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科技話題:成功發射試驗六號衛星、解析造血乾細胞體內歸巢全過程、研究成果揭示恐龍演化特徵、日本用iPS細胞抗癌取得進展

1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六號衛星 搭載發射4顆微納衛星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點火發射。汪江波 攝 圖片來源:中國軍視網

11月20日7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衛星及天平一號A星、B星,嘉定一號、軟體定義衛星等4顆微納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試驗六號衛星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天平一號A星、B星主要用於地面測控設備精度標校。嘉定一號衛星由上海歐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製,是其低軌商業通信衛星星座「翔雲」的首發星。軟體定義衛星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製,在軌主要開展安卓平台地面軟體技術太空移植及開源衛星軟體研發等技術驗證工作。

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2次飛行。

——新華社

2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造血乾細胞體內歸巢全過程

▲造血乾細胞 圖片來源:網路

造血乾細胞是血液系統中的「始祖細胞」,它通過增殖、分化產生白細胞等多類細胞維持生命。造血乾細胞需要成功歸巢到造血組織後才能發揮功能,而理解歸巢的全過程是提高臨床乾細胞移植成功的關鍵。近日,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直接觀測到造血乾細胞歸巢的完整過程,有多項原創性發現。

該研究11月20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由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潘巍峻研究員帶領其團隊歷時6年,整合活體免疫熒遊標記、遺傳調控和圖形重構計算等方法,經過長時程活體成像統計分析,發現了造血乾細胞歸巢的熱點區域、歸巢微環境中特殊的靜脈微血管結構以及能夠識別並引導造血乾細胞歸巢的新型細胞——「先導細胞」。

——新華社

3吉林大學研究成果揭示恐龍演化特徵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近期發現恐龍牙釉質波紋構造的最早記錄。這一研究成果對認識恐龍的演化及其牙齒與恐龍食性、生活環境的關係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指示意義。

研究人員採集了大量的長春龍頜骨及牙齒標本,製作了骨組織學薄片,從顯微解剖結構特徵層面,觀察到了長春龍牙齒替換齒的產生、發育,使用齒的磨蝕到最後脫落被替換的完整過程,獲得了該型原始鳥腳類恐龍牙齒演化的詳細數據。

科研人員還在長春龍的牙釉質層內發現了波紋構造,這是在鴨嘴龍類群以外的恐龍牙齒中首次發現該類特徵,也是目前該類顯微構造特徵在恐龍牙齒演化中的最早化石記錄,其指示了釉質層的波紋構造並不是白堊紀中後期進步鳥腳類板狀齒系所獨有的,其很可能與具對稱型齒冠且外被釉質的剪切齒之演化密切相關,從微觀的層面進一步揭示了長春龍與後期進步鳥腳類在系統演化方面的聯繫。

——《中國教育報》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張海江教授團隊,採用先進的雙差地震層析成像方法,使用高品質的中國大陸數字化地震台網(1294個台站)記錄的區域地震走時數據,獲得了中國大陸岩石圈深達150公里的高解析度三維地震縱波速度和橫波速度結構模型。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地學領域國際期刊《地理學研究通訊》上。

中國大陸及鄰近地區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部,被印度板塊、菲律賓板塊以及太平洋板塊所包圍,是地球上構造背景最複雜、構造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岩石圈速度結構是了解中國大陸地下構造及其動力學演化的重要基礎,也為認識地震與其他地質災害及防震減災提供關鍵資訊。

研究組利用人工爆破數據、瑞利面波數據以及棋盤解析度分析對所得速度模型進行了可靠性驗證分析,結果表明該模型在中國大陸大部分區域具有較高的解析度,水準方向上大約可以達到50—100公里。這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第一個基於地震體波走時成像得到的成像解析度鋼彈約50—100公里的中國大陸岩石圈三維速度結構模型。

——《科技日報》

日本京都大學誘導多能乾細胞(iPS細胞)研究所近日宣布,該所研究人員利用iPS細胞,培養出了可定向攻擊癌細胞的「殺手T細胞」,朝著癌症免疫療法實用化更進一步。

T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是免疫系統與病毒和癌細胞等作戰的主力,也被稱為「殺手T細胞」。京都大學研究人員早在幾年前就成功利用iPS細胞培養出了大量T細胞,但這些T細胞不僅會攻擊癌細胞,還可能攻擊正常細胞。

為此,研究人員藉助基因技術,修改了iPS細胞中的基因,成功培養出隻攻擊癌細胞的T細胞,其效果已在小鼠實驗中得到確認。

研究人員說,這是癌症免疫療法實用化過程中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果之一,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美國《細胞-乾細胞》雜誌網路版上。

癌症免疫療法的原理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其中一種方法是體外培養能定向攻擊癌細胞的T細胞,再將其注射到患者體內,但成本較高。

iPS細胞是通過對成熟體細胞「重新編程」培育出的乾細胞,擁有與胚胎乾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京都大學研究人員表示,利用iPS細胞培養T細胞更加高效,有望降低免疫療法的成本。

——新華社

6迄今最亮星系「蠶食」鄰居被「逮個正著」

▲資料圖:近日,歐洲南方天文台公布了由超大型光學望遠鏡拍攝到的鯨魚座NGC 1055星系影像。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宇宙間迄今最明亮星系W2246-0526在貪婪「蠶食」臨近小星系時,被科學家「逮個正著」。該星系距地球124億光年。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科學》雜誌。

智利迭戈波塔利斯大學的坦尼奧迪達茲·桑托斯長官的國際科研團隊,藉助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驚人的解析度和靈敏度,揭示了這一宇宙「同類相食」事件的細節:從相鄰3個更小星系流出的物質捲曲地流向了該星系,以「餵養」其內部的超大品質黑洞,ALMA探測到了非常微弱和遙遠的物質流動「飄帶」。

桑托斯說:「我們從以前的數據中得知,這顆星系周圍有3個伴星系,但沒有證據表明它們之間存在相互作用。但現在,我們藉助ALMA天文台揭示了這一點,該星系吞噬的氣體量足以使其形成恆星並餵養中心黑洞數億年。」

W2246-0526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寬場紅外測量探測器(WISE)於2015年發現,其亮度相當於350兆顆太陽的亮度。它也是迄今唯一一個「蠶食」同類時被「逮個正著」的星系。

這種星系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類星體——「熾熱的、被塵埃遮蔽的星系(Hot DOGs)」中的一員。WISE每觀察到3000個類星體,只有一個屬於這一家族。

研究人員稱,從3個較小星系那裡吸走的大部分塵埃和氣體很可能變為新恆星並為更大星系的中心黑洞提供能量。該研究共同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蔡肇偉(音譯)長官的一項早期研究認為,該星系中心黑洞的品質約是太陽品質的40億倍,但這可能不足以使W2246-0526的亮度達到目前這樣驚人的程度,而只能達到這一亮度的三分之一。科學家仍需深入觀測,才能解決這一明顯的矛盾。

——《科技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