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3個問題解答肺癌患者該如何做基因檢測!—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提示:美國《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中,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越來越強調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應用,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治療為治療癌症提供了新方向。

圖片來源:攝圖網

到目前為止,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已達到肺癌總數的62%,意味著這些62%的患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找到靶向藥物,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延成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也就是說基因檢測將造福更多的肺癌患者。那麼針對基因檢測的這幾個問題患者了解嗎?

被診斷為肺癌後一定要進行基因檢測嗎?

答案是不一定!首先患者應明確自己所患肺癌的類型,再確定合理的方案。對於小細胞肺癌,沒有對應的靶向葯,化療效果更好,不需要做基因檢測。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大約40%的患者易發生EGFR基因突變,大約5%發生ALK融合突變,大約3%發生ROS1融合突變。因此第一時間應進行基因檢測,決定是否採用針對性的靶向藥物治療,效果明顯高於常規化療,且大大提高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

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答案一是不想化療。若基因檢測有顯示驅動基因陽性,可採用靶向治療作為一線治療,避免化療,尤其對於晚期肺癌患者,體質較弱,化療引起的的副反應常讓他們感覺身體吃不消。如EGFR和ALK基因突變是東亞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最常見的,約佔50%左右,這類患者一線推薦使用靶向藥物治療,治療有效率達70%,副作用小,明顯改善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

答案二是靶向治療並不是針對所有的患者都適用。臨床結果顯示,不加篩選的靶向藥物,平均有效率只有30%左右。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有攜帶了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才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如果錯用靶向葯,可能療效不顯著並且延誤治療。美國FDA規定,醫生為患者開具靶向葯處方前必須為患者做基因檢測;中國沒有強製性、普遍性的要求,但是一些藥物書中明確指出藥物的作用靶點。如克唑替尼說明書中明確標明「在選擇使用克唑替尼治療的患者時,必須由受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採用經充分驗證過的檢測方法診斷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答案三是基因檢測後驅動基因陰性的患者可使用其他免疫療法。避免盲用靶向葯,延誤治療。

圖片來源:攝圖網

出現耐藥性後需要重新進行基因檢測嗎?

答案是需要的!分子靶向藥物是通過抑製腫瘤細胞的生長,最後使癌細胞死亡來達到治療目的。各種特定的分子靶向藥物只針對癌細胞的某一個蛋白或者某一個分子起作用,只能抑製腫瘤生長的某一條通路。但是腫瘤細胞相當聰明,當一條通路受到抑製,腫瘤細胞便會不斷自尋「生路」,選擇其他通路合成自身生長所需要的物質,久而久之使靶向藥物失去作用,產生耐藥性。

腫瘤耐葯的根本原因是腫瘤的基因突變情況發生了變化,導致原來靶向治療的腫瘤區域減小,但是不被治療的腫瘤區域增大,產生了新的基因突變類型,引起癌症進一步發展。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再次檢測,如果擔心患者身體情況不適宜手術或者穿刺,可以使用取外周血檢測其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推薦在首次檢測就使用組織與血漿結合的辦法,來獲得最全的信息,為患者最大程度上提供有效地個體化治療。


吳一龍(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曾表示:「臨床上的每一位新發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一步都應該明確基因突變的情況,然後再考慮進行後續的針對性治療。千萬不要盲目地使用化療或靶向葯。」

因此,基因檢測可以更大程度幫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決定是不是適合用分子靶向治療作為一線治療的手段,避免化療;也更加有針對性的選擇針對某個驅動基因的靶向藥物,實現基因檢測的精準治療,避免了盲用、錯用靶向葯的機率。做到用藥前第一次基因檢測,耐葯後或出現任何癌症進展再次檢測,以便指導整個治療過程。

答案三是基因檢測後驅動基因陰性的患者可使用其他免疫療法。避免盲用靶向葯,延誤治療。

因此,基因檢測可以更大程度幫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決定是不是適合用分子靶向治療作為一線治療的手段,避免化療;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也更加有針對性的選擇針對某個驅動基因的靶向藥物,實現基因檢測的精準治療,避免了盲用、錯用靶向葯的機率。做到用藥前第一次基因檢測,耐葯後或出現任何癌症進展再次檢測,以便指導整個治療過程。

抗癌管家是專門幫助廣大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前沿抗癌資訊的互助平台,現已開通家屬及患者交流群,歡迎大家搜索抗癌管家,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祝願每個患者和家屬都健康平安。抗癌管家-你身邊的抗癌專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