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掃毒2:天地對決》:快刀手邱禮濤的港味基本款


1905電影網專稿 《掃毒2》的確配得上“天地對決”這個名頭。從開篇到結束,槍戰、拳戰、心戰到最後中環的地鐵大戰。100分鐘毀天滅地,敵我兩傷,竟然重新有了些香港電影最繁榮時候的味道。

 

最近幾年,稍微令人滿意一點的香港電影,我們都說“有港味”。《追龍》有港味;《殺破狼》有港味;《拆彈專家》有港味;現在《掃毒2》也有了點港味。品評香港電影,似乎人人都變成了“雞有雞味,魚有魚味”的廣東人,港片必須有港味。


 

到底什麽是港味呢?我不是浸淫著香港電影黃金年代長大的人。只是現在再回看那些曾經為人稱道的港片時,總覺得隻擔得了還好二字。後來香港導演紛紛北上,和留守彈丸小城的一波顯得涇渭分明。開始有人感歎,港味不再。

 

突然領悟到港味二字,其實是到了《寒戰》出現的時候。所謂港味,其實就是一座城市的導演們,對這座城市的信心所在。黃金年代的香港電影,無論多麽暢銷,永遠相信能賣埠,永遠相信能在周五午夜場的時候票房爆滿奪得次日頭條。


 

最近幾年,就是這種狀態慢慢回勇的時刻。無論是王晶邱禮濤、還是梁樂民陸劍青,重新回到香港,重新拾起對這座城市的信心,讓電影中的港味回到品評電影的舌尖上來。

 

不過比起來,香港電影永遠有一種屬於市民的趣味。是消費時代裡,滿足人們沒心沒肺的娛樂與談資的商品。就像商場裡的快時裝,一季之後,縮水起球,不會再穿。

 

北上的王晶大概就是那些歐美品牌,迅速摘取當季流行,最快的速度送到人們手中。邱禮濤倒更像優衣庫,也是快手,但輸出穩定,不功不過。

 

《掃毒2》就是這樣打著邱氏烙印的作品。劇情真的重要嗎?也許並不。只要看得開心,看得爽,人人買票進戲院就好。所以《掃毒2》存在著不少難以忽視的劇情瑕疵;但中環地鐵大戰的一場戲,又足以讓人看得血脈僨張。用現在電影公司喜歡的話來說,“下沉了”。

 

陳木勝《掃毒》的時候,還像是工坊匠人的作品。劉青雲張家輝古天樂三人的兄弟情,有著絲絲複古的熱血。三雄對手,兩個只能活一個,帶著宿命感。

 

到了《掃毒2》,邱禮濤儼然變成了拍電影的人工智能。從電影元素到輸出成片,不帶感情的一條龍。槍聲猛烈,血色鮮紅,一切都只要最直白的感官刺激就好。雖然在人物關係上,力圖再次與《掃毒》中的三兄弟建立起呼應。

 

但你我都知道,邱禮濤的本事不在此。動作快,讓他根本無暇去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連他自己都說,文戲比武戲難拍,拍片中一場葬禮戲的時候,壓力大到不行。這話姑且聽之。可能這是港人對媒體說話時慣有的口吻。看到成片,確實能夠說明一點,邱禮濤的文戲與武戲之間的差距,可能比快手和抖音間的差異還要大。


 

好在邱禮濤的電影是穩定的——永遠不會太難看,而且賣得也不錯。這實在像極了優衣庫。快時尚們都有一顆想要變成高級品牌的心,偶爾去和設計師們玩一些風格上的交叉。但快時尚們存在的意義,是為這個龐大的市場打一個良好的基礎。

 

邱禮濤大概也是如此。可能他真的沒辦法拍出“天地對決”一般的電影。但是他一年三五部的產量,讓吃電影這口飯的人有工開,讓看電影的人在影院裡有片看。沒有這樣的基礎,所謂電影工業,大概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