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消除“二次放號”困擾,需要身份驗證技術的革新

作者:王鍾的

老用戶在停用、棄用手機號一段時間以後,原有的手機號被運營商收回,這本是節約有限的手機號碼資源、實施循環再利用的普遍做法。但是,不少新用戶發現,使用“二次號”給自己帶來了不少麻煩。有用戶無法注冊12306平台購買火車票,有用戶頻繁收到現金貸平台的催收電話。與此同時,老用戶儘管注銷了原來使用的手機號,其利用原號碼在第三方平台注冊的账號也存在洩露風險。

據業內人士表示,為了在有限資源內提高手機號碼的利用率,一般未辦理停機保號業務且停機超過 3 個月以上的手機號,或是用戶主動注銷的手機號,將被運營商回收並再次利用。據報導,儘管工信部已分配50.13億個號碼資源用於公眾移動通信業務,但實際可以使用的號碼並沒有那麽多,這是“二次號”越來越多的原因。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號碼早已不局限於原有的通信功能,很多情況下,以手機號實名製為基礎,號碼成了網絡平台的實名認證工具。之所以那麽多平台需要用戶提供手機號,本質上是因為網絡账號實名製的要求。而且,以手機號作為身份識別工具,也給用戶帶來了一定方便,比如忘記密碼可以通過手機找回,或者乾脆以接收手機驗證碼的方式登錄。

然而,這種身份驗證方式也存在問題。現實中,雖說手機號與用戶基本對應,但用戶可以更換手機號,而手機號本身卻不會發生變化,甚至被“二次放號”。這就造成了手機號與用戶之間的錯位,一個手機號在不同時期可能對應不同用戶。現有的技術,顯然也沒有那麽智能——用戶一停用手機號,與之關聯的第三方平台不會自動注銷。

對於通訊運營商而言,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用戶。儘管號碼有限,但在號碼總數整體超過手機用戶數,而且號段資源仍在不斷增加的基礎上,號碼資源還有不少潛力可挖。運營商應努力延長“二次放號”的時間,減少二次投放的手機號的使用。此外,不少用戶是因為“攜號轉網”仍存在諸多不便才換號,運營商應進一步創造便利條件,盡可能讓用戶“留住”原有的手機號。

在特定的時期,手機號扮演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身份證”的角色。確實,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號,而手機號又實行嚴格的實名製管理,因此基於手機號注冊账號給廣大用戶帶來了不少便利。然而現在看來,通過手機號注冊账號並非萬全之計。隨著網絡技術演進,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各種身份驗證場景中普遍運用。手機號可以轉借、可能被“二次放號”,而人臉識別被繞過的技術難度要高得多。尤其對於銀行、火車購票等具有權威性的網絡平台,可以把人臉識別置於更基礎的地位——一個人可以換掉手機號,卻不能輕易地換掉一張臉。當然,這其中涉及到的諸多隱私及倫理問題,也需要慎重考慮。

此外,各個網絡平台也要學會割捨利益,擠出注冊用戶數的水分。很多用戶用手機號注冊某個網絡账號以後,可能使用了一兩次,就不再使用了。對平台來說,這或許是注冊量的積累,但對於用戶來說,無疑是安全隱患。平台可制定“休眠账號”使用規則,對於長時間(可以與“二次放號”的周期同步)不使用的手機账號,進行凍結處理,用戶提供身份證等信息方予以解凍。如此,也有助於消除“二次放號”帶來的信息洩露風險。

總而言之,“二次放號”是需要運營商、網絡平台和用戶一起解答的命題。這不僅要求運營商合理規劃號段使用,也要求用戶及時注銷不再使用的账號,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逐步改變以手機號為基礎的身份驗證機制,讓網絡身份驗證回歸對“人”的識別,從而最大程度地方便用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