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曹操的名氣已經夠大了,史官為何還要將他附會為曹參之後?

作者:金滿樓

數年前,隨著安陽“曹操墓”(據說)的發掘,加上上海某大學對曹氏基因的研究,曹操的身世起源一時引起熱議。

那麽,被認為是三國時期最可信的正史《三國志》,其中對曹操身世又是如何說法呢?從書中措辭來看,似乎要謹慎得多: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西晉人,離三國時期不遠,他說曹操是漢相國曹參的後代,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

但是,曹嵩是什麽來歷,陳壽卻也說不上來,只是支支吾吾的說了一句“莫能審其生出本末”,把謎團留給了後人。

著書立傳者通常有個陋習,那就是喜歡給名人找個顯要的祖先,以佐證“老子英雄兒好漢”的遺傳合理性,似乎非此不足以成名人。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曹操是“漢相國參之後”,似乎就遵循了這一不良傳統。

曹參,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當年與漢高祖劉邦一起舉義反秦,後被封為平陽侯。歷史上“蕭規曹隨”的典故,說的就是曹參。

不過,這些和曹操都沒什麽關係,因為即使牽強附會地把曹騰算成是曹參之後——可宦官也不會有自己的親骨肉呀。

後來袁紹和曹操大打出手的時候,其手下謀士陳琳在討曹檄文裡罵曹操是“贅閹遺醜”,又罵曹操父親曹嵩是“乞匄攜養”。

“乞匄”又作“乞丐”,也就是說曹嵩是路邊撿來的乞丐,來路不正。文人無行,自古有之,一罵就罵人家祖宗八代,不過袁紹和曹操少年時交往甚密,以他對曹操的了解,似乎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作為一個名聲顯赫、源遠流長的宰相大家族,曹參後人何以會出一個大宦官,這也引起了史學家的懷疑。

族譜專家、歷史學者李吉認為,曹參一脈出自邾姓曹氏,源出陸終第六子曹安後裔曹挾,因封邾邑,以邾為氏;

曹操這支,則是周武王滅商之後,把弟弟振鐸封到曹邑,稱曹伯,其後代以曹為姓,為姬姓曹氏。

這兩支“曹”姓,雖然都出自山東,但並無血緣傳承關係。

也有人說,操姓是曹操後裔,司馬炎建立晉政權後瘋狂殺害曹魏皇族,曹操謫孫改曹姓操。

對此,學者李吉表示,操姓屬少見姓氏,在我國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很小。這個姓氏至少在漢代就已出現,文獻中就記載有操乘其人。

但操姓來源說法不一,難以確定,古代有取祖先名做姓的習慣,複旦檢測到的這支操姓非曹操後人,但其他操姓仍有曹操後人的可能。

不過,從歷史記載來看,曹操後人因被司馬氏迫害而改姓的說法似乎不能成立。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有25個兒子,在當時多妻製下的條件下,這些人應有大量的子嗣,如建立曹魏政權的曹丕即有9個兒子,其兄弟輩的子嗣亦可想而知。

公元249年,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把持朝政,曹操曾孫曹芳被廢,曹操之孫曹奐被立為新帝。之後,司馬懿將反對自己的曹爽兄弟及其黨羽誅殺並夷其三族。

這一事例,通常被認為是司馬氏屠殺曹魏皇族的證據,但認真追究起來,曹爽雖然名義上是曹操侄孫,而實際上他的父親原本姓秦,和曹魏皇族並無血緣關係。

公元265年,司馬炎篡權,建立西晉。對曹操後人來說,這段時光無疑是黑暗的,傳說他們遭到了司馬氏的驅逐,很多族人被迫隱姓埋名,踏上逃亡之路。

不過,傳說只是傳說,曹魏皇族並沒有遭受滅門之禍,其宗族到西晉仍然綿延不絕,如最後一任魏王曹奐被司馬炎封為陳留王,放逐於曹操下葬之地鄴城。

西晉末年,曹氏家族南遷,仍維持著陳留王地位。此後,一直到唐代,曹氏家族也一直是歷朝官府選拔的對象。

五代以後,曹魏宗族逐步南遷,多數族人定居於長江流域,繁衍生息。

至此,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曹氏家族在歷史記載中日漸消失,其後人的蹤影似已無跡可尋。

不過,雖然沒有名人名事見諸文獻,但曹操家族的血脈仍在歷史長河中無聲無息地延續,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吧。

畢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歷史上再尋常不過了!能延續到現在的家族,哪個不是隔個兩三百年就出一個牛逼的人物呢?

是的,誰家祖上都出過能人,否則何以能延續至今呢?對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