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V字仇殺隊面具背後的男人是誰?

電影《V字仇殺隊》劇照

利維坦按:歷史充滿偶然——這句話既正確又不正確。針對文中的蓋伊·福克斯,正確的地方在於其被偶然地“經典化”了:原本並非爆炸案的主謀,卻鬼使神差地成為了流傳至今的著名人士;而不正確的地方在於,這種所謂偶然的背後,我們仍是否有必要追問其背後的必然性:在一個特殊的宗教抗爭的歷史節點,在一個13人的密謀團夥中,又是什麽最終促成了蓋伊·福克斯形象的經典化呢?

文/James Sharpe

譯/楊睿

校/石煒

原文/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rchaeology-and-history/magazine/2017/11-12/history-the-explosive-truth-about-guy-fawke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定(BY-NC),由楊睿在利維坦發布

1605年10月下旬,英格蘭的一位貴族——蒙特伊格上議員(Lord Monteagle)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來信。此時,英格蘭境內的局勢劍拔弩張。蒙特伊格將於11月5日與英格蘭國王和其他同僚一起召開議會。

這封匿名信的措辭直截了當:“議員閣下,我與您的某位朋友有些交情,故而十分關心您的人身安全。為了讓您性命無憂,我建議您想辦法不出席此次議會......雖然尚未有何動蕩之兆,但我斷言,他們將遭受沉重的打擊。”

這位神秘的發信人叮囑蒙特伊格閱後即焚。但身為天主教教徒的蒙特伊格並沒有照做。面對這場可能讓其他教派同仁紛紛喪命的可怕陰謀,蒙特伊格並沒有只顧自己的安危,他毅然將這封信呈給了詹姆士一世的首席大臣,羅伯特·塞西爾(Robert Cecil)。當時,許多英國新教教徒正疑心重重,懷疑天主教教徒正在密謀推翻君主製,懷疑他們會在他國的資金援助下企圖建立新的天主教政權。而這封匿名信,似乎恰好證實了他們的猜想。

是誰給天主教的蒙特伊格匆匆致信,提醒他這場滔天陰謀的存在?得益於這封信,政府才能摧毀這場陰謀。寫信人的身份也成了幾代歷史學家心中未解的謎題。圖源:HULTON ARCHIVES / GETTY IMAGES

這封信被送到了詹姆士國王手中。一開始國王還十分懷疑此事的真假。儘管如此,薩福克伯爵(Earl of Suffolk)仍下令於議會召開的前一天(11月4日)搜查威斯敏斯特宮及周圍地區。搜查結束後,伯爵回稟詹姆士說,他並沒有發現任何實質性的問題,但他注意到,在一個私人租用的地下儲藏室裡堆放著數量可疑的柴火。

傳奇的誕生

當天晚些時候,一位年輕但值得信賴的皇室官員——托馬斯·克尼維特爵士(Sir Thomas Knyvett)——監督開展了議會周圍的第二次搜查。這間地下儲藏室和旁邊看守的人一起吸引了他的注意。看守儲藏室的人穿得並不像個看守:他披著鬥篷,穿著靴子和馬刺;相比看守而言,這身衣服似乎更適合騎馬逃走。

克尼維特命人搬開儲藏室裡的柴火,發現了柴火背後藏著的36桶火藥。負責看守這裡的男子自稱約翰·約翰遜(John Johnson),克尼維特在他身上發現了“火柴”(長的導火線)。一場驚天大陰謀擺到了英格蘭的面前——他們計劃炸毀議會兩院、國王、大多數王室成員和國家長官!他們計劃在新教英格蘭建立一個羅馬天主教政權,讓詹姆士一世不出席議會的女兒伊麗莎白作他們的傀儡!

被捕的約翰·約翰遜在嚴刑拷打後承認,自己的真名是蓋伊·福克斯,來自英格蘭北部的約克郡。他就是這場“火藥陰謀”的天主教首腦之一。福克斯本人雖然不是這場陰謀真正的領袖,但他卻成為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陰謀中最著名的成員。他被捕之事在教科書、小說、風行的歷史作品和電影中多次出現:一個留鬍子的高個男子,穿著靴子,披著深色的鬥篷,戴著深色的寬邊帽。每年11月5日,英格蘭各地都會將根據這一形象製作的福克斯象徵投入篝火中燒毀。

蓋伊·福克斯的當時與現在

就在1605年的火藥陰謀被曝光後,議會將11月5日這一天定為感恩節,後來又被稱為蓋伊·福克斯之夜。到了17世紀,福克斯成了天主教會的代表人物。上圖選自1630年出版的小冊子《感謝上帝的仁慈》(A Thankfull Remembrance of God’s Mercie),這本冊子描繪了“天主教的陰謀”,圖中這幅就可以看到站在倫敦橋上的福克斯與背景中房頂上示眾的叛徒首級。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來勾勒福克斯的形象。圖源:LOOK AND LEARN/BRIDGEMAN/ACI

蓋伊·福克斯之夜成了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篝火、煙花、遊行及在篝火中燒毀福克斯的肖像都是這一慶典的傳統節目。這幅1776年的版畫《溫莎城堡的蓋伊·福克斯之夜》(Guy Fawkes Night at Windsor Castle)生動描繪了篝火周圍的人群和直衝雲霄的焰火。圖源:BRITISH LIBRARY/BRIDGEMAN/ACI

“記得呀,記得呀/十一月五日呀/火藥陰謀呀”是一首童謠的開頭,教育英國兒童不要像蓋伊·福克斯那樣叛國。到19世紀後期(甚至是今天,英國兒童仍然對這首歌耳熟能詳),這首童謠出現在了兒童書籍中,有時還被渲染成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圖源 ALAMY/ACI

蓋伊·福克斯之夜的人氣繼續攀升。孩子們經常製作福克斯的肖像,打著“福克斯”的名義,“要一分錢”。圖中是20世紀20年代,一些人正準備在慶祝活動期間燒掉巨人版的福克斯。這座福克斯像坐落於肯特郡的貝肯漢姆,高23英尺。圖源:FOX PHOTOS/GETTY IMAGES

20世紀60年代,在提醒英國家庭注意福克斯之夜慶祝活動籌備期間的安全宣傳冊中,福克斯的形象似乎不那麽窮凶極惡了,他在提醒孩子們:“燒我,別燒你!”圖源:SSPL / GETTY IMAGES

著名的蓋伊·福克斯慶祝活動正在英格蘭東薩塞克斯郡的劉易斯舉行。人們在這裡打造了福克斯及其他現代政治家的精美雕像。每年大部分時間,鎮上的七個“篝火協會”都在為11月5日的大規模火炬遊行做準備。圖源:DAN KITWOOD/GETTY IMAGES

20世紀80年代,在小說《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中,“反英雄式”主人公戴著福克斯的面具對抗極權主義,賦予了福克斯新的象徵意義。2005年這本小說被拍成電影后,Anonymous和Occupy等全球抗議活動都用上了福克斯的面具。他們的成員,如2015年在議會大廈前舉行的三月百萬面具示威者都戴著福克斯的面具,以保護自己的身份。圖源:BEN PRUCHNIE/GETTY IMAGES

嚴苛的宗教政策

如果想知道400多年前11月那天晚上這名被捕男子的動機,我們有必要先了解當時的英格蘭和歐洲。是幾十年前的宗教動蕩讓福克斯和他的同謀下定決心,對當時的英格蘭國王和政府實行恐怖襲擊。

宗教改革帶來的政治和宗教動蕩激發了整個歐洲範圍內天主教教徒與新教教徒之間的矛盾。1558年,在英格蘭,宗教衝突將伊麗莎白一世推上了王座。次年,她和大臣們共同制定了宗教協定,完成了一個新教國家教會的設想。這一設想雖然保留了主教、傳統的教會法院和一些改革前的儀式,但只有君主處於最高的地位。

許多英國天主教教徒拒絕接受1559年的協定。但這一時期的歐洲人普遍認為:一國的所有人都應該信仰官方指定的基督教教派。為了實現宗教統一,伊麗莎白政權禁止天主教做禮拜,被禁的還包括洗禮、婚姻和葬禮。違反這些規定的天主教教徒將受到法律的懲罰。拒絕參加英格蘭教會活動的人還要繳納罰款。對於經常觸犯這一規定的人來說,這些罰款累積起來可能是非常沉重的經濟負擔。印製或進口天主教書籍也被視為嚴重叛國。從國外進修歸來的英國天主教神父,連同幫助他們、安置他們、藏匿他們的人都被視為叛國徒。

亨利·佩羅內特·布裡格斯(Henry Perronet Briggs)1823年的作品《火藥陰謀的揭發與蓋伊·福克斯被捕》。圖源:BRIDGEMAN/ACI

從議會議員到學校教師,所有行政管理人士都必須宣誓否認教皇的權力,承認伊麗莎白是教會的唯一首腦。此外,英格蘭還與遍地都是天主教教徒的愛爾蘭之間戰爭不斷。英國政治家擔心西班牙會代表英格蘭的天主教教徒進行乾預,另一邊,英國的天主教教徒則希望西班牙在可能爆發的叛亂中為他們提供武裝支持。

英格蘭的新教宣傳把重點放在了天主教犯下的暴行上。新教宣傳經常幫英格蘭民眾回憶在伊麗莎白之前,天主教的瑪麗一世在執政5年期間燒死的280多個人,回憶1570年宣稱伊麗莎白不合法並鼓勵臣民反抗她的教皇詔書。1588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派西班牙無敵艦隊來英格蘭重建天主教,艦隊卻被伊麗莎白擊敗的勝利場景對當時的民眾來說也仍然記憶猶新。

宗教局勢還主導了英吉利海峽另一邊的事態發展。在法國,天主教教徒與新教教徒之間爆發了宗教戰爭。在更遠的北方,信仰新教的荷蘭共和國也卷入了與西班牙的激烈衝突之中。1576年,西班牙軍隊洗劫安特衛普(又稱“西班牙狂暴”),為英國新教教徒提供了又一個證明天主教行事殘忍的實例。

夾在兩大教派之間的詹姆士一世

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基,他必須處理好王國內的清教和天主教兩種信仰。伊麗莎白一世1559年的宗教協定頒布後,清教徒試圖“淨化”英格蘭教會殘留的天主教元素。儘管詹姆士接受的是一位激進的新教教徒的洗禮,但他為政太過務實,不能放棄伊麗莎白建立的君主中心地位。圖源:ERICH LESSING/ALBUM

1611年,詹姆士一世宣布清教徒的聖經為違禁品,出版了自己的英皇欽定版聖經。

一些清教徒,如約翰·溫思羅普選擇離開英格蘭,到新世界定居,他後來成了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的第一任管理人。在天主教問題上,詹姆士在執政初期就下令廢止“對不去教堂的天主教教徒徵收罰款”的規定。圖源:BRIDGEMAN/ACI

火藥陰謀後,國家開始迫害天主教神父。Oldcorne神父於1606年被處決。但詹姆士並沒有下令鎮壓天主教教徒。後來,他與西班牙之間的良好關係令許多新教教徒忐忑不安。1625年詹姆士去世後,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緊張局勢仍在繼續惡化。圖源:MARY EVANS/SCALA, FLORENCE

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她的繼任者詹姆士一世(曾統治蘇格蘭,被稱為詹姆士六世)身上背負了很高的希望,民眾希望他能開創一個和平的新時代。詹姆士一世是蘇格蘭女王瑪麗(天主教教徒)的兒子,但詹姆士本人卻是一名新教教徒。英國天主教教徒希望他會因此更加同情他們。詹姆士即位之後,西班牙特工仍對在英格蘭挑起天主教的起義持懷疑態度。此時的國際局勢變得更加平定。1604年,《倫敦條約》簽署,英格蘭同意終止對荷蘭新教教徒的援助,西班牙也同意不再向英國的天主教教徒提供任何軍事援助。

卡特斯比一夥

事態的發展讓英格蘭境內大唱反調的部分天主教教徒安分了一些。英國的天主教主要由士紳長官,他們往往擁有足夠的財力和影響力。許多人所處的地位讓他們完全能夠承受宗教信仰帶來的弊端,他們成了“教會教皇製的擁戴者”,明面上遵守1559年的宗教協定,私底下卻背道而馳。

在這幅1794年的版畫中,

站在福克斯身旁的正是“火藥陰謀”的策劃者羅伯特·卡特斯比(Robert Catesby,右二),其他也是這場陰謀的同謀者。到了19世紀,卡特斯比的名氣逐漸被蓋伊·福克斯的名氣比下去了。圖源:GILARDI / AGE FOTOSTOCK

然而,一些天主教異徒仍試圖推翻英格蘭的新教統治。詹姆士國王堅持1559年的宗教協定,公開宣布延續不寬容、零容忍的宗教政策。一些天主教教徒因此更加積極,誓要將天主教君主送上王位。其中一位就是羅伯特·卡特斯比,他來自英格蘭中部的一個天主教貴族家庭。在今天看來,卡特斯比不像福克斯那麽有名,但事實上,這位富有魅力和說服力的紳士才是火藥陰謀的真正策劃者。

卡特斯比策劃這場陰謀時才30歲出頭,他個性鮮明,富有吸引力。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位歷史學家稱:“據說(卡特斯比)對周圍的人有一種神奇的影響力”。他利用自己的魅力來傳播他的信念:只有大規模的極端暴力才能為英國天主教教徒遭受的迫害畫上句號。1603年,他誕生了利用火藥的想法;1604年年初他開始招募人手。他的計劃是炸毀議會,炸死詹姆士一世,重新確立天主教的統治地位。

據說福克斯在被捕的那天晚上就是提著這盞燈。圖源:BRIDGEMAN/ACI

火藥陰謀的第一批成員來自心懷不滿的天主教士紳階級:30多歲的托馬斯·溫特(Thomas Winter)和約翰·賴特(John Wright)以及年紀略長的托馬斯·珀西(Thomas Percy)。溫特曾到西班牙統治下的法蘭德斯尋求西班牙的援助。很遺憾,西班牙對此並不感興趣。

幸運的是,溫特此行並非全無收獲,他找到了一個人:蓋伊·福克斯。福克斯曾是賴特的同學。當時他還叫吉多(Guido),在為法蘭德斯的西班牙人奔走。福克斯1570年在約克出生,出生時是一名新教教徒,但後來他皈依了天主教。他為人聰明,性格堅韌,處事冷靜,因而備受英格蘭天主教的關注。溫特還了解到福克斯在爆炸方面的專長,成功說服他加入了火藥陰謀的團隊。1604年5月,5個人在倫敦的鴨子旅館(Duck and Drake Inn)碰面,發誓效忠彼此,死守秘密。

火藥的威力:學者們想知道如果火藥陰謀的策劃者成功實施計劃,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2003年,威爾士阿伯裡斯特威斯大學爆炸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試圖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福克斯能夠點燃火藥桶,半徑40碼範圍內的建築都會被完全炸毀,100碼遠的牆壁和屋頂也能被摧毀,900碼遠的窗戶會被震破。也就是說,議會大廈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都將被完全摧毀,距離約1/3英裡的白廳街上的建築也會遭到破壞。圖源:GEOFF DANN/GETTY IMAGES

之後的幾個月裡,卡特斯比針對英國皇室的爆炸計劃最終成型。珀西潛伏在議會附近的一所房子裡,而福克斯則化名約翰·約翰遜,扮演珀西的仆人。一夥人開始秘密收集火藥。後來,火藥陰謀團進一步發展,吸納了一批能提供資金和更多資源的新成員。他們是:羅伯特·凱斯(Robert Keyes),羅伯特·溫特(Robert Winter,托馬斯·溫特的兄弟),約翰·格蘭特(John Grant),克里斯托弗·賴特(Christopher Wright,約翰·賴特的兄弟)和托馬斯·貝茨(Thomas Bates)。

1605年3月,珀西在威斯敏斯特宮租了一間地下儲藏室。他們收集的火藥被直接運到了這裡。在爆破專家福克斯的指導下,這些火藥可以發揮最大的威力。另外三位有影響力的有錢人也加入了火藥陰謀,他們是:安布羅斯·羅克伍德(Ambrose Rookwood),弗朗西斯·特雷西姆(Francis Tresham)和埃弗拉德·迪格比爵士(Sir Everard Digby)。火藥陰謀的參與者總計13人。

他們好幾次計劃在召開議會時啟動火藥陰謀,但議會日程一直推後,他們只能耐心等待。終於,1605年11月,這項計劃似乎終於要啟動了。一直到蒙特伊格收到那封匿名信,沒有任何人察覺到這場火藥陰謀的存在。學者們一直對寫信人的身份感到困惑,猜想他可能是蒙特伊格的姐夫弗朗西斯·特雷沙姆,卡特斯比的同謀之一。但這一猜想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不管怎樣,蒙特伊格上交了這封信,皇室下了令搜查,福克斯於11月5日凌晨被捕,被帶到了倫敦塔。

羅伯特·塞西爾長官著詹姆士手下的間諜組織,他下令對福克斯嚴刑拷打。幾天之後,福克斯終於在認罪書上留下了筆跡顫抖、難以辨認的簽名。圖源:BRIDGEMAN/ACI

行刑——陰謀的最後

福克斯原本咬牙扛住了審訊,直到1605年11月6日,詹姆士國王下令對福克斯施以酷刑,福克斯才終於受不了,承認了罪行。此時,他的同謀多數都已經逃走了。國王的軍隊迅速采取行動,追捕他們。卡特斯比、珀西和克里斯托弗·賴特在英格蘭北部斯塔福德郡與詹姆士一世計程車兵交火,在槍戰中喪生。卡特斯比一死,雖然逃脫了叛國徒應得的殘酷懲罰,但也讓歷史學家無法從他的角度了解這場陰謀:他是怎麽想出炸毀議會的點子的?他是如何招募同夥的?其余同謀相繼被捕,被帶回倫敦,以叛國罪論處(弗朗西斯·特雷沙姆除外,他在審判前就死在了獄中)。接受審判的人最終被處以絞刑、閹刑、五馬分屍。

1606年1月,福克斯和其他人一起被處決。詹姆士用了這樣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罪行:“這些卑鄙之徒想要炸毀這座島上的整個世界。”福克斯原本可以逃脫一部分刑罰的。行刑當天,他從絞刑架上跳了下來,落地時摔斷了自己的脖子。但就算是這樣,他的屍體還是被分屍,送到了“王國的四個角落”。其他人也被全部行刑,以此警告其他潛在的叛亂分子。

1606年的一幅版畫,畫中是1月31日福克斯和其他三名同夥在威斯敏斯特行刑的場景。他們被拖進刑場,可怕的刑具正等待著他們。圖源 :LAMBETH PALACE LIBRARY / BRIDGEMAN / ACI

從詹姆士國王應對火藥陰謀的態度來看,他考慮得十分周祥。他既不想發動天主教教徒的大屠殺,也不想令英格蘭與天主教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緊張。一方面,他在議會的講話和針對主要傳教士的官方布道中強調了這場陰謀有多可怕;但另一方面,他也承認,英國的許多天主教教徒仍然是他忠誠的臣民。這場陰謀被揭露的過程之奇,也成了一種重要的宣傳工具。甚至在陰謀策劃者們被處決之前,議會還通過了1606年的感恩節法案,要求英格蘭每個教區的教堂在11月5日布道,感謝上帝讓天主教的陰謀落空。

在今天的英國,感恩節已經變成了蓋伊·福克斯之日(也被稱為篝火之夜)。每年的11月5日,以煙花(象徵當初的火藥)和篝火為標誌,人們把用稻草扎成的福克斯稱為“蓋伊”(guys),丟進篝火中燒毀。看來,就算福克斯並非火藥陰謀真正的領頭人,他儼然已經成了它的代言人,一直流傳。

2013年11月5日,在倫敦舉行的預算削減和能源價格抗議活動期間,戴著蓋伊·福克斯面具的抗議者站在警察面前。圖源:Andrew Winning/Reuters

在英格蘭劉易斯舉行的篝火之夜慶祝活動中,參與者們正在遊行,紀念天主教抗爭者福克斯計劃炸毀議會大廈但失敗的事。圖源:Gareth Fuller/AP

篝火晚會狂歡的環節之一:在英格蘭南部的劉易斯,篝火協會的成員們正在遊行。圖源:Gareth Fuller/AP

篝火之夜的煙火照亮了英格蘭東北部斯林斯比村上方的夜空,地上則是熊熊燃燒的篝火。圖源:Steve Allen/Getty Images

2015年11月5日,在英格蘭南部劉易斯舉行的篝火之夜慶祝活動中,盛裝出席的人們手持火把參加遊行。圖源:Toby Melville, Reuters

2015年11月5日,在華盛頓舉行抗議活動期間,抗議者與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戴著福克斯面具齊聚一堂,聚集在白宮前。該組織聲稱將在全球600多個城市進行抗議活動的動員,這也是他們口中將在蓋伊·福克斯之日進行的“三月百萬面具遊行”活動的一部分。圖源:GARY CAMERON,Reuter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