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模仿ins算是優點,那微博綠洲確實成功了一半

文 | 王語欣

編輯 | 方婷

社交再難做,為了肉眼可見的巨大收益,大大小小的平台也得對這座大山發起衝擊。那邊字節跳動的飛聊和多閃從喧囂到歸於平淡,這邊微博又對圖片社交平台下手了。

8月29日,一款名為“綠洲”的App上架蘋果應用商店,後綴為“清爽社交圈”,似乎指向越來越臃腫龐大的朋友圈,一句話說明為“在綠洲,發現美好世界”,又有點神似抖音的“記錄美好生活”。在開發者一欄,赫然寫著Weibo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不同於快手、字節跳動乃至陌陌孵化新產品時的低調,綠洲甫一上線,就迫不及待地跟所有人宣告它跟微博的關係。

從邀請機制來看,綠洲也跟2009年時的微博上線策略高度相似。目前,除了之前被邀請的大V,普通用戶只能憑借邀請碼進入內測體驗。IOS用戶可以直接在APP store裡找到,安卓用戶則是需要通過別人分享的二維碼或者其他渠道才能下載。每個新用戶可以邀請20位好友的規定使其神秘感倍增,而酷似ins的界面設計和產品功能也讓很多人躍躍欲試。

經歷了秒拍和一直播的失敗後,微博能種出這片綠洲麽?

綠洲還是小幼苗:功能極少,設計極簡

不得不說,這是一款很乾淨的軟體。作為一款以“逃離複雜回歸初心”為主打優勢的APP,“綠洲”的的功能極少,設計極簡。

把微博中最主要也最常用的幾個功能挑出來——發帖、轉載、評論、點讚、提醒,去掉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比如廣告,再加上發帖必須配圖才能發表的要求,就是綠洲了。它甚至連私聊都還沒開放,決定要當一個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產品。

在設計上,綠洲倒是沒什麽新穎的點,幾乎就是Instagram的翻版:正方形構圖,選定圖片後的濾鏡選擇,分點讚、標記和原創的“我的主頁”的界面;很難說現階段有什麽原創或中國化的特色。

(左圖綠洲,右圖Instagram)

發現頁的設計可能是綠洲和Instagram唯一區別化的地方:Instagram的發現頁更多是個人或明星的分享展示,在裡面看到的是你感興趣領域的有意思的圖片和視頻,目的性不強;綠洲則更像小紅書,在你感興趣的領域向你推薦東西,更多的是一些穿搭指南、健身訓練或者旅遊攻略。

(左圖綠洲,右圖Instagram)

綠洲現在還只是一棵小幼苗。從9月2日早上開始內測到現在,隨著外部好奇用戶的大量湧入,綠洲也不斷進行功能上的內部調整和系統維護。用戶們大多對清爽乾淨的界面設計比較滿意,但“帖子發不出去”、“搜索功能用不了了”、“找不到刪除鍵”一類的問題也頻繁被提出。第一天的手忙腳亂尚且可以被原諒,但如果後續技術團隊沒有跟上,用戶必然會大量流失。

不過也許今天的程序員們還在忙著調整界面。截止至9月2日晚上7點半,綠洲首頁中“一些有趣的人”的板塊從首頁頂部轉為夾雜在瀏覽頁面中;之前首頁上出現的一些沒有關注的人的帖子也消失了。

(左圖為9月2日下午時,“一些有趣的人”為置頂;9月2日晚上時,“一些有趣的人”被放到了瀏覽間)

模仿Facebook,綠洲能成功麽?

有流量但變現遇到瓶頸的微博很焦慮。自身用戶增長趨於緩慢,外部字節跳動的凶猛來勢更是加重了其危機。微博2019Q1財報顯示,其月活用戶環比增長300萬,只能算是微漲。

為了挽救頹勢,微博在內部功能和短視頻方面也做過許多嘗試,加上新功能“附近的人”,模仿snapchat的“微博故事”等,但都收效甚微。

用戶也許仍會在微博上面獲取信息,但主動發帖的數量卻越來越少。微博的交流感變弱了。微博在這個短視頻瘋長、泛二次元文化崛起的時代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它不酷了。對一個年輕人為主流的社交軟體來說,這是比用戶下沉更嚴重的問題。

這個問題曾經也出現在了Facebook上。2012年,Facebook上市,公司面臨巨大的用戶增長壓力,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更是給Facebook這樣一個以PC端網站為主的公司帶來了巨大衝擊。因為新增用戶量速度逐漸放緩和變現難的商業模式,Facebook在2012Q2財報發布後股價急劇下滑。

也是在同一年,Facebook以10億美金買下Instagram——這在當時是Facebook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交易,後面也被證明是Facebook最明智的投資,Ins輕盈的設計和有趣的內容抓住了年輕用戶的心,Facebook的導流則讓其更上了一層樓。7年前值10億美金的Instagram,如今估值高達1000億美元。

綠洲看起來像是微博對Facebook2012年收購Instagram行為的一次模仿,區別在於前者是內部孵化,後者是外部收購。但在2019年的中國,很難說這樣的嘗試能否成功。時代的變化為其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綠洲的優勢很明顯,一在微博,二在ins。

雖然在現在的產品中,綠洲和微博的唯一關聯只存在於發帖時“同步到微博”的選項,但背靠微博這座大山,無疑可以讓其擁有可能享受到的巨大流量優勢,並且資金和技術問題都能得到保障。

中國版Ins的名頭也為綠洲博來了許多關注度。近年來打著Instagram噱頭宣傳的不少,比如我的生活in記、美圖社區和小紅書,但綠洲從頁面到功能來說都是目前仿得最像的一個,能激起一波嘗鮮體驗的熱潮也無可厚非。

優勢顯著的同時,綠洲面臨的問題也很嚴峻。

時間點是一個大問題。現在離2012年已經過去了7年,中國的用戶行為和美國也有顯著差異。美國社交軟體更新迭代是有規律地遞進的,從PC時代的Facebook到移動時代文字屬性的Twitter,再到圖像屬性的Ins和現在短視頻時代的Tiktok,每次迭代都是循序漸進。

中國則是“跳代”的,這可能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關。就像中國付款方式一下從現金跳到了手機支付,中國人接受信息方式也一下從微博這樣文字屬性的平台跳到了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圖片平台並沒有真正繁榮過。這樣對比,既然我們一向視銀行卡為雞肋,那圖片社交平台是不是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微博綠洲的變現野心

既然如此,那為什麽微博還是想把綠洲打造成中國版Instagram?事情可能沒那麽簡單。

看看綠洲右上角哪個隱蔽的“水滴”板塊,就可以對綠洲未來野心略窺一二。

綠洲至少想做3大業務:商城、會員、打榜和打賞。這幾乎是想囊括社交平台的所有賺錢模式:會員尚不可知,商城學習小紅書,打榜源自微博,打賞則對應各種直播。

(綠洲“水滴”界面,可以看到陸續開啟的內容打賞和投票打榜)

這樣迫不及待地將所有市面上的變現模式都納入新軟體的做法可能與微博最近幾個季度的營收數據有關。最近發布的財報顯示,微博2019年Q1營收3.992億美元,低於此前市場預估的3.996億美元;Q2季度淨營收在4.27億至4.37億美元之間,遠不及市場預期的4.818億美元。

變現一直是微博老大難的問題。有人戲稱微博“年老色衰”,大咖網紅們在微博上賺夠了流量,轉身就把粉絲導流到快手、小紅書上去變現——雖然是調笑,但也反映了微博之困:微博2019Q2淨收入為4.318億美元,廣告和行銷收入佔其中近86%,這也意味著微博除了廣告收入,還沒有太成功的變現模式。

在小紅書下線整改期間上線,有著對標小紅書發現頁和商城功能的綠洲,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微博是如何起家的——2009年7月飯否網下線,2009年9月,微博乘著微部落格平台還熱,飯否網還沒重新上線的空隙,急急忙忙把微博張羅起來了,在短短14個月中用戶量達到5000萬。

另一個問題是,微博為什麽不在內部嘗試圖片社區?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畢竟微博本身的流量就是一個巨大的支撐後台。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

一方面,微博做過很多次內部嘗試,大都失敗了。

面對短視頻的崛起,微博進行了多方嘗試。曾經大力推廣微博故事,發布愛動小視頻,收購“一直播”,無奈卻屢戰屢敗。微博骨子裡帶著的文字基因,加上習慣於使用文字的微博用戶,使得其推出的短視頻功能一直不溫不火。

綠洲的推出則是微博的一次戒斷式嘗試。綠洲內幾乎看不到微博的影子,它希望吸收到的是新一代習慣圖片閱讀的人。

第二個方面是試錯成本。

微博作為一個體量龐大的軟體,向來是處於風口浪尖,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微博中新推出一個功能尚且不易,更不要說改變整體風格,轉型成圖片社區。這樣的大背景下,推出獨立App是最好的選擇。帶著微博的經驗和優勢,對了可以高歌猛進,錯了還可以及時收手,何樂而不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