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信證券暫停銷售私募產品 3月剛賣出80億私募FOF

  中國基金報記者 林影

  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發布近三周以來,包括公募基金、券商等在內的各大金融機構均忙著根據新規進行業務流程的調整和整改。但是,有券商反映,現在對於適當性管理的要求,各家券商在理解和執行上均存在不一致的現象,以致於在具體落地政策上會有差異。

  中信證券暫停銷售私募產品近一月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家大型券商機構已經暫停了所有私募權益類產品的銷售。基金君隨即輾轉打聽後發現,這家券商竟然是券商業龍頭大哥中信證券。

  要知道,在此前的3月份,中信證券的明星私募FOF在市場上大賣近80億元,巨大的募資金額讓業內人士直呼驚呆。而現在,在私募FOF大賣後的2個月,中信證券提出暫停銷售私募產品似乎聽起來有點讓人費解。

  據了解,此次中信證券暫停銷售私募產品,持續時間大概不到一個月,具體銷售時間另行通知。不過,雖然私募產品暫時不能賣,公募產品還是正常在賣。

  中信證券在下發給各分支機構的通知中表示,資管新規對投資者準入和適當性管理有新的規定,目前總部正在梳理相關落地政策辦法。

  華東一家中型券商的相關人士告訴基金君,因為對於合格投資者的標準未完全確定如何執行,中信才會暫停銷售,但是目前並沒有很多券商這樣做。華南一家中型券商的相關負責人認同該看法,在其看來,適當性管理工作調整沒有那麽快能完成,中信此舉是怕萬一有不可控的事件發生。

  華東一家中大型券商的市場部人士則表示,對中信來說,最佳策略就是通過券商資管的小集合對接私募。“你想想它們私募FOF產品都已經賣了近80億元了,它管道的客戶,該買私募的也都差不多買了,還有多少後勁再去對接呢。直接買單一私募,還不如拿這個時間喘口氣,然後重新梳理一下流程”,在其看來,現在各家券商對於合格投資者的標準都很謹慎,中信這種做法還是挺好的。

  反映出券商合格投資者標準執行上存分歧

  在採訪中,有券商人士向基金君反映,目前關於合格投資者標準在執行上,因為沒有具體的細則,各家券商並沒有那麽統一,比如此次中信暫停私募產品的銷售,是出於謹慎和更合規方面的考慮,但其實並沒有多少券商采取和中信一樣的做法。

  “因為存續項目不受限制,所以大家該賣的還是賣,如果是新開發的項目,反正大家自己按照標準來,比如讓投資人給連續三年的收入證明40萬,並不能說有問題”,上述華東一家中型券商的相關人士表示。

  事實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具體細則出來之前,券商在新規落地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分歧。

  根據新規規定,合格投資者是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二)最近1年末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法人部門。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隻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30萬元,投資於單隻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40萬元,投資於單隻權益類產品、單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怎樣證明算是有兩年投資經歷,什麽樣的資產算是金融資產,家庭淨資產怎麽理解,年收入要以什麽為依據,是交稅證明,還是部門開的收入證明,還是自己出個承諾函,如果看客戶账戶,是不是還要看購買記錄”,有券商人士告訴基金君,整體目前關於合格投資者的認定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它們在實際操作中就會一切從嚴要求,比如,要看交易記錄來證明投資經歷滿2年,然後提供銀行蓋章的資產證明,或者收入證明等,“整個行業都在等細則,所以目前只能按兵不動”。

責任編輯:高豔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