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團王莆中:技術創新讓小生意成為大產業

中新網1月10日電 美國時間2019年1月8日,第52屆國際消費性電子展(以下簡稱“CES”)在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今年CES依舊匯集了全球頂尖的電子消費展商,美團攜無人配送全家族成員、智能調度系統、美團大腦等前沿科技也來到展會現場。

在CES開展當天,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就美團對技術的信仰、對產業的認識、對騎手工作方式的重塑進行了深度探討,同時也展望了未來科技對行業價值的影響。王莆中認為,正是技術與場景的結合,讓外賣從一天幾十萬單的小生意成為日訂單量數千萬單的大產業。

“美團不僅僅是一家平台業務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王莆中表示,美團今天展示的這些科技創新,既是對“Food+Platform”戰略的深入思考,也有可能成為一個變量,通過創新為其他行業帶來更大價值,“我們相信,無人配送與美團末端配送場景的結合,將是技術去改變整個商業模式的機會”。

以下為部分實錄:

技術創新,讓小生意成為大產業

“實際上我們一直再思考怎麽用技術讓產業進步,或者通過技術讓生意變成產業。”

目前美團外賣有60萬騎手,創造出很大價值。對於為何考慮用無人配送來提升外賣體系效率?選擇走科技這條路,美團經歷了什麽過程?王莆中認為:一直以來美團是個尊重和崇尚技術的公司,創始人王興對技術也非常熱衷。我們一直思考,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讓產業進步並獲得更大發展。

10年前,外賣對普通餐廳、對整個餐飲生態來講,它的規模還是個小生意。當時餐廳老闆,如果線下有1萬元(營收),線上往往只有100元,這就是一個小小的生意。現在,很多餐廳尤其是快餐廳有約50%的訂單來源於線上,甚至有些餐廳的線上訂單是線下的兩倍或者更多。我們看到通過技術創新,外賣已經從原本一天幾十萬單的小生意變成一個日訂單量達數千萬單的大產業。

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雲計算能力、AI算法的改進,是做不到讓生意變成產業。很多人覺得,送外賣的人怎麽談高科技?現在,美團外賣的訂單量超過2400萬單,有60萬騎手活躍在中國2000多個城市。

大家可以思考下,2400萬訂單中有1%的訂單無法準時送到,影響的是24萬用戶體驗。這時,如果沒有強大的系統支持保證用戶體驗,會導致用戶流失速度大於新增速度。

此外技術進步能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舉個例子,大概在2014年,大家定外賣多選擇麥當勞、吉野家這些提供商家配送的餐廳,用戶定一單需要花費9元配送費,看起來很貴但遠不夠餐廳配送成本,他們還需額外補貼4元才能補齊配送成本。

原因是外賣配送受用餐時間限制,午晚高峰很忙其他時間很閑,造成餐廳商家配送的高成本、低效率。這種情況下外賣不存在產業基礎,產業化經營模式就不成立。

讓BI AI化 用更先進的技術改變產業

“這基本上是高管團隊的信仰,相信用更科學的手段、更先進的技術改變產業。”

美團有60萬騎手,海量的線下客服和銷售人員,1萬多名技術人員工程師和產品經理。不同工種不一樣的管理、考核,怎麽給他們設定目標?難度系數有多大?這確實是一個挑戰,因為外賣不具有全國網絡效應,每個城市、每個商圈的經營環境不同,要考慮供給數量、競爭情況、路線、房租成本等諸多因素。

所以,美團很早就提出把BI來AI化。BI是商業分析,服務業或零售業的運營,都需要分析海量數據。一些公司支付很高的薪水,直接招有商學院背景的從業人員做商業分析,但美團外賣涉及全國2000多個城市,每個地方都這樣做不現實。所以我們讓BIAI化,通過技術開發系統進一步提升效率。

用技術解放和賦能,是美團的核心方法論。基本上這是公司高管團隊的信仰,相信用更科學的手段、更先進的技術改變產業,而不是靠簡單的資金投入或者是堆人。

首先,補貼是行銷,不要讓補貼變成定價。一旦補貼變成定價會很危險,比如一個物品本身價值100元,你總補貼給用戶20元,用戶會慣性認為物品的價值就是80元。

到2018年底,美團外賣已經有4億累積用戶,在沒有那麽多新用戶行銷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讓效率更高、服務更好,為商家提供更好的經營環境。以此創造的價值是因為提升效率、保障體驗而得,不是補貼而得。

其次,美團願意把錢投入到能製造自身壁壘、需要長期積累的地方,在技術提升效率上的投入遠大於行銷上的投入。比如美團很早就開始研發智能調度系統,雖然前期研發費用投入很大,但長期看它是可以提升整個配送服務效率。所以,想要花好補貼,需要有很強的運營能力和不盲目補貼的定力。

未來機器和人並存共生

“在很長時間內,都將是人機協同,機器將成為,人力補充而且人需要在很多場合下幫助機器。”

今年CES美團帶來了無人配送的全家族成員,還包括了無人機。王莆中介紹:我們希望在很多場景下機器和人並存共生。現在美團外賣每天訂單量超過2400萬單,隨著外賣單量的不斷增長,無人配送會成為騎手的有效補充。

因為無人配送機器可以24小時持續工作、承擔更多夜間配送任務;騎手更為靈活,可以處理一些較為複雜場景下的配送任務,騎手與無人配送車可以發揮各自優勢,提升效率並優化用戶體驗。

所以在很長時間內,外賣配送都將是機器和人協同,在很多場合下人需要幫助機器提升服務效率、提高用戶體驗。

對於無人配送車未來發展的路線圖,王莆中認為:技術的啟動、發展、落地是需要一個過程,重要的是找準場景。目前我們不可能做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產品。現實中,配送機器人相對低速、活動區域較小、不能上高速公路、會和人和電梯互動。

如果說未來發展,我們近一年的目標是將配送機器人與現存的運行體系融合。未來五年,機器人可能會承接更多的訂單。長期來看,如果將大數據、AI等技術做更高效的資源匹配和調度後,無人配送將推動整體配送效率進一步提升,比如30-40%甚至5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