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鋰電池產能三倍於需求、價格4年跌6成 國軒高科掉隊

  新浪財經訊 隨著2018年中報披露期的結束,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等幾家國內動力鋰電池頭部企業也已全部交出了2018上半年的成績單。從幾家龍頭企業的情況來看,行業內的許多公司在過去的半年中,都呈現出了“增收減利”的共同特徵。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正處於大發展時期。按國家2020年新增200萬輛、保有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規劃,每年新的增量可以帶來行業約30%-40%的增長速度,如果再考慮存量替換,實際增速更高,從而使得各家公司收入跟隨行業的不斷擴容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行業也處在慘烈洗牌的時刻。不僅頭部企業的座次不斷變化,掉隊出局的企業和新晉的黑馬也層出不窮,伴隨行業格局的劇烈變動,集中度顯著提升、寡頭局面日益明顯。

  產能三倍於需求 行業出清勢在必行

  受政策和需求雙重刺激,2017年以來,各大動力鋰電池生產企業開始爭相融資、不斷加大新廠房和新產線的投資力度,擴充產能搶佔市場。各家電池企業由此很快便陷入了“囚徒困境”,進入產能競賽的狀態,總體產能嚴重過剩。

  以排名前幾的行業內上市公司為例。

  寧德時代2017年底時產能已超過17Gwh,之後僅IPO募投項目部分,就將再新增產能24Gwh。2018年底,公司總產能會達到38Gwh,到2020年底,根據寧德時代已有的產能規劃,總產能將達到80Gwh,即使保守預計,總產能也會在50Gwh以上。

  比亞迪則曾在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表示,截至2017年底,電池產能是16Gwh,預計2018年還將在青海擴充10Gwh的三元電池產能,到2018年年底總產能將達26Gwh,2020年,產能預計將達40Gwh。

  另一家上市公司國軒高科表示,預計2018年動力電池產量可達到8-9Gwh,而整體產能可達到13-14Gwh,到2020年底,產能預計在20Gwh左右。

  據鋰電大數據的統計,以上三家龍頭公司外加億緯鋰能、比克動力、天津力神、彭輝能源、北京孚能、猛獅科技等在內的其他大中型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到2020年的產能合計將接近300Gwh。若以一輛新能源汽車平均帶電50度(50Kwh)來估算,僅這些產能就可以滿足近600萬輛新能源車的電池需求。

摘自鋰電大數據摘自鋰電大數據

  而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相關“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國內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目標,產能是需求量的3倍之多,過剩嚴重。

  由於已出現供大於求,特別是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尤其嚴重,包括三元和磷酸鐵鋰在內的動力電池價格從2014年初超過2.8元/wh,暴跌到2018年中的約1.2元/wh,4年跌去6成,行業出清勢在必行。

摘自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摘自招商證券研究報告

  兩極分化嚴重 壟斷苗頭初顯

  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5.6Gwh,同比2017年的增速高達168%,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客車由於補貼退坡帶來的搶裝效應,裝機量增長幅度達到了1366.8%。

  由於激烈的行業競爭和洗牌,可以看到,相比2017年動力鋰電池前十位的企業,2018年上半年行業格局呈現出非常顯著的兩級分化特點。

  一方面,國內一線梯隊訂單充裕、市場份額明顯提升。排名前兩位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裝機量份額分別從29%和15%,大幅提升至41.6%和21.4%,已佔市場全部裝機量超過6成。其中,寧德時代更是遙遙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並且相比2017年,寧德時代的領先幅度仍在擴大,不斷蠶食對手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大多數中小企業同質化嚴重,無法滿足高端需求,訂單驟減、產能利用率不足、市場被擠壓嚴重,面臨岌岌可危的生存問題,已有企業開始掉隊。其中,2017年排名第三的沃特瑪由於資金鏈斷裂已經出局,其他稍小一些的企業,如天津力神、北京國能、江蘇智航等,原本已不高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壓縮,而未上榜的規模更小的電池企業生存處境則更可想而知了。

2018上半年裝機量前十市場份額2018上半年裝機量前十市場份額
2017年裝機量前十市場份額2017年裝機量前十市場份額

  從市場集中度來看,CR3(業務規模前三)企業市佔率在半年時間內,就從50%大幅提升至70%,CR10(業務規模前十)半年時間從72%提升至84%,大企業壟斷格局、甚至是寡頭壟斷格局已初步顯現。

  寡頭也在經歷艱難時刻

  動力鋰電池行業中,少數寡頭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那麽,這些寡頭當下發生了什麽變化,幾家寡頭公司日子又如何呢?

  由於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動力電池業務比較純粹,新浪財經選取行業第一和第三的這兩家公司,通過從電池售價、電池成本、毛利率水準、市場份額、研發投入、應收账款(現金流)以及期間費用等指標的對比,或許從中能夠窺見龍頭公司經營情況的一些端倪。

新浪財經整理新浪財經整理

  新浪財經綜合了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兩家公司相關財務報告,以及券商的研究報告,給出了主要指標的大致數據,從上表中可以清楚得到如下一些結論。

  1、從動力鋰電池的銷售價格看,市場內性能相近的產品,售價基本相差不多,並且整體動力電池的價格年均下降約30%,不斷下降的售價對各公司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和挑戰,業內的比拚集中在了成本和性能上;

  2、從成本競爭的角度看,由於成本是各家公司的核心資訊和機密,不易取得準確數據,但綜合各種資料以及毛利率水準分析,寧德時代降成本的速度更快,毛利率從2017年低於國軒高科變為超過對手,在整個行業中擁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3、再從研發投入力度來看產品性能的競爭力,寧德時代2017年研發支出高達16.3億,國軒高科的支出僅3.34億,2018上半年分別為7.18億和1.33億,技術儲備上的差距應當可見一斑;

  4、市場份額方面,寧德時代不僅遠遠領先於國軒高科,而且搶佔市場的速度也遠快於對手,接近一半的市佔率,可以說在整個行業內已經形成初步壟斷;

  5、在應收账款周轉率指標中,兩家公司出現了背離現象,寧德時代該指標在2018上半年同比2017上半年出現了上升,顯示公司應收账款回款改善,而國軒高科同期則反而出現了下滑,顯示出回款和現金流情況在進一步惡化。

  6、期間費用上,寧德時代從明顯高於國軒高科,已下降到和對手基本持平的狀態,目前兩家公司在費用控制方面相差不大。

  我們能夠看到,相比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在幾乎所有指標上均全面落後,儘管處於行業第三的位置,但在行業競爭如此劇烈的時期,僅個位數的市場佔有率,存在隨時被擠出局的風險,絕非是高枕無憂。

  而對寧德時代來說,雖然公司暫處行業第一,多項指標也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但在“開源節流”雙管齊下之後,面對的仍然是不斷下滑的毛利率,以及持續有增無減的研發投入,也肯定算不上是舒服的好日子。

  另一家行業巨頭比亞迪,由於業務涉及動力電池、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整車和日用電子產品等,單在電池領域無法直接比較。不過,從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 %,而淨利潤同比下滑超7成、扣非淨利潤更是由盈轉虧等情況看,與行業內的絕大多數企業一樣,比亞迪也正在經歷艱難時刻。

  (公司觀察 文/丁昊)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