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臟介入治療第四次革命—生物可吸收支架,成為冠心病的最優選擇

隨著科技進步,生物可吸收支架逐漸登上冠心病治療的主流舞台,成為新的醫療話題。在臨床治療中,總會遇到患者顧問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甚至許多患者在猶豫,是否應該出國安裝該支架治療冠心病?在今年中國心臟大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潤霖院士就生物可吸收支架進行了專題演講。

生物可吸收支架到底是怎樣的?它有什麼優勢?目前是否可以作為冠心病患者的首選支架呢?

讓支架被身體降解吸收

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可降解骨架、可降解塗層與抗增殖藥物的結合體,目前主要包括聚乳酸支架和鎂合金支架,以聚乳酸支架居多,它是一種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聚合物,無毒、無刺激性、強度高、易加工成型,在體內經酶解最終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置入體內後6個月左右可完全吸收。因此被認為是繼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裸金屬支架、藥物洗脫支架之後心臟介入治療的第四次革命。

傳統金屬支架副作用大

目前使用的支架多為裸金屬支架或藥物洗脫支架,都會在機體內永久留存,作為體內異物,可導致血管的慢性炎症反應,會對血管的結構和正常的運動功能有所破壞,同時也面臨著存在遠期支架貼壁不良,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等問題。而生物可吸收支架在體內可完全吸收,不存在慢性炎症反應,可減少對血管內皮的損害,恢復治療血管的舒縮功能,降低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及再狹窄的發生率。如果出現血管再狹窄,也可避免病變段支架重疊。另外,在血管分叉病變處,因可以被降解吸收,所以不會因永久覆蓋在側支開口而影響到邊支冠狀動脈的供血和正常舒縮功能。

生物可吸收支架技術尚不成熟

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雖然生物可吸收支架有很多優點,但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主要是來自於材料、技術工藝及術者的操作技術。

例如,多聚乳酸材料,機械性能天生不足,支撐力欠佳,易斷裂,支架厚度較厚;支架在降解過程可能會出現靶血管早期彈性回縮再狹窄,降解部位不完全內皮化;目前在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植入過程中預擴張和後擴張的概率高,不僅會增加手術難度、射線下的暴露時間,這意味著患者需要付出更高的手術材料費用。

所以,生物可吸收支架目前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還有很多技術難點需要改進和克服。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生物可吸收支架會成為治療冠心病的最優選擇。

文/韓瑾(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雲醫院)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