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3家藥企11家預增!從業績預告看醫藥股背後的投資價值

中鍾看藥 第016期

截至1月12日,大概有13家醫藥醫療上市公司公布了2018年業績預告。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醫藥行業業績變化和演變趨勢的視窗。

這13家公司,11家公司2018年淨利潤是增長的,2家是下滑,最高的振興生化增長幅度在260%-385%之間,天壇生物同比減少58%。

振興生化高增長背後的血製品行業調整到位

振興生化在2018年度業績預告中稱: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7774.88萬元至1.04億元之間,比上年同期增長:260%至385%。原因有兩點,一是報告期內全資子公司廣東雙林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加暢銷售團隊建設,大力開發新客戶,血液製品銷量保持較高增長,經營業績顯著提升;二是報告期非經常性損失減少。雙林生物是振興生化的核心資產,擁有13個漿站,預計2018年采漿量達到400噸,受限於歷史上原大股東振興集團的債務糾紛和公司治理問題,一直無法全力發展,隨著歷史問題徹底解決,新股東入主,公司迎來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同時,2017年公司噸漿利潤僅為33萬元,不僅遠低於行業龍頭(華蘭生物約83萬元/噸),也低於行業平均水準(約50萬元/噸)。隨著公司經營走上正軌,老產品毛利率得以持續提升,未來還有提升空間。八因子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等新產品也有望在2019-2020年獲批上市。

振興生化是血製品行業核心公司之一,天壇生物也是。天壇生物2018年淨利同比減少58%左右,原因是較上年少了7.58億元非經常性損益。2017年,天壇生物轉讓了北生研100%股權和長春祈健51%股權實現較大的投資收益,扣除該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天壇生物2018年淨利同比增加19%左右。

血製品是來自於人體的獨特生物製品,從血漿中7%的蛋白質分離提純而成的物質,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類產品。血液製品適應症廣泛,在某些重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及醫療急救等方面有著其它藥品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2017年,受進口血製品放量低價衝擊,我國血製品行業進入谷底;2018年,以白蛋白為代表的血液製品行業管道恢復暢通,管道和上市公司庫存逐步消化,海南等地還上調了採購價,行業進入弱復甦階段。以白蛋白為代表的血製品非醫保部分佔比較大,近期被納入輔助用藥名錄並不改變行業整體供需關係。血製品行業仍具備較強的資源屬性,供需平衡屬於緊平衡。

2001年起,國家不再批準新企業進入血製品行業。目前有批號的血製品企業僅剩30家,其中僅有6家還未受上市公司或大集團控股、參股,行業集中度高。血製品產自同一批血漿,提取產品種類越多,部門成本越低,因此血漿綜合利用率越高的企業越具有競爭優勢。國外血製品公司產品品類一般20至24種,國內產品只有13種,普遍噸漿收入和噸漿毛利偏低。因此,在工藝改進、技術創新研發力度加大後,血製品有著較好的增長動力。

支撐智飛生物高增長的疫苗行業恢復增長和新產品上市

智飛生物預計2018年淨利潤在13.96億元至15.22億元之間,比上年同期上升223%至252%。智飛生物說,報告期內,該公司持續狠抓疫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進出口及推廣等工作,以AC-Hib三聯疫苗為代表的自主產品銷售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以宮頸癌疫苗為代表的代理產品陸續在國內各省級部門得標、銷售,銷量穩步上升。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等重要財務指標較上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智飛生物業績預告裡說到了高增長的兩個重要因素。2016年3月,山東疫苗事件暴發,疫苗行業隨之陷入谷底,2017年三季度開始恢復增長。2018年7月,長生生物事件發生後,疫苗行業銷售重受影響,目前也已基本恢復增長。

1月10日下午,江蘇金湖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通報稱,目前已查明有145名嬰幼兒服用了過期脊灰疫苗。在生產和流通風險暴露後,接種環節風險開始暴露,只是比預期的還要來得快。對此事,中鍾的看法比較樂觀,疫苗整個鏈條上的風險都暴露過一遍後,行業就真正進入良性發展轉道。

今年對疫苗行業來說,仍然是個重要的年份。預計《疫苗法》上半年即可實施,行業的戰略性和公益性地位確定,合理利潤問題不再是個問題,龍頭企業將受益於政策調整。

同時,智飛生物高增長得益於代理的四價和九價宮頸癌疫苗獲批,每個年齡組3000萬人的巨大市場需求給公司帶來非常大的銷售空間。今年,疫苗上市公司中,結核感染人群用母牛分枝杆菌疫苗、狂犬病疫苗、13價肺炎疫苗等重磅疫苗及EC結核杆菌檢測試劑獲批上市概率較高。新產品將帶動新市場。3至5年內,還有15價肺炎、福氏宋內氏痢疾雙價結合疫苗等新疫苗獲批上市。可以說,疫苗行業的成長性在醫藥板塊中確定性最高。

花園生物和普洛藥業預增背後的原料藥漲價

花園生物預告稱,因維生素D3產品售價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膽固醇銷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使公司2018年淨利潤增加。預計淨利潤3億元至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0.06%至153.06%。

普洛藥業業績預告則是,2018年淨利潤3.5億元至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40%至51.99%。業績變動的原因,是報告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主要是由於本期營業收入和毛利均同比增長,且匯兌收益同比增加。

這兩家公司都可歸於原料藥範疇,維生素D3還是飼料添加劑。花園生物是國內維生素D3的主要廠商,我們從飼料用維生素D3的價格變動來看,2017年第1周的報價在每公斤70元至75元,第23周(6月初)漲到80元至150元,第38周漲到380元450元,年底漲到470元至530元;2018年上半年穩定基本在300元至350元,6月開始又有一波上漲,價格在550元至650元之間,8月份至年底基本維持在400元至480元之間。

從上述價格變動不難看出,正是環保治理並在境外主要廠家停產檢修的配合下,維生素走出了一波大行情。環保治理不會放鬆,只要產能沒有大幅增加,價格穩定的概率較高。

普洛藥業最新披露的調研資訊顯示,公司原料藥重心在抗感染部分,側重在頭孢、青霉素這類的產品,這部分產品從中間體包括側鏈開始到關鍵中間體、原料藥到製劑都是一體化的,通過這次一致性評價的重新洗牌,公司預計會在原料藥產品上佔據重要地位。並稱,公司羥酸系列品種有1萬噸的規模,目前仍供不應求,公司正在計劃擴產。可見,原料藥公司受益環保,也在集中採購之後提高了話語權。

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副局長李青曾介紹,我國1500種化學原料藥中,50種原料藥只有一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只有兩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藥只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而考慮到汙染壓力大、盈利空間小,真正生產的藥廠數量可能更少。從中可以看出,原料藥將很難受到仿製藥大幅降價的影響。

艾德生物揭示新型醫療器械有較好的成長性

艾德生物預告,2018年度淨利潤1.25億元至1.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89%至38.20%。

同屬醫療器械的健帆生物預告,2018年淨利約3.70億元至4.27億元,同比增長30%至50%。而作為藥品生產設備提供商的東富龍,淨利預降30%至50% 。

艾德生物和健帆生物所處的細分領域差異較大。艾德生物專注於癌症伴隨診斷試劑,2018年1月,在國內首家獲批腫瘤液體活檢產品。液體活檢把腫瘤發現的時間點從“發病期”提前到了“潛伏期”,可達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的目的。與傳統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僅需采集患者5-10ml血液,采樣方便,且涵蓋了健康人的早期腫瘤篩查、後期腫瘤患者靶向用藥治療的診斷和預後效果的檢測,優勢明顯。由於技術發展時間短,壁壘高,全球液態活檢市場尚處於行業發展的早期,競爭格局分散。在國內,艾德生物、益善生物、康立明等暫時處於第一梯隊。

健帆生物的主營業務是血液灌流。方正證券認為,血液灌流目前主要用於腎病和肝病領域,未來隨著治療滲透率提升和產品適應症拓展,預計潛在需求市場達百億以上,而2017年市場僅10億規模,成長空間巨大。公司作為行業龍頭,佔據80%市場份額,是少數同時掌握產品技術和行銷管道優勢的企業,未來三年有望繼續保持25%-30%複合增長。

醫療器械分布繁雜,一方面目前不能滿足需求,另一方面新技術的應用形成新的需求,要看各家公司的專注度和新技術的應用能力。這是積極的一面。

去年底開始,多地開始整治高值耗材。醫療器械的中間費用更大,在仿製藥集中採購之後,針對醫療器械的降價舉動將很快到來。所以,對醫療器械公司要具體分析,常規性的醫療設備廠商可能會有較大衝擊,而提供第三方檢測服務的衝擊可能較小。

除了上述有代表性的公司外,其他預告業績增長的公司各有特點。

2015年底,覽海入主*ST海投,全面轉型醫療,2018年是公司投建的醫療項目正式開展運營的第一年。公司預告2018年預計盈利1億元到1.5億元,但主要是由於出售東華軟體股票、轉讓所持有的上海海盛上壽融資租賃有限公司50%股權所形成的非經常性損益事項所致,影響金額為3.4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約為 -2.35億元至-1.85億元。

普利製藥預告2018年度淨利潤同期增長70%-85%,盈利9840.44萬元至16729萬元;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不斷加強藥品的研發和注冊,持續開發新的產品線,積極拓展國際和國內市場銷售,發展各項產品推廣,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持續穩定增長。公司自2018年拓展國內市場,在上次集中採購中出局,未來,看市場策略如何調整。

萊美藥業預告2018年淨利潤為1.10億元–1.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7.98%至124.98%;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公司特色專科類產品銷售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公司營業收入和整體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時,本報告期內公司出售所持有Athenex部分股票產生投資收益為4445.80萬元。

從13家公司業績預告來看,儘管醫藥板塊在調整到位後帶來了低價介入的機會,但在選擇上還要做具體的分析。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