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賦能人臉識別應用場景 持續探索智能技術普適未來生活

出門忘記帶錢包,“刷臉”就能取現和支付;網購的物品,“刷臉”便可以開箱取貨;上下班擠地鐵,“刷臉”就可以順利過安檢……這樣的場景已經開始在部分城市落地,同時也成為了人工智能改造生活的鮮活案例。

在產業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人臉識別+AI的商業化必然是業界關注的焦點。而AI技術能否普適更多的生活場景,經過行業智能改造後,人臉識別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提升?5月23日,虹軟在成都對外發布了Arc FaceGo人臉識別應用套件、IR活體檢測等多款產品,展示了其AI開放平台的快速產品化能力。

目前,市面上加載人工智能的人臉識別技術也正處於爆發階段。以百度為例,此前就宣布大幅調整人臉識別商用接口模式。對於人臉應用並發量不高的中小企業,基本免費配置。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喻友平曾表示,百度希望把人臉識別等看起來非常高大上、非常高深的技術真正平民化,讓所有的合作夥伴都能用上它,進而做出更多產品和創新。

此外,以商湯、曠世等為代表的公司在下遊產業鏈上,也紛紛瞄準人臉識別商用市場。前者在開發出超輕薄設計的新一代SensePass工業級可視人臉識別門禁機,支持2萬離線人臉庫及0.3秒快速識別;後者在也在智能手機3D人臉識、抓逃、樓宇人臉識別門禁等領域與友商展開激烈角逐。

虹軟副總裁祝麗蓉表示,中小企業在落地AI時,更側重應用層及商業邏輯,對研發基礎核心算法迫切需要外部賦能。而通過原始積累的大量原創的視覺AI底層算法,開發出來的產品將有助於開發者快速完成硬體選型、編程開發,降低研發與測試階段的成本,支撐AI商業化落地創新。

“隨著人工智能的逐漸成熟,它的核心焦點已從此前的技術、資本,開始轉向產業化落地之上。”

西南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李天瑞認為,AI要發揮真正的商業價值,就需要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就目前來看,視覺就具備人工智能落地商業場景的基本要素,視覺生態具備等大量數據,為人工智能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際上,越來越多AI產品逐漸商業化落地,人工智能應用極其廣闊的特性開始逐漸顯露。有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1175億美元,2019年規模預計將達1900億美元,並仍保持60%的高速增長。人臉識別是目前商業應用最成熟、最廣泛的人工智能技術之一,自然成為了各開發者、企業接入AI能力的首選。

業內人士認為,“人臉識別+AI”的市場正在探索中開啟,未來伴隨5 G商用的落地,憑借人工智能視覺場景的廣泛運用,計算機視覺將有望發展成為智能時代的標配。但就目前發展現狀,整個市場仍需強大的推力,來突破人臉識別在智能技術和市場應用之間的阻隔,以普適更多的未來生活場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