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陳力執導的《古田軍號》 2019年8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首映後,引發了熱議。該片在還原革命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在革命歷史的當代性闡釋方面,進行了諸多的藝術探索。


《古田軍號》講述了青年革命領袖帶領紅四軍在面對重重艱難險阻時,堅守信仰、探索革命真理與出路的非凡歷程。影片刻畫了信仰堅定卻也有“脾氣”的革命家形象,啟用了胡兵張一山等演員,而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革命家的扮演者雖然沒有採用特型演員,但是,影片中的偉人形象卻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毛澤東委員高瞻遠矚、雷厲風行;政治部陳毅主任平和且變通,盡力彌合毛委員、朱軍長的意見之爭,增添了喜劇效果。行伍多年的朱德軍長因為部下各種違紀等問題,氣惱得終日不怒而威、不苟言笑,但是對部下的關愛,以及偶爾脾氣的“爆發” ,一定意義上成為朱德形象刻畫的妙筆。


相形之下,劉安恭的形象可以說是悲壯的。曾經在德國和蘇聯的軍事學院學習的劉安恭,盲信蘇聯理論,剛硬、傲慢,曾經與毛澤東意見相左言辭激辯。但是一系列的困阻和失敗,尤其是毛澤東曾經執意處理的、違反軍紀計程車兵當了逃兵,使得劉安恭的心緒出現了變化。在請“出走”的毛委員重回紅四軍的晚上,劉安恭邁腿離開夜校大門口時,扭頭看了看正在農民夜校上課的毛澤東,沒有言辭,只是多了一點注目之後,就決然地離開。當晚的戰鬥,衝鋒陷陣的劉安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敘事結構方面, 《古田軍號》采取了歷史與現實互為激蕩的敘事結構。


影片以一個小號手池有田親身經歷作為全片的敘事視角,增加了歷史表述的個性化和情感化。當年才13歲的小號手,父兄在撤離井岡山時,不幸犧牲。孤苦一人、對革命道理還不深知的小號手,深切感受到了36歲的毛澤東對他的呵護和照顧。而且,小號手又有勤務兵的身份,以形影不離的監視者視角,懵懵懂懂地回述了這段歷史。影片用了孫子池文龍為年已103歲的爺爺池有田配音,並以“我爺爺”的口吻,敘述貫穿全片的旁白,讓觀眾倍感親切的同時,又有了歲月的滄桑感和歷史的縱深感。


在自述風格的旁白的基礎上,影片又以旁白的形式,分別進行了三次歷史延伸,分別是: 1929年,曾經傾家蕩產、積極辦農民夜校的張翠娥, 1990年過世後將毛澤東當年為農民夜校講課的院落無償捐獻給了國家;老人池有田和孫子池有龍坐在雄偉的古田會議遺址前; 2017年朱日和威武雄壯的閱兵畫面。


除了歷史的延伸,影片還體現了革命浪漫主義。小號手椿伢子在整個影片中,都是木訥的形象。但是,到了古田會議後,朱德軍長率部開拔的時候,曾經軟弱無力的小號手,雄姿英發,吹起了雄壯、嘹亮的衝鋒號。這也許暗喻著,經過古田會議改編以後的紅四軍,已經變成了一支信仰堅定、洪流滾滾的強軍。


古田會議90年來,經歷了崢嶸歲月、戰火洗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鑄就了保家衛國、捍衛和平的虎賁之師。 《古田軍號》這種打通歷史與現實的敘事方式,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了一段驚濤駭浪的革命歷史。影片結尾,威武雄壯的大閱兵等現實訊息的呼應,讓偉大的革命精神呈現出現實脈動與回響。在祖國蒸蒸日上,國際形勢風雲際會的今天,觀眾能夠從影片軍號嘹亮的意象中切實感受到歷史給予現實的精神指引和奮進的動力。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