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經》:人生鳥過目,胡為自結束

恆之博士解讀《詩經》第94篇

【094】野有蔓草

94.1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 )兮。有美一人,淸揚婉兮。邂(xiè)逅(hòu)相遇,適我願兮。

94.2野有蔓草,零露瀼(ráng)瀼。有美一人,婉如淸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zāng)。

【毛詩序】

《野有蔓草》,思遇時也。君之澤不下流,民窮於兵革,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焉。【鄭玄箋】“不期而會”,謂不相與期而自俱會。(《毛詩正義》卷四,2000:374)

【朱子集傳】男女相遇於野田草露之間。故賦其所在,以起興。言野有蔓草,則零露漙矣。有美一人,則淸揚婉矣。邂逅相遇,則得以適我願矣。(朱熹《詩集傳》,2011:71)

1

呂祖謙認為,不看前人的注解是很有問題的(今天所謂的以詩解詩,以我解詩等等),特別是後來的學生,讀古代注疏,其實就是一個學術訓練過程,看過之後再去拋棄,那是有道理的;看都沒看,就說這不行,那不行,純粹是瞎扯淡。當然,他們都有理由,比如某某大佬當年就這樣說過的。瞎扯其實最有市場,能扯虎皮拉大旗更佳!在呂祖謙看來,這樣的讀書人,不是真的讀書人。不用理他。我們既然在搞釋經學,那就慢慢搞著,看一點算一點。讀《詩經》的關鍵在於我們怎麽看。

對我們來說,要讀古代的東西,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

如果單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野有蔓草》篇明明白白有“有美一人”的話,那麽就確如朱子所說,可以理解為是男男女女在希望田野上的相會,或者可以說是鄭國的男女在郊外開始了他們的愛情生活。可是,《毛詩序》為什麽要說這首詩說的是“思遇時也”,這四個字是什麽意思?

孔穎達倒是有細致地疏解,在我們看來,這樣提問似乎沒有什麽意義。我們知道從元代開始,朱子的說法成了考試用書,在明清兩代影響很大,《毛詩序》大概也不是所有人都會仔細看的,直到清代人提出漢學主義的旗號,才有很多人再次回到了《五經正義》,而《十三經注疏》也逐漸成為流行的教科書。好日子不長,線裝書大多被淘汰掉,成了珍藏品,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沒什麽關係。特別是在1952年進行文字改革之後,簡體字逐漸成了主流,古老的學術著作或者各種經書及其注解的著作大都沒有入這個主流,而繼續保持著繁體字豎排的格局,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稱之為傳統經典似的。

之所以很多經典不因應時代的變遷,變成潮流之中的一種,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學者覺得需要用繁體豎排來保持原貌。最好是沒有標點,原來是什麽樣子就是什麽樣子。繁體、豎排、線裝,那才是高端大氣上等級的;簡體豎排的線裝就差了一個等級。

我總感覺後者是一種很奇特的景觀。簡直無法理解為什麽有人要這樣做,更沒有辦法去推測他們這樣做的意義何在。最著名的簡體豎排線裝的書,在今天這個時代可能是《今上用典》。這個書的確非常好玩,大概買這個書的人都是準備拿著這個來作為今後論功行賞的憑據的吧。

這些年,《易經》普及了,所以很多易學的著作都已經有了簡體字橫排的版本。除此之外,其他經書有簡體字版本。但是注疏類的著作就非常有限了。比如《呂氏家塾讀詩記》這樣的書,就沒有見到簡體字橫排的版本。對於現代人來說,豎排的版本已經沒有太大的價值,橫豎都是那個樣子。況且,這幾十年中所有的官方檔案都是用的簡體字橫排,人民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閱讀方式,要想成為繁體豎排的親近者,似乎有點難度。就這樣,真正能沒事閑翻古文的人並不多。

時至今日,《毛詩》等書的簡字體橫排版本少之又少。不知道是沒有市場,還是沒有人願意去做,反正沒有多少選擇。像什麽《古文觀止》之類的書,倒是有幾十個出版社在反覆的出版。或許,看了這個書之後,古文也就觀了,也就止了吧。

2

我們都知道,漢字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當然由於它的象形、指事和會意,帶有很強的結構價值,字母文字就根本沒有辦法去體會或者理解漢字所組成的內涵。糜裴夫婦《詩經欣賞與研究》在解釋《野有蔓草》篇是專門提到了漢字的文字格套的一個項目——回文詩。

“婉如淸揚”可以倒裝為“揚淸如婉”,並且還是可通的。

這是漢字的一個特點。我要說的是另外一個東西,即呂祖謙所說的“經要逐字讀”中的字的問題。

當繁體字轉化為簡體字之後,可能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或者斷層。比如說,《野有蔓草》篇中的“漙(tuán )”字。“漙”,沒有簡化字;“團”則簡化成了“團”,如果類比的話,漙能否變成“氵+寸”,似乎沒有。“漙”和“團”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大概能猜測出來,這兩個字有家族相似,應該是有某種共同點;“漙”和“團”兩個字放在一起,我們很難想出有什麽聯繫,除了讀音之外。可是,絕大部分人未必就知道漙字讀什麽。

《王力古漢語詞典》(第623頁)說:

“漙,tuán,度宮切,音團,平,桓韻,定。元部。露濃貌。《詩·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度宮切”是切不出來國語裡面的團音的。這裡,告訴我們團和漙的聲音是相同的。我們要進一步看其他的東西,更會覺得更加有趣了。比如《李太白集》中有《古風五十九首》,第二十三首是:

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

我行忽見之,寒早悲歲促。

人生鳥過目,胡乃自結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淚相續。

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李太白集》,第104頁)

這首詩很少有人能看出來和《野有蔓草》篇的關係。至少我就沒有看出來。但是,明代隆慶刻本《李詩選注》中,注解者用《野有蔓草》篇其中的第一句了:

賦也。露白,秋深也。團團,盛貌,《詩·國風》雲:“野有蔓草,零露團兮。”庭綠,草也。促,速也,迫也。此言人之生世有限,當知足而知止也。秋露既零,凝如白玊,團團然下於庭草之上。我行庭中,忽然見之,乃知寒之將至,而事將窮月短促,未免令人一傷悲也。(《李詩選注》卷一,明隆慶刻本)

“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我行忽見之,寒早悲歲促。”這是李白的詩篇,和《野有蔓草》篇之間有一個團字的聯繫。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也有寫成“野有蔓草,零露團兮”的,這個在《毛詩正義》中有說:“漙,本亦作團(團),徒端反。”團和漙,都有一個專(zhuān)字旁,都有圓圓的意思,所以是通用的。露水的團和團子的團都是圓圓滾滾的,可是簡化以後,我們很難找到團、漙之間的文字本身的關聯性。

今天的學者在解釋李白詩篇的時候,一般的情況下只能推到:“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本謝惠連《七月七日夜詠牛女》“團團滿葉露”,及江淹《雜體詩·劉楨感懷》“團團霜露色”。清人注解《李太白集》的時候,就說:“謝惠連詩:團團滿葉露。王融詩:秋風下庭綠。庭綠,謂庭中草木也。”(《李太白集》,第104頁)

詹鍈《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第123頁)中明確提到了《野有蔓草》篇,可見這部書是相當有水準的。校注說,“團圓”二字在很多書中也寫成“團團”,而且:

團圓,《詩·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毛傳》:“漙漙然,盛多也。”又:“漙,本亦作團。”又團團狀露珠。江淹《雜體詩》其六《劉文學楨感懷》:“團團霜露色。”

不過,《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也是繁體字豎排,也是為少數人準備的精神食糧。

我們沒有必要糾纏繁體字簡體字的問題,無論是團還是漙,對我們來說都不如團。而且今天的團,有團員、財團,這是說的一種身份;有百人團、團購、抱團等等,這是說的一種行為。所有這些已經與水珠子圓滾滾的意思沒有什麽關聯了。所以,我們的釋經學大概還是要繼續看看前人的解說。

3

在今本《韓詩外傳》中有《野有蔓草》篇的故事,說的是子路不明白孔子為什麽前後不一致,孔子用這個詩篇中的話來告訴他為什麽要有所改變。

傳曰:孔子遭齊程本子於剡之間,傾蓋而語終日。有間,顧子路曰:“由,束帛十匹,以贈先生。”子路不對。

有間,又顧曰:“束帛十匹,以贈先生。”子路率爾而對曰:“昔者,由聞之於夫子: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

孔子曰:“夫《詩》不雲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且夫齊程本子,天下之賢士也,吾於是而不贈,終身不之見也。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韓詩外傳》,第1109頁)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在劉向的《說苑·尊賢》篇中也講了同樣的故事,稍微有點不同的是,劉向說孔夫子沒有那麽土豪,只是要子路給人家一匹布。

韓嬰的故事中,孔子告訴子路說,弄十匹布送人。子路不高興,不動彈,連續叫兩遍,還是不動;不僅如此,還上去質問了孔子,為啥要給這麽多,一匹布就已經差不多了,來十匹,當我們是開布店的麽。

劉向覺得這個不合理,就改成了一匹布。子路仍然很氣憤,這一匹布是要給老師做衣服的,憑什麽給別人,孔子就引《野有蔓草》篇告訴子路為啥。

屈守元《韓詩外傳箋疏》說,這個故事在《孔子家語·致思篇》《子華子·孔子贈篇》《孔從子·集訓篇》都有這一段故事。大概意思都差不多。幾部書中,引用的詩篇文字稍有差別,比如把“清揚”寫成了“青陽”,把“婉兮”寫成了“宛兮”,“溥兮”寫成“團兮”之類的。這些字句上的差異,對於考據學者來說很重要。因為一字千金。

有趣的是,在今本的《孔子家語》中,孔夫子要子路給人布匹,沒有說數量。我們知道《孔子家語》在歷史上爭議很大,大概清代以來很多學者說它是偽書,說是王肅當年造的假。王肅三國時代的學者,即便是他當年弄的,到今天也是老古董了。

偽與不偽其實是個偽問題。

不管怎麽樣,這個書經過王肅之後整理過,然後一直保存至今,其中有很多關於孔子的生平故事,講的很有趣。不管當初是誰編寫的《孔子家語》,他都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一家人在一起,如果老唱高調,這家夥要麽是愚蠢,要麽這家夥很危險,可能真是個偽人,需要離他遠點。

王肅注解《孔子家語》,也存在著不同的版本,比如“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王肅的注是:“清揚,眉目之間也;宛然,美也,幽期而會令願也。”據《孔子家語》點校者的考察,在某一版本上有另外一種注解:“清,視清明;揚,眉上廣;宛,美也;不期而會曰邂逅也。”(《孔子家語》,第36頁)也就是說,流傳下來的王肅的注解版本可能有兩種並不相同的文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