起孩子,隻簡單地說了三個字——「沒關係」。

一聽媽媽這樣說,孩子一邊哭一邊解釋說:「是她絆我,好疼啊。」媽媽笑著說:「大家都是同學,你大度一點,沒關係的啊。」

看著那個委屈哭泣的小男孩,真的很令人心疼,因為別人的錯,自己摔倒了,媽媽卻用「沒關係」來安慰自己。

這樣的安慰還不如什麼都不說,孩子只是希望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判,現在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替自己做主,反而袒護那個做錯的人,真的會讓孩子非常傷心、寒心。

當「沒關係」從自己最親近的人說出口的那一刻,孩子哭的不再是身上的疼,而是哭得媽媽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對待自己和別人的不公正。長久下去,孩子或許以後都不知道什麼是公正、什麼是是非對錯,更不知道該如何去保護自己。

不管是自己的東西被搶了,甚至是自己被打了,或者是被迫分享,家長一再說「沒關係」,言下之意就是,別人想要的時候,你就要滿足別人。然而,犧牲自己的感受,掩埋自己的意願,凡是習慣去迎合別人,很可能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3

父母的「沒關係」

是允許別人不尊重自己

可能讓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


我有個朋友,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自卑、膽小,不敢捍衛自己利益的人。

他說他小時候,雖然有不少玩具,但都從來沒真正屬於過自己。不管是七大姑八大姨誰家的孩子,只要說喜歡,媽媽就會很大方的送給人家,人家推辭的話,媽媽就會說:「沒關係,他玩具多得很」。

長大後,如果有同學來家裡做客,喜歡他的尺子橡皮、課外書什麼的,媽媽也會大方的讓人家拿回去用。如果自己不樂意,媽媽馬上就說:「沒關係,人家是客人,你得大方點」。

不管什麼時候,無論是弟弟妹妹,還是同學,好像都輕而易舉的在他這裡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即便是他最心愛的東西,媽媽也會覺得送人「沒關係」……

真的沒關係嗎?

我們都知道,即便是再不值錢的一樣東西,只要孩子喜歡,都會傾注百分之百的愛在它身上,失去它,絕對不是「沒關係」,而是真的很心痛、很不甘心。

長此以往,孩子並不會變得越來越大方,反而會變得越來越自卑、自棄,因為在他心裡會有一種「自己不夠好」「自己不配得到」等,家長的「沒關係」會讓他誤以為,即便自己的利益受損,也要忍著。

這很容易讓孩子形成懦弱、膽小的性格。沒有自我認同感,越來越自卑、懦弱、膽小,不會、不敢維護自己的利益了。這些被大人輕鬆一句「沒關係」送出的,不是東西,而是孩子的自尊和自我,甚至未來一輩子都不敢表達自己。

4

父母的「沒關係」

可能讓孩子變得麻木不仁

甚至戾氣深重

物極必反,還有一種可能,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愛發脾氣、愛打人,越來越暴力。

孩子會慢慢變得情感麻木,因為家長從來沒有教過孩子怎樣理解別人的感受,從小自己就沒被家人理解、認同過,自己當然不知道該如何體會、理解別人的感受,漸漸長成一個麻木不仁的人。

既然沒人理解、認同自己的感受,沒人替自己出頭,那麼孩子自己便會逼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而讓自己強大起來的的方式,就是大發脾氣或者打人,變得暴躁、戾氣深重,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好惹的、被人懼怕的人,就再也不會失去自己不想失去的了。

如此,這個孩子的未來真的堪憂,長大後會不會發展成一個六親不認、性格殘忍、反社會型人格,也未可知。

當孩子遇到失敗或挫折

別急著說「沒關係」

先把這4點做好

1.耐心傾聽,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其實,當孩子遇到挫折、困難,或者受委屈的時候,第一時間需要的是能夠有個親密的人,聽到自己的「苦」,陪伴並分享自己的情緒。

媽媽要做的只是認真傾聽孩子對於整件事的態度和情緒,在訴說的過程中,孩子就會感受到來媽媽的關愛心。這也會讓孩子覺得更安心和安全,同時更願意向父母訴說更多的情緒。

對於那些不善於將表達自己情緒情感的孩子,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出愛,比如走到孩子身邊,拍拍他的肩膀,安靜地陪他坐著,即使不說話,孩子能感覺到父母的關心和陪伴。也許過一會兒,孩子就願意聊聊了,即使不說,孩子的心情也會因為您的陪伴得到安慰。

2.感同身受,理解、包容孩子的各種情緒,哪怕是哭鬧

有時候,孩子做錯事情,受到批評,或被別人欺負,自己也會難過、傷心失望,會鬧情緒。這時候孩子們最不願意聽到的就是,看似安慰的語言「沒關係」。


當孩子動不動哭泣的時候,我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值得大哭一場;

當孩子的玩具被搶時,我們覺得沒關係,也不是什麼珍貴的東西;

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處於弱勢的一方時,我們覺得沒關係,吃點虧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這些對他們來說,真的很有關係!

我知道「感同身受」這個詞,可能聽起來有些空泛,或是不了解它的作用,或是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這裡可以提供一些語言「套路」給新手爸媽:

也許有的父母會覺得,孩子那麼小,有必要這麼累的跟他說話嗎,孩子懂什麼?!

相信我,這很有必要!

在父母對孩子的理解、接納、包容和感同身受中,孩子也會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體察自己的情感變化,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更重要的是,這就是一種言傳身教,孩子也學會了如何理解、接納、體諒他人,做個維度寬廣之人。

3.鼓勵或陪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當父母和孩子經過前兩個階段的過度,孩子的注意力大多已經開始轉移到實際的問題上來,而不是在原有的消極情緒上轉圈了。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來商量實際的解決辦法了。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打算怎麼辦。合理的想法,家長可以多加鼓勵和讚賞;不合理的,家長可以提出疑問或建議,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接受建議。

4.該替孩子出頭做主的時候,必須站出來

很多父母,礙於情面,不管孩子處於什麼樣的情形中,上來就先數落自己的孩子,或強行要求孩子道歉。在這樣的父母心裡,更關注的是「公共場合,別人會怎麼看我」「不能在外人面前失了家教」……

但這個時候,更該考慮到的是孩子的心裡感受,父母要永遠和孩子站在一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孩子推向對立面,傷了孩子的心。

反倒是在一些危急關頭,父母必須支持孩子,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行動上。

比如當孩子太小,被人欺負的時候;當明顯孩子處於劣勢,無力反抗的時候;或明擺著孩子是對的,有理一方的時候……

該站出來保護或支持孩子,必須站出來,而不是把無助、驚慌失措的孩子推在前面,比起大人的面子,這時更該保護的是孩子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及依戀!

總之,「沒關係」3個字,看似是有禮、謙遜、有教養的話,有些時候也的確能起到一些安撫作用。但錯就錯在,我們往往習慣了用成人的標準,去判斷孩子的「有沒有關係」。

很多時候,在我們看來「沒關係」的時候,對孩子來說真的非常重要,別再輕易對孩子說「沒關係」3個字了,簡單的3個字背後,可能忽視了孩子巨大的情感需求,這種安慰,得不償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