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普遍無提醒無告知 銀聯卡小額免密該不該默認開通

  銀聯卡小額免密該不該默認開通

  小額免密免簽功能到底該不該默認開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維護持卡人的知情權?目前,業內有不同看法和建議。有專家表示,應當取消“雙免”功能默認開通的形式,將知情選擇權歸還用戶;也有專家認為,如果這一功能不是默認,肯定會有很多人嫌麻煩不去主動開通,那麽銀行卡的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就成為空話。

  前幾天,消費者李先生與朋友去一家大型餐廳吃飯,消費800多元,買單的時候,李先生發現收銀員隻把他的銀聯卡在POS機上碰了一下,沒輸密碼,小單就吐了出來,連簽字都沒用,感覺很詫異。收銀員解釋說銀聯卡免密免簽功能已經把單筆限額從300元提高到1000元,這樣買單就更快了。但是李先生總感覺心裡不踏實,因為之前他都不知道銀行卡有這個功能,而且刷1000元都可以不輸密碼。更讓他想不通的是,銀行卡開通這個功能為什麽不事先告訴消費者?難道不能讓持卡人自己選擇開通嗎?

  現狀

  小額免密已成銀行卡的默認開通功能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中國銀聯了解到,小額免密免簽是中國銀聯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小額快速支付服務。當持卡人使用具有“閃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支持“銀聯手機閃付”的移動設備,在指定商戶進行一定金額及以下的交易時,只需將卡片或移動設備靠近受理終端的“閃付”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支付過程中,持卡人不會被要求輸入密碼,也無需簽名,十分便捷。

  有關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小額免密免簽不但在國際上是成熟的支付方式,在國內移動支付領域也廣泛普及,早已是銀行卡默認開通的基礎功能。2015年推出小額免密免簽支付功能的同時,中國銀聯聯合成員機構采取多項措施,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根據中國銀聯《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業務規則》,明確規定髮夾機構和收單機構在業務開通前所應當履行的向持卡人告知的義務。為此,各家銀行也通過官網公告、簡訊通知、領卡合約等方式,向持卡人明確提示了信用卡“雙免”業務的相關資訊。據了解,目前市面上所有支持閃付功能的信用IC卡和借記IC卡,均支持銀聯小額免密免簽服務。

  調查

  銀行官網確實都曾發過公告

  對於這一功能,銀行到底是如何告知持卡人的呢?北青報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其實銀聯和銀行此前都已經就銀聯卡小額免密免簽功能開通和提高限額發布公告。

  昨天,北青報記者查閱了工、農、中、建、交、招商、光大、浦發等多家銀行的官網,用“免密免簽”為關鍵詞搜索,的確都發現了與之相關的公告。這些銀行至少都發出過兩次公告。第一次集中公告期是2015年10月開通銀聯芯片信用卡小額免密免簽功能前,當時的限額是單筆300元,單日累計上限有的行是600有的是1000元,有的還有次數限制。比如,2015年9月21日工行宣布將於2015年10月18日起為工行發行的支持閃付功能銀聯芯片信用卡開通“免密免簽”功能(交易金額為300元及以下)。如持卡人不同意開通“免密免簽”功能,可於2015年10月18日後通過髮夾機構營業網點申請關閉。

  另外一個集中公告期就是今年限額提高之前,單筆限額從300元提高到1000元,單日累計的限額各行仍不盡相同。比如,中行今年3月27日發出公告,自2018年5月31日起,中國銀聯將與中行聯合對“小額免密免簽”功能進行優化,屆時中行發行的銀聯芯片卡(即IC卡,含借記卡、信用卡)的小額免密免簽單筆限額將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芯片借記卡單日累計限額仍為2000元,芯片信用卡單日累計限額將提升至3000元。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銀行公告都已明確,如果持卡人想關閉這一功能可以去網點或通過撥打客服電話解決。

  聚焦

  消費者銀行辦卡時無人提示

  “誰平時沒事就去看銀行官網找公告?在櫃台辦卡時,也沒人提這事啊。”李先生表示,他最近一兩年在兩家銀行都辦過借記卡,可不記得銀行工作人員當時提醒過自己這個功能。比如上個月,他在某大行的櫃台開過卡,當時簽了一些檔案,但想著都是格式化的東西,沒有細看,櫃員也根本沒提過有小額免密免卡的功能。後來他才發現,這家銀行的借記卡章程上的確有一條是:默認開通免密碼免簽名小額快速支付服務。小額免密免簽服務實施限額管理。持卡人可根據風險偏好自行修改交易限額或關閉此項服務。

  陳小姐是今年3月下旬在某國有大行辦的借記卡。她當時是在自助機具上辦理的,全程都有工作人員指導,她說自己根本沒有注意到螢幕上顯示的檔案有免密免簽這一功能,工作人員也沒有提及。她向北青報記者出示了當時開卡時收到的5條簡訊,有開戶業務的手機驗證碼,有提示手機銀行開通的,有開通手機交易碼和投資理財功能的,有綁定手機設備的,沒有一條跟開通小額免密免簽功能有關。陳小姐說,如果不是看到新聞,她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功能,現在她就擔心,“萬一銀行卡丟了,別人沒有密碼都可以隨便刷卡,想想都可怕!”

  追訪

  銀聯為持卡人設定專項賠付金

  對此,中國銀聯方面認為,小額免密免簽業務雖然是銀聯標準下銀行卡的基本功能,但銀聯在小額雙免業務開展之初即重視持卡人權益的保護,並通過業務規則明確了髮夾銀行應向持卡人告知小額雙免的業務,保護持卡人的選擇權與知情權。針對普遍“無提醒無告知”情況,中國銀聯表示,中國銀聯作為銀行卡聯合組織,並不與用戶直接接觸,銀聯只能在業務處理流程中敦促銀行盡到告知業務,但由於各銀行操作流程不同,因此告知效果存在差異。

  有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銀聯之所以有底氣將小額免密免簽功能默認開通,是因為銀聯提供了很多安全保證措施,保證消費者的資金安全。比如,並非所有的商戶都可以提供小額免密免簽功能,只有銀聯認可指定的商戶才可以。根據銀聯官網提供的資訊,已有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德克士、7-11、全家、羅森等眾多知名品牌的商戶開通了小額免密免簽業務,更多商戶品牌正在陸續加入中。

  此外,考慮到消費者的擔憂,銀聯聯合各銀行為持卡人設定了專項賠付金,提供了72小時失卡保障服務。也就是說,1000元以內的銀聯卡(含“雲閃付”)小額免密免簽交易,因為卡片遺失或失竊,持卡人掛失前72小時內被盜刷消費金額可獲得賠付,每位持卡人每年最高可累計賠付30000元。

  如果持卡人還是不放心,希望關閉該功能,也可致電開卡銀行客服電話進行關閉或者到銀行網點辦理,目前大部分髮夾銀行已支持關閉功能。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關閉了卡片的小額免密功能,通過閃付方式在小額免密免簽商戶進行交易時無法成功,需插卡或更換其他銀行卡進行交易,銀聯建議持卡人謹慎選擇關閉此功能。

  關注

  業內對小額免密免簽默認開通也有爭議

  小額免密免簽功能到底該不該默認開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維護持卡人的知情權?北青報記者發現,業內有不同看法和建議。

  一些業內專家認為,應當取消“雙免”功能默認開通的形式,將知情選擇權歸還用戶。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建議,對於已經被默認開啟相關功能的老用戶,從保障用戶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銀聯和銀行應該先關閉該功能,再以適宜方式告知用戶,在獲得用戶的明確授權後重新開啟“雙免”功能。

  天津律師潘強認為,這種情況說明金融機構在辦卡環節存在漏洞,銀行事前並沒有進行充分、有效告知,不僅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還會造成用戶財產權被侵害的可能性,相關部門應對開通流程進行優化,進而防範客戶財產損失。

  而銀行卡資深專家董崢表示,從國際經驗看,小額免密免簽功能的確已是銀行卡的基礎功能。芯片卡閃付功能的推出就是為了讓大家用卡更便捷,銀聯已經在技術上和安全保障上下了很多功夫,完全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保證用卡安全。如果這一功能不是默認,而是讓大家自己選擇,想象一下,肯定會有很多人嫌麻煩不會主動開通,那麽銀行卡的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就成為空話。

  至於大家擔心的盜刷問題,董崢表示,在現實生活中,惡意盜刷畢竟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即使出現,銀聯的72小時失卡保障也完全可以彌補損失,現在各家銀行單日累計一般不超過3000元,而銀聯每年可累計賠償3萬元,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就他自己而言,去加油站和一些便利店買東西,揮卡“滴”一聲就走,不輸密碼不簽字,真的很方便。

  不過,董崢也表示,現在銀行對持卡人的告知和提示太簡單隨意,沒有讓大家真正了解小額免密免簽功能,產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擔憂。他建議應該加大宣傳和普及力度。文/本報記者 程婕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