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樓繼偉:為全球化凝聚更多確定性

  文/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中國財政部原部長 樓繼偉

  9月24日,由全球財富管理論壇(GAMF)舉辦的“2022秋季峰會——尋找不確定性下的確定性”在京成功召開。峰會以今年以來全球局勢動蕩,黑天鵝事件不斷,地緣衝突,新冠病毒變異,氣候異常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相互交織為背景,邀請政府部門與國際組織負責人,中外金融行業領袖及專家學者就當前國計民生、宏觀經濟、財政貨幣政策以及金融市場監管等熱點議題發表真知灼見。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出席峰會並致辭。

  樓繼偉在致辭中表示,全球化能夠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福祉,使得各國更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還為各國人民帶來了商品和服務選擇上的“多樣化”福利。樓繼偉表示,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融入和推進全球化。談及金融服務業高水準對外開放,樓繼偉認為,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正不斷加快,近年來資本市場、銀行保險業、證券業、資管行業等領域的開放措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落地。此外,樓繼偉對推動我國金融業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大對金融機構支持力度、加強金融市場體制機制建設、加強金融監管等方面提出了若乾建議。最後,樓繼偉提出,中國將在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道路上不斷奮進,願與世界各國攜手一道,為經濟全球化的回歸凝聚更多共識。

  為全球化凝聚更多確定性

  ——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2秋季峰會”上的致辭

  樓  繼  偉

  本次峰會的主題是“尋找不確定性下的確定性”。在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們圍繞“尋找不確定性下的確定性”這一主題舉辦峰會、組織研討,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我想針對“為全球化凝聚更多確定性”,談幾點看法。

  一、全球化能夠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福祉

  在過去四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們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廣、影響程度最深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各種商品、服務、資本、技術、人員,跨越國界,遠渡重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配置。事實表明,全球化能夠極大地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福祉。這種福利改進至少集中地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各國更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比較優勢原理是經濟學中為數不多的能被嚴格證明、普遍接受、堪與物理學定理媲美的理論。在封閉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不得不同時從事各種各樣的生產活動,這既造成了要素資源的分散,也不利於比較優勢的發揮。而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國人民可以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專注於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全球化還為各國人民帶來了商品和服務選擇上的“多樣化”福利。在封閉經濟條件下,人們可選擇的商品和服務,不論從品種數量來看,還是從品質高低來看,可選擇的空間都是極為有限的。而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際進出口貿易極大地增加了各國人民可選擇商品和服務的種類。更重要的是,“多樣化”不僅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經濟福利,而且也有助於增加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理解,讓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包容互納。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經濟全球化在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的同時,也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例如,當遭遇疫情、戰爭等外生事件衝擊的時候,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脆弱性會得到暴露。但是,在我看來:這恰恰是我們需要維護全球化、捍衛全球化的理由,而不是反對全球化的理由。

  二、多種因素動搖了全球化的基礎

  全球化的基本假設是參與各方接受比較優勢原理,清除貿易壁壘,全面擴大開放。但是,這一基本假設已遭到大幅度削弱,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全球化使得本國具有特定優勢的產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使不具有優勢的產業向外轉移。如果勞動力供給不能適應這種變化,會造成結構性失業和收入差距擴大。這需要正確發揮政府作用,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收入再分配。也就是眼睛向內,推進結構性改革,這會受到利益集團和政治勢力阻撓,任務是艱巨的。權衡各方利益,有的決策者選擇眼睛向外,將問題歸因於全球化,從而製造貿易摩擦。不幸的是,近五年來,在主要國家帶動下,這種勢頭越來越大,這種做法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第二,世紀疫情的衝擊。疫情暴發以來,全球供應鏈所受衝擊極為嚴重。不少國家將必需物資,特別是抗疫物資的產業鏈吸引到周邊,以往由比較優勢驅動的全球化,現在不得不疊加公共安全因素,這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西方主要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失當。美歐都頒布了極度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直到通脹已經啟動,才快速轉向。二月以來,美聯儲已經加息300個基點,但價格指數仍處於高位。歐元、英鎊、日元相較於美元已貶值15%以上,令人震驚,表現出類似脆弱國家的貨幣特徵。而大量的脆弱國家更是貨幣貶值、物價高企、經濟衰退。

  第四,地緣政治軍事衝突爆發,進一步衝擊全球化。俄烏衝突已經7個月,正愈演愈烈。我不去評價衝突的是非曲直,只針對西方對俄製裁和俄方應對措施產生的外溢性影響談些看法。最大的不利影響是油氣、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供應短缺,進一步推動全球通脹。其次,製裁使全產業鏈重構,甚至斷裂,進一步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第五,西方主要國家將產業補貼意識形態化。以往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一個焦點是,美方批評中方存在產業補貼,扭曲市場。我們當時承認的確存在這類問題,並采取措施加以糾正。沒有想到的是,美方公然立法進行產業補貼,“芯片法案”甚至規定,拿到補貼的美國企業不得擴大在中國的投資。產業補貼意識形態化的做法,在中國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以上例舉了五個方面對全球化基礎產生衝擊的事項,而且這些因素在近期內不會結束,為世界人民帶來廣泛福祉的經濟全球化不會回去了。

  三、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和鮮明標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擴大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中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國際大循環,使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快速提升經濟發展水準,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受益者、貢獻者。

  過去十年以來,我國堅持開放共贏的原則,繼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促進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優化貿易結構,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擴大優質商品進口,創新發展服務貿易。二是提高利用外資水準。主動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促進國際貿易投資更加便利化,對國際資本形成巨大“引力場”。三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構建面向全球的投資網絡,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雙向融入全球市場,增強全球配置資源能力。

  各位來賓,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選擇開放,還是選擇封閉,都是一個關係到興衰命運的根本性問題。中國如此,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深度融入了全球化體系。中國是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也是全球化最堅定的支持者和捍衛者。面對短期內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中國的態度十分明確,那就是: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全球化,堅定不移地融入和推進全球化。越是面臨外部不確定性,越是有外部壓力,我們越要堅持推行改革開放。

  歷史經驗表明:貿易保護主義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貿易保護主義本身就是問題。我深信,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人民也是嚮往開放、反對封閉的。我也深信,儘管經濟全球化在近期內可能遭遇波折,長周期看,最終還會有所改進。

  我很難預測轉折點在何時發生,只能說在政策失敗,嘗到苦果時才會發生。意識形態化的產業補貼政策是必然失敗的。以我長期在政府工作的經驗,針對特定企業支持的產業政策,成功的案例極少,普惠型產業政策效果可期。例如新能源車在中國異軍突起,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政府基於減碳為目標進行的階段性產業補貼。異軍突起、甚至站在世界最前列的都是民營企業。目前相關補貼正快速消減。我要勸告相關人士,“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才是真道理。過於依賴政府作用,代替市場,早晚失敗,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四、穩妥有序推進金融服務業高水準對外開放

  今天是“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的峰會。2018年習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開幕式上講到了四個方面的開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業開放。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開放步伐不斷加快,金融開放措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地。

  資本市場開放方面。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建立滬倫通機制,允許滿足條件的上市公司在對方市場發行存托憑證;取消QFII和RQFII制度投資額度限制,並取消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

  銀行保險業開放方面。近年來中國先後推出50多項銀行保險開放政策。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資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中外資適用統一的市場準入和行政許可辦法。正式實現了外資銀行設立當地法人銀行和分行;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公估業務,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的經營範圍。2018年至2021年,共批準設立各類外資銀行保險機構120多家。2021年,在華外資銀行資本和資產均較十年前增長超過50%,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本十年間增長1.3倍、資產增長6倍。

  證券業開放方面。取消了證券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不再對合資券商的業務範圍單獨設限。資管業開放方面,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目前共已有12家境外領先的證券、期貨和基金公司取得了境內機構100%持股或控股牌照,已有4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獲批開業。

  當然,我也了解到,監管的透明度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雖然有些領域已經開放,但是在業務牌照的審批上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例如有的機構想開展四個業務,四個業務都得到批準可能要兩年。下一步,為了進一步穩妥有序建設高水準的開放型金融新體制,推動我國金融業高水準高質量對外開放,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在加強金融機構支持力度方面:一是要培養中資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讓其成為真正獨立的市場主體。二是要進一步加強雙向開放和對內開放中的平等原則。三是要切實強化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服務功能。

  在加強金融市場體制機制建設方面:一是外匯、證券、商品期貨等相關金融市場要加快創新,為資產管理行業提供多元化交易服務和風險對衝工具。二是要尊重國際金融市場的規則和管理,加快金融市場開放的體制機制建設。三是在擴大金融業開放的同時,要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特別是離岸金融市場上的創新和在岸市場國際板塊的建設。四是要充分發揮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引導作用,防範產生系統性風險。在這方面,要加強國內各部門及國際間金融監管合作,並統籌國家金融穩定與金融安全。

  朋友們,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進入新階段之後,中國將繼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將繼續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為全球化回歸凝聚更多確定性,共同為世界經濟的繁榮穩定注入力量。

  (本文作者介紹:GAMF理事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