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嫉妒中無品德,憤怒中無智慧

“古大德”曾說,人分三種:一者,見別人快樂,心生嫉妒;一者,自己受苦時,只想自己盡快解脫;另一者,見他人快樂,自己就快樂,見他人受苦,如自己受苦。

《遷善錄》中記載:宋國的大夫蔣瑗有十個孩子:一個駝背,一個跛子,一個肢體萎縮,一個雙腳殘廢,一個瘋癲,一個癡呆,一個聾子,一個瞎子,一個啞巴,一個死在監獄中。

公明子皋問:“你做了什麽,為何禍至於此?”

蔣瑗說:“我平生沒有其他過惡,只是喜歡嫉妒。誰勝過我,我就嫉恨他;誰奉承我,我就喜歡他。聽到別人行善,我就懷疑他的用心;聽到別人造惡,我不經考察就盲目信任。“

”見別人有所得,就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麽;見別人有所失,就暗暗高興,好像自己有所得一樣。”

公明子皋聽後,禁不住歎道:“你這種存心,將會招致滅門之災,惡報又豈止這些啊?”

當然這故事的真實性存疑,主要還是為了說教。如今不少人也像蔣瑗一樣,見不得別人好,看到人家擁有財富、受用、美名、地位,心裡總是不平衡,老想著:“這個人倒霉該多好啊!”“哪天他人財兩空,被打回原形,那就大快人心了!”

他們表面上笑眯眯的,讓人覺得和藹可親,但實際上心胸狹窄、口蜜腹劍,內心充滿了惡毒之水。

如此惡意嫉妒別人,實際上是一種愚癡之舉。其實你想過沒有:你再怎麽詛咒人家,也無法改變他福報的一絲一毫,反而只會讓自己在起心動念間,大大損耗積之不易的福德?

歷史上因為大度而成大事的人不勝枚舉。

比如春秋時期的齊桓公。

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爭奪王位而戰。

鮑叔牙助小白,管仲助糾。雙方交戰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帶上的鉤子,小白險遭喪命。後來小白做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齊桓公執政後,任命鮑叔牙為相國。可鮑叔牙心胸寬廣,有智人之明,堅持把管仲推薦給桓公。

他說:“只有管仲能擔任相國要職,我有五個方面比不上管仲:

寬惠安民,讓百姓聽從君命,我不如他;

治理國家,能確保國家的根本權益,我不如他;

講究忠信,團結好百姓,我趕不上他;

製作禮儀,使四方都來效法,我不如他;

指揮戰爭,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

齊桓公不記射鉤私仇,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重用管仲,任命他為相國。管仲擔任相國後,協助桓公在經濟、內政、軍事方面進行改革,數年之間,齊轉弱為強,成為春秋前期中原經濟最發達的強國,齊桓公也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化戾氣為祥和

控制怒氣的良方,便是把不生氣的理由放在心上,籍著意志力,把心志專注在有益身心的事上,以消除負面的情緒。

有些人像是刻在石上的字,易怒而且怒氣可以歷久彌新。有些人則像在沙裡的字,易怒但怒氣很快就消弭於無形。有些人則如寫在水中的定,不留任何已成過往的想法。但最完美的人是如寫在風中的字,讓侮辱和逆耳的批評與意識中擦身而過,他們的心中永遠都是純淨而安寧,呈現出光可鑒人的一面。

憤怒時,必須警覺自己的怒氣,冷眼觀察我們的憤怒,當它是一種心理狀態,不要接近導致憤怒的事物。生氣時,應該訓練自己去觀察、分析自己的感覺,藉由不斷的自我分析,將使人更有自信控制看顧己,不至於做出愚不可及、毫無理智的事情。

睿智者從不同愚昧者挑戰

有隻野豬下定決心想當森林之王,於是它從休息的糞堆中站起來,跑到獅子的地盤上,想與森林之王挑戰。當然,獅子只是嗅嗅這隻臭氣衝天的動物,不理會便逕自走開了,甚至沒有費力咧嘴吼它一聲。

這則故事在闡釋:當智者受到愚者的挑戰是時,有德者不會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