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通過北斗衛星實現深海與陸地“同頻互聯”

中新社青島2月28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針對日前中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28日在青島表示,借助中國自行研製的通信衛星實現深海與陸地“同頻互聯”,彰顯了“中國造”的深度與高度。

記者當日來到位於青島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新區碼頭,在中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上,王凡介紹說,6000米深海數據“北斗”衛星實時通信潛標自布放以來,已安全運行接近3個月。這套中國自主建設的“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以下簡稱“西太觀測網”)借助中國自行研發的通信衛星實現了深海與陸地“同頻互聯”。

王凡稱,中國科學家是在2018年第6次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中,對“西太觀測網”進行維護升級時,使用中國自主研發的相關技術解決了深海潛標載荷容積小、供電少和數據量大等難點,並首次實現深海潛標大容量數據的“北斗”衛星實時傳輸,改變了中國以往依賴國外通信衛星的歷史,對中國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均有顯著提高。

據了解,深海數據的實時傳輸對海洋預報系統的完善與科研成果的加速產出意義重大。

王凡說,上世紀90年代,海洋衛星技術的發展實現了海洋表層數據的實時傳輸,美國和日本建成的赤道太平洋浮標陣列,提供了實時的海氣通量與上層100米海洋溫度等數據,為監測、預報及理解“厄爾尼諾”、“拉尼娜”海洋氣候現象作出貢獻。

親身經歷該次科考的航次首席科學家汪嘉寧研究員說:“經過5年多的發展,我們已在西太平洋和印尼海關鍵海域布放30套深海潛標、5套大型浮標,共計1200余件觀測設備,成功獲取了觀測深度達5800米、連續多年的溫度、鹽度和海流等數據,不斷刷新中國觀測網獲取深海數據的最長時間紀錄。”

他認為,“西太觀測網”能連創多項紀錄,主要歸功於中國科研人員攻克了深海觀測數據“長周期穩定實時傳輸”等多個世界海洋觀測難題。作為中國首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西太觀測網”借助“北斗”衛星已實現10套潛標的深海大容量數據安全、可控的實時傳輸,這填補了一項國際“空白”。相關科研和業務人員可通過電腦或手機終端,實時掌握深海大洋的水文與動力狀況,進而在對深海數據的查看模式上,實現從“錄像回放”到“現場直播”的轉變,獲取的連續實時數據,能夠為中國的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提供重要支撐。

據悉,目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中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簽署了“西太平洋深海實時化潛標觀測數據使用戰略合作協議”,對深海實時化觀測數據進行了拓展性應用。“西太觀測網”為中國後續的大洋觀測網建設提供示範,隨著在馬裡亞納海溝進行了萬米數據通信實驗並獲得成功,這為其實現全海深數據實時傳輸奠定了基礎。(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