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六首經典禪詩,句句精辟,讓你大徹大悟

禪詩,顧名思義,是指與念佛、參禪相關的詩,應是富含禪理禪意的詩詞作品。如六祖惠能大師的五言禪詩《無相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應是禪詩的傑出代表作。

一、落葉已隨流水去,春風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盡日橫陳對落暉。

這是月庭忠禪師體驗“禪的本來面目”的詩。落葉隨水,過去的已經過去,百花將舒,美好的景色就在當下就在眼前。無論葉落花開,都是物相起滅流轉的現象,詩人的心性,則猶如“青山面目”,如其本來,“橫陳對落暉”,不受時令遷變的影響。在此一如之境,說淨說染都是塵。落葉與流水,春風與百花,青山與落暉,相對兩忘言,無動亦無靜,無淨亦無染。

二、煙暖土膏農事動,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無際,野草閑花次第生。

虛堂的這首詩勾畫出一幅鄉土氣息極為濃鬱的早春耕作圖,禪師完全沉浸在春意盎然的喜悅和祥和中,而沒有纖毫的機心雜念。與虛堂此偈相映成趣的是大慧偈;正月十四十五,雙徑椎鑼打鼓。要識祖意西來,看取村歌社舞!鄉村野趣,觸目菩提。質樸的農家生活,也就是喜悅的禪悟境界,農家樂即是佛家樂。

三、說法初聞鳥,看心欲定猿。寥寥隔塵市,何疑無陵源。

這是典型的北宗禪師參禪法。他們用猿來比喻散動不定的心。習靜就是要將這個心猿看好,叫它不亂動,進入禪定;有定生靜,了知佛性。

四、實相歸懸解 虛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內 應是色成空。

應是色成空”,寫出了詩人體悟到實相後的境界。澄清的江水,明朗的月色,皆是即色而空,空色不二。詩人頓覺全部身心與澄江明月已融為一體,也同樣是即空即色,迥然出塵了。而此一空,絕非死寂頑空。

五、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隨流處且隨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錢明日愁。

這是南宋僧人道璨的一首禪詩。“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隨流處且隨流”,明喻人生要如不系之舟,不受任何羈絆,要自由自在,隨緣隨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錢明日愁”,也不再讓人感到淒涼和無奈,而是體現了一種活在當下的心態和智慧。

六、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空花哪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該詩以理成詩,頗似偈頌,深得禪家“空”與“不二法門”之意。前兩句,大道真語,不落言筌,說即不中,若得見性忘言,則可一時明了。後兩句同樣表明“空”理,諸法非實,皆為虛妄,若執著於此,有如向空花中求果,向陽焰中覓魚,終是不可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