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德國超市之王敗退中國?95家門市百億賣身,位列世界500強

文/朱邦凌

當地時間3月19日,路透社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麥德龍已通過招標的方式開始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業務估值高達30億美元。而交易的估值在15-20億美元之間。目前,麥德龍在中國北京、上海等主要大城市擁有95家門市和房產。“房地產在麥德龍中國業務中佔據了大部分價值,但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價格預期存在很大差距。”上述知情人士說道。知情人士稱,第一輪不具約束力的競標將於4月的第二周開始。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正在為麥德龍提供建議。截至目前,上述銀行拒絕對此置評。如果本次交易達成,麥德龍將出售其中國業務80%的股權,但同時會保留大宗少數股權。

麥德龍是德國最大零售批發商,號稱“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集團曾經是歐洲第二大、世界第三大的零售批發超市。在麥德龍和萬客隆(僅限歐洲)品牌旗下擁有多家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場,是德國股票指數DAX的成分公司,分店遍布32個國家。它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麥德龍位列269位。在2018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麥德龍排名第170位。如今,麥德龍被曝開始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這家世界零售巨頭在中國經歷了什麽?它為什麽要出售中國業務?到底是水土不服還是另有原因?

1、永輝超市回應稱曾與麥德龍中國溝通,但無實質性商業洽談

知情人士特別提到,受到中國的批發和零售市場正遭受電商企業的蠶食,麥德龍正計劃出售其中國業務的大部分股權,作為該公司全球業務重組的一部分。對於潛在參與的買家,報導稱,包括蘇寧控股、物美超市及永輝超市。對此,永輝超市在3月2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我公司與麥德龍中國有過初步溝通,但未與麥德龍中國就收售事宜進行實質性的商業洽談,也沒有形成任何一致性意見和任何文件。

事實上,這已經是這家歐洲老牌零售商最近半年以來第五次傳出即將拋售中國業務的消息了。最早是在2018年8月,麥德龍被外媒爆出正在評估中國業務以及尋求合作夥伴等事宜。一個月後,彭博社報導稱,麥德龍正在與銀行洽商為中國業務尋求合作夥伴。

2、作為德國最大、一度成為歐洲第二大零售商的麥德龍近年來業績不佳

根據分析公司“pitchbook”的數據,從2010年開始,麥德龍的營收開始走下坡路。2008年麥德龍營收實現歷史最好的655.29億歐元,之後緩慢下降到2015年的592.16億歐元,但在2016年其營收下降63%,至218.70億歐元。2008年,麥德龍到達了其歷史營收最高峰655.29億歐元。不過自2010年開始,公司營收的頹勢便逐漸顯現了出來。至2015年,麥德龍的營收已經下滑至592.16億歐元;2016年,其營收更是暴跌63%,僅有218.70億歐元。

整個集團的發展如此,可以想象得到,麥德龍在中國地區的業務也好不到哪去。2012年,麥德龍在中國市場新開了12家門市,公司銷售額達到新高。但好景不長,到了2014年,麥德龍中國業務的銷售額僅189億元,同比增長縮窄到8%。而在隨後的2015年和2016年,麥德龍的同比增長更是連續兩年增幅在1%。2018年麥德龍淨營收同比下滑1.6%,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下滑5.3%。期內利潤僅微增0.9%。相比麥德龍集團去年365.3億歐元的營收額,中國市場業務營收佔比僅7.3%,約1/14,根本算不得大頭。以營收規模而言,中國內地得排在德國本土、法國以及俄羅斯之後,是麥德龍在全球的第四大市場。

3、“工業倉儲風”不太適合喜歡熱鬧喜慶的中國人?

麥德龍於1964年在德國以1.4萬平方米的倉儲式商店開始了企業的歷程。麥德龍以"現購自運"(現金交易,自選自運)行銷新理念在市場上引人注目。麥德龍於1995年來到中國並與中國著名的錦江集團合作,建立了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是第一家獲得批準在中國多個主要城市建立連鎖商場的合資企業。麥德龍提出"我們是顧客的倉庫"的概念,意味著每個商店不另設倉庫,同時商店本身就是倉庫。

不同於家樂福和沃爾瑪針對C端顧客的“零售賣場風”,也不同於宜家的“北歐清淡風”,麥德龍在中國依然延續著其典型的“工業倉儲風”——對於喜歡熱鬧喜慶的中國人而言,這是個有點另類的購物環境。在門市選址上,因為對於店面面積有要求,因此為節省成本,麥德龍往往選擇遠離城市中心的乾道路邊——典型的歐美式而非中國式購物場景。另外,還有讓中國人覺得固執到近乎教條的“會員制度”。

麥德龍中國采取的是現購自運經營模式,雖然相比傳統送貨批發商在獲取商品和營業時間上更有優勢。但在早年間並不流行會員製的中國,麥德龍依然推行高端付費會員製,且只有申請加入且擁有會員證的顧客才能在其門市消費,頗有點“店大欺客”的意味在其中。尤其是再加上麥德龍此前保守的市場擴張策略,在有限的門市數量以及嚴格會員製的雙重束縛之下,直接加大了麥德龍在廣大消費者群體中的推廣難度。更重要的是,其會員製的定位本就更偏向於部門、企業法人等B端客戶。這在我國零售行業仍處於以C端客戶為主的現狀底下,也就決定了其難以取得爆發式的營收增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