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江花木做成“精致產業”

傳統農業產業如何轉型更新?直面花木產業谷底,溫江著眼國際市場,用標準化促更新,編制183項花木標準,實現工人技能化、服務專業化、龍頭引領規模化、專業組織聯動化,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做成技術密集的“精致產業”。

初秋時節,四川成都溫江區花木(農產品)進出口園區仍一派火熱。溫室大棚的鋼柱已經屹立,工人們在緊張忙碌,項目投資方成都三聯花木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段濤指著圖紙介紹:“這裡是檢驗檢疫中心、物流中心,園區旁邊就是成都第二繞城高速,苗木通過二繞到達青白江,直發蓉歐快鐵。”

溫江花木做成精致產業

所有的努力是為了剛簽下的3億歐元訂單。去年年底,一家荷蘭公司來溫江簽約,今後5年將採購3億歐元的花卉苗木產品。這背後,得益於溫江區主動轉型,對接國外市場,搭建花木進出口貿易平台,讓傳統花木產業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根據市場定生產,“溫江造”搭上國際快車

花木是溫江的傳統產業,植物編藝是祖輩留下的寶貴財富。2010年,溫江苗木種植面積攀升至20萬畝,佔到全省總量的1/3。隨著各地花木產業快速發展,價格跌入谷底,市場遭遇寒冬。花木產業出路在哪?

攤開成都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運行圖,羅茲、紐倫堡、蒂爾堡……一座座歐洲城市通過中歐班列與成都緊密相連。“溫江花木要搭上中歐班列的快車,內銷與外銷結合,實現‘兩條腿’走路。”溫江區花卉園林局局長胡迎春說。

通道暢,貿易興。2016年底,19140株“溫江造”人參榕樹搭乘中歐班列遠赴荷蘭,邁出了花木“走出去”的第一步。“傳統海運需要35天,花木折損大,空運成本高,是鐵路運輸的9倍。”禾晟德進出口貿易公司總經理高顯洪說,這單生意比海運節約了20天左右。

試水成功,讓許多人看到市場前景。花農祝鳴川前往德國、意大利等地考察。“出發前,想當然地要把桂花賣到全歐洲,跑了幾圈,發現實際與想象的差別很大。歐洲人不太喜歡工藝複雜、體積太大的苗木作品。”摸了一圈市場,祝鳴川轉變思路,將出口產品調整為全苗木產業,根據市場需求定製化生產。

粗放生產無立足之地。“花木出口的諸多實例,刺激了溫江花木的轉型更新,這是從粗放走向精致的行動。”溫江區花卉園林局副局長范華陽認為,花木出口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大家認識到,只有好東西才能拿得出手。

新理念讓花農們不斷自我革新。“以前種植的是工程類苗木,現在逐步轉變為工藝簡單、體積小巧的特色編藝、盆景、微小型綠植等符合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周期短、價格相對便宜、市場認可度高。”經過考察調研,祝鳴川等花農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定標準、強配套,做大做強花木產業

摸清了市場,怎樣保證產品順暢走出去?溫江加快花木產業轉型更新,推廣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種植、景觀化培育。

對標國際,抓產品選育與推廣。范華陽介紹,通過加強與檢驗檢疫部門、荷蘭花卉集團溝通交流,進一步掌握國外對出口花木產品的需求和品質標準。制定花木產業項目扶持辦法,引導鼓勵花木企業標準化生產。

花木標準化再提升。溫江編制183項花木標準,逐步實現“四化”,工人技能化、服務隊伍專業化、龍頭引領規模化、專業組織的聯動化。“照方種植,一畝桂花相當於幾畝普通苗木!”和盛鎮柳岸村農民彭松說,溫江桂花算是“標杆”,同一規格的樹高度統一,連分枝點都整齊劃一,由於定期修枝造型,樹冠豐滿美觀。目前全區建立天香玫瑰緣、雲投生態等6個標準化專類園,植物編藝和小盆栽出口產品選育標準化基地兩個。

搭建平台,提供高效服務。整合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成都海關、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等部門力量,加大對花木出口的產品生產、加工處理、隔離培育、檢驗檢疫、報關出口等環節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搭建政務服務平台,為出口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以3億歐元訂單為契機,溫江努力打造國內最大的花木進出口集散地。目前成都溫江區花木(農產品)進出口園區已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年底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19年全部建成。屆時,溫江花木出口基地將真正成為農產品出口集散地。

截至目前,溫江花木出口金額達460萬美元。在拓展國外市場管道的同時,溫江本土特色出口花木品種、雲南出口切花品種項目開發也在穩步推進,還帶動建立了西昌、綿竹、大邑等一批省內花木出口生產基地。

花農受益、戶戶創優,發展前景廣闊

成都溫江區花木(農產品)進出口園區佔地600余畝,負責項目前期工作的萬春鎮紅專社區主任易朋說:“全村1212戶村民一致通過,大家不僅將70畝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給園區,還將自家耕地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園區,每年按利潤分紅。”

易朋說,村民們心中的账本清楚得很。“現在每戶500元一年的流轉費是保底收入。更重要的是,大夥都看好產業的美好前景,希望自家花木能遠銷國外,實現增收致富。”

如今,國外企業向溫江花木企業下生產訂單,企業接到訂單後又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或生產大戶開展合作,生產國外所需花木產品,當地花農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

“天天都盼能夠將家鄉花卉運到歐洲。如今,這個夙願終於實現了。我種植的是銀柳,是中國特有的、像竹子一樣的特種花卉,它的培育周期是一年。”從事花卉外貿生意10多年的謝良彬已經嘗到了甜頭。

溫江花木在海外市場的走俏,讓謝良彬有了更大的野心。“我在大邑承包了2000多畝土地,全部用來種植銀柳。”在他的帶領下,大邑縣乙園花卉種植農業合作社30多戶社員也開始種植高品質銀柳。

漆康林是壽安鎮天星村老資格的編藝人,他和天星村“編藝巨人聯盟協會”會員商量好了,今年一定要開發新產品、設計造型優美的編藝工藝品。“初步設想是將12生肖編藝品小型化,讓更多歐洲人見識到我們的指尖藝術。”與天星村相連的天源村專門成立了園藝合作社,整理土地40畝作為出口培育基地。理事長代仕群介紹,40畝地生產小型紫薇花瓶,先計劃生產5000個。

段濤表示,溫江原來的花木產業生產方式粗放。受歐洲市場需求影響,從以工程應用苗生產逐步向家庭園藝花木生產轉變。從事花木出口的苗農花農,更新了生產設施,提高了產品品質,也提高了收入,促使溫江花木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3億歐元訂單只是溫江花木的一個起點,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溫江花木搭乘中歐班列進入歐洲的千家萬戶,成為歐洲人家裡的標配。”對於前景,祝鳴川信心滿滿。

走出市場谷底,溫江花木產業正迎來新的春天!(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