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患者每年消費100億元護肝藥物,但為什麼國外沒有這種藥物?

2016年,北京積水潭醫院藥劑科的韓爽等人在《中國藥學雜誌》上寫道,「安全無效」藥物成本最高,已成為中國特有的現象。相比之下,美國從未有過「輔助藥物」的概念。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上市的每種藥物都有明確和具體的適應症,並得到臨床試驗數據的支持。 詢問保肝藥物

自2018年2月以來,林雲一直在哈爾濱胸科醫院治療肺結核。她的基本治療計劃與大多數肺結核患者的相同。這是世衛組織推薦的四種一線抗結核藥物的組合。 在過去的一年裡,她每天依次服用41粒藥丸。由於大量用藥,出現了胃痛、關節痛、抑鬱和腹瀉等一系列副作用。在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藥物療法中,有兩種藥物從未出現在世衛組織指南中:水飛薊賓保肝膠囊和凌志保腎中成藥。她每天需要分別服用6粒水飛薊賓膠囊和9粒凌志膠囊。 《中國新聞周刊》在許多結核病患者社區發現,從水飛薊賓、雙環醇、谷胱甘肽等化學藥物到B肝靈、乾寶丸、向日葵護肝片等中成藥,統稱為「護肝葯」的一大類藥物已成為結核病治療的「標準」。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一些患者服用的保肝藥物多於抗結核藥物。 國內外學術界都認為藥物性肝損傷是抗結核藥物最常見、最有害的不良反應。然而,世衛組織結核病治療指南並未表明藥物性肝損傷需要額外的藥物。然而,添加一種或多種用於治療或預防的保肝藥物是中國結核病治療計劃的固有組成部分,即使在中國的頂級醫院,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做法。 "因為肺結核患者服用的抗菌藥物會導致藥物性肝損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的一名結核病醫生解釋了為什麼他必須服用保肝藥物。"服用保肝藥物是為了防止肝損傷,並在肝損傷真正發生時進行治療." 醫生的聲明傳遞給了病人群體,使保肝藥物深深紮根於人們的心中。必須服用保肝藥物,因為抗結核藥物對肝臟有害,不服用可能會影響治療在醫院的一個病房裡,一個肺結核病人堅定地說。

(對於許多每天需要服用多種藥物的患者來說,保肝藥物在他們的藥物清單中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 肺結核,俗稱「消費」,是一種古老的疾病。當人們認為結核病已經被消滅時,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近90萬新的結核病病例,死亡人數超過3萬。結核病的年發病率居世界第二位。 根據世衛組織發布的最新版《結核病治療指南》,大多數人可以成功完成抗結核治療,但少數人會有不良反應。其中,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肝損傷最為常見,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病率明顯不同,如美國不到1%,英國約為4%,亞洲在印度最為嚴重,而中國的數字約為2.55%。

肝臟是大多數藥物代謝和轉化的器官,因此很容易引起藥物性肝損傷。在一線抗結核藥物中,異煙肼、利福平和吡嗪醯胺可能是罪魁禍首。肝毒性有兩種機制:一是抗結核藥物及其代謝物對肝臟的直接毒性作用,這與藥物的劑量有關;第二是身體的特異反應,這是不可預測的,隻發生在少數過敏的人身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