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部高分美劇,笑著講了女性半個世紀的喜悲

最近有一部新劇,剛剛播出兩集就在豆瓣拿下9.4分的超高分評價,標記觀看人數也超過了1.5萬,這部劇叫作《致命女人》。單看劇名就能知道,這是一部主打女性題材的劇集。

按目前的勢頭,《致命女人》在熱度上,大有可能超越近期同樣以現代女性為故事切入點的《大小謊言》和《倫敦生活》。

《致命女人》的故事極具設計感,一座公寓,見證了三位分別身處1950年代、1980年代和當下的女性,在她們各自婚姻生活中的喜與悲。當然,三人的命運也是殊途同歸,“悲”的成分遠遠大於“喜”。劇集的幕後班底也相當硬核,編劇馬克·切利,此前的作品是《絕望主婦》與《蛇蠍女傭》這樣的高質量女性故事。

《致命女人》的編劇此前還撰寫過《絕望主婦》的劇本

雖然目前《致命女人》隻放出兩集,不過根據美漫質感的片頭,我們大概能猜到劇情的走向:三位女主角,最後都殺了人。有點像電影《芝加哥》裡相當有名的《監獄探戈》唱段,“她殺了人,但她沒有犯罪”,她們為什麽殺人?殺了誰?殺完人之後怎樣了?這三個問題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

《致命女人》片頭非常有美漫質感

順著劇集的年代劃分,我們也來分別拆解,《致命女人》中三位女性在各自生活中的境遇,是否映射了其所處大時代下,女性遭遇到的某種共性的困境。

1950年代:

沒有存在感的掃地機器人

《致命女人》中1950年代的故事主角是貝絲·安,一位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十分普通的家庭主婦。貝絲對丈夫非常崇拜,認為丈夫在外賺錢養家,自己理應將家庭瑣事打理得妥妥帖帖。可正是長久時日保持著這種低姿態,貝絲在丈夫心目中的位置也隨之越來越無足輕重。

最先發現問題的是貝絲的女鄰居,在貝絲家做客時,她見貝絲的老公只是敲敲杯子,就等著妻子過來倒咖啡。女鄰居一針見血地說:“你想要咖啡可以直接說,老婆又不是服務生。”貝絲非但不領情,還站在丈夫的立場,反嗆女鄰居:“他這樣做有問題嗎?”

貝絲的生活表面和諧

如果不是在女鄰居的提醒下發現丈夫出軌,貝絲大概還要執迷不悟,終生甘之如飴地活在丈夫的使喚裡。

其實關於1950年代家庭主婦的地位和生活,一直也是不少美劇著力刻畫的焦點。在《廣告狂人》中,男主角唐·德雷柏的貝蒂,就和貝絲的處境差不多。和她們“同病相憐”的還有《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裡,被生活逼到無路可走,才逼出自身喜劇天賦的米琪。

不難看出,這個時代美國女性所面對的困境是存在感與話語權的缺失。

在沒有發現丈夫出軌的“石錘”時,貝絲的心態,應該也是不少女性的心聲:我愛我的老公,就要讓家中井井有條。事實上長此以往,丈夫們會在潛意識裡默認,為家庭提供實質性經濟支撐的自己,理應掌握整個家庭的絕對話語權。在他們眼裡,妻子是傭人、是保姆,甚至和是洗衣機吸塵器沒有區別的工具。

家庭主婦是1950年代故事中女性的常見“人設”

然而這種男性的既定偏見,在1950年代這個特殊的時間點遭遇到挑戰。二戰之後,大量工作崗位的空缺,讓女性開始走上職場,爭取與男性平等的話語權。除了成為妻子、主婦,女性在身份上可供選擇的余地更多了,《廣告狂人》中的佩吉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佩吉從辦公室一位無足輕重的小秘書,一步步成長為對廣告行業有獨到見解的女強人,從她身上,我們能完全觀察到一位女性的社會地位,是如何走到與男性相對對等的位置上。

家庭主婦也好,職場女性也好,將焦點對準1950年代女性的歐美劇集,往往以“女性意識的覺醒”作為焦點。巧合的是,在國產劇集中,也有觀照到這一時間點的故事,我們第一個會想到的《父母愛情》。1950年代,差不多是劇中江德福與安傑剛剛結婚的時候。

能夠明顯看出,安傑在家庭中的位置,比之《致命女人》中的貝絲還是有足夠話語權的。她所面對的困境,主要來自更大的社會環境,是與來自不同文化與成長背景的丈夫,在思維模式與認知上的碰撞。不得不說,這得要先有地位,才有“碰撞”啊。

1980年代:

人前人後都不低頭的強勢萬人迷

1980年代的主角,是為人強勢的社交名媛西蒙妮,不少觀眾也是衝著她的扮演者劉玉玲的人氣,對《致命女人》格外關注,並且劉玉玲還是劇中單集的導演。

說回西蒙妮,無論從生活地位還是個人處境,西蒙妮比1950年代的貝絲已經好了太多,揮金如土,朋友成群,婚姻生活也看起來美滿恩愛。可就在一次聚會席間,西蒙妮收到匿名信,信中是丈夫和另一個男人親密擁吻的照片。火藥桶西蒙妮原地炸了,給丈夫下最後通牒:趴體開完,你就滾蛋。

劉玉玲飾演1980年代社交名媛西蒙妮

和憋屈的貝絲不一樣,看到西蒙妮這裡,我們終於有了點爽的感覺。騙婚渣男,就需要玉玲姐這樣強勢的女人,先反正抽他兩耳光才解氣。可緊隨其後,西蒙妮面對的危機也漸漸浮出水面,這已經是她的第三段婚姻了,一旦再離婚,在小圈子中勢必又會成為眾人議論的對象,更壞的結果是,她極有可能成為所在社交圈的笑柄。

西蒙妮顯然沒有低頭,特別是在發現閨蜜也欺騙了她的時候,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直接把閨蜜的兒子睡了。如果說《致命女人》1950年代的部分是憋屈的絕望主婦,到了1980年代,劉玉玲直接把劇情“掰”到了《賢者之愛》,這也讓整個劇集的畫風多了一點喜劇質感。

《賢者之愛》中的忘年戀也夾雜了復仇的元素

喜劇歸喜劇,西蒙妮同樣代表著1980年代的女性可能會遭遇的困境。當然,比之1950年代,女性地位的提升是肉眼可見的,特別是像西蒙妮這種從人格到情感都絕對獨立的強勢女性,在1980年代已經屢見不鮮。

可正因為獨立,生活之苦就需要一個人來抗。

劇中西蒙妮有一段格外扎心的台詞:“我第一任老公比我更喜歡酒,第二任老公比我更喜歡可卡因,現在這個比我更喜歡男人。”好笑歸好笑,藏在這句話裡的,也是西蒙妮對自己無奈的嘲諷。

不管怎麽說,1980年代的獨立女性角色,始終是迷人的。在這一時期有一部長紅的美劇叫作《黃金女郎》,主角是四位住在一起的白發美人,生活屢屢鬧出笑料,笑料之後則是獨立女性互相扶持與陪伴的溫馨。獨立女性固然也有焦頭爛額的破事兒一堆,可這些不好的遭遇,是普通人都有可能遇見的,而不再是社會或生活專門給女性設下的“路障”。

講述1980年代故事的國產劇也有不少,像是《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和《血色浪漫》。可以明顯感知到,劇中女性角色不再拘泥與家庭生活,她們敢愛敢恨,更加看重自我與內心世界,並且絲毫不懼用比男性更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感情。也正因如此,這些角色是鮮活的,有血肉質感的,讓人無法不愛的。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十分鮮活

當下:

我是愛老公更愛女朋友的帥女孩

《致命女人》當下的部分由一位名叫泰勒的女律師來做主角,比之前兩部分,這一時期探討的話題也更具現實性。

泰勒是雙性戀,與丈夫約定保持開放性關係,同時交往的還有一位女朋友。這樣的生活方式是較為前衛的。當泰勒的丈夫和女朋友共處一室,如果按照我們固有的想法,肯定是泰勒會懷疑丈夫出軌女朋友,然而劇集的走向卻讓人意外,是泰勒的丈夫吃了醋,嫌妻子不夠愛他。

在生活中與職場上一樣強勢的女律師泰勒

如果說以刻畫1950年代和1980年代的人物為基準,來橫向比較歐美劇與國產劇,會發現故事中人物的境遇與困境,多少有些交錯並行、殊途同歸的意味。然而在涉及到當下的討論中,國產劇集的態度從某種程度上,還是趨於保守的。

以同樣關注當下女性的劇集《我的前半生》為例,劇中的唐晶,從身份上和泰勒相似,都可以劃歸為事業女性,但在對待感情的態度上,唐晶顯然還秉持著一種類似“擇一人終老”的傳統思維。包括《歡樂頌》裡同樣是事業女性的安迪,對愛情的處理,也僅僅停留在“愛”這種情感上,始終沒有在討論情感的層面上升華一步,轉化為對親密關係的解構。

同為女強人的唐晶,面對感情的態度趨於保守

“家庭主婦”和“事業女性”都是一種標簽化的稱謂,事實上,女性就是女性,她們可以屬於各種家庭與社會關係之中,但這些關係是女性們作為獨立的個體,需要厘清的、事務性的存在,一旦成為她們身份的束縛,劇集整體的視角就難免走向狹隘了。

當下國產劇中,不缺乏生動鮮活的女性角色,但在她們各自的底色中,關於自我的部分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少。《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是“女兒”,《小歡喜》中的童文潔是“母親”,好像觀眾也越來越記不得,從本質上,她們都是普通女性。

早前有網友開腦洞,說為什麽不能邀請像陳數、袁泉、宋佳等一眾“大青衣”型女演員,來演一部“淑女的品格”,隻從女人這個身份出發,去觀察幾個職業不同性格不同的現代女性,在當下各自都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我們當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對女性現狀具備一定觀察力和態度的創作者,來圓我們這個夢。畢竟我們的國產劇市場,太需要一個“讓女性只是女性”的故事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