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左手傳承右手創新,為什麽中國平安能玩轉AI?

AI風潮,正疾風勁吹。9月17日,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正式在上海舉行,先進的人工智能落地應用一一亮相。中國平安旗下兩家“獨角獸”——“平安好醫生”、“平安壹账通”受邀參展,展示中國平安的AI“尖刀”力量。

事實上,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已成為技術發展的前沿代表。國際上,Google、微軟、Facebook、Amazon等公司迅速切入。反觀國內,百度、騰訊、阿里巴巴、華為、中國平安等實力巨頭也積極蓄能。其中,中國平安在AI領域的探索和布局,遠超金融行業的邊界,極具互聯網思維的戰略前瞻。通過高新技術的深度挖掘以及與自身多種金融產業場景的深度融合,讓中國平安技術落地性優勢凸顯,並且在對行業賦能,甚至生態孵化方面成果頗豐。

有歷史:近20年深耕,中國平安AI技術有強支撐

在中國龐大的金融體系之中,為什麽是中國平安引領科技風潮?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或是最好的解釋。

平安的科技探索之路,首先源於平安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的前瞻布局。曾經有保險同業指出,要想了解金融行業未來的趨勢,看看馬明哲現在在做什麽。近20年前,馬明哲就希望保險起家的平安不要居於一隅,有著開闊眼界的他,謀劃將平安打造成一個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一站式”的金融服務,讓打通後的各業務間合作、協同,創造更多的利潤增量和客戶忠誠度。從此,平安走向了整體業務架構的新思考之路。

對於構架的搭建,馬明哲有著長遠的目光,不是三五年,而是拉長到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維度。如何打造互通互聯的整體構架,持續釋放紅利,底層標準化極為重要。於是,平安開始在汲取“他山之石”的智慧上,逐步構想屬於自己的數據後援中心。2002年匯豐的入股更讓設想加速轉化為現實。在匯豐協助以及平安多次赴匯豐巴西小鎮吸取經驗、學習後台服務系統的“內外腦”雙力協助下,2006年平安上海張江後援中心建成,這也成為我國金融行業的首個後援中心,開創了金融服務全國一體化、標準化的先河。

後援中心的建立,使得大量的數據,能以統一化、標準化的形式積澱下來。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看似沉睡的數據卻在人工智能的催化下,成為不可多得的富礦,更成為平安尖端科技的孵化器。海量的客服音頻和查勘圖片,使得平安在聲紋識別、讀圖技術,以及場景化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方面,形成了同業不可比擬的優勢。在當下平安各項科技屢屢全球奪魁的背後,都能一一追溯至當年後援數據集中的淵源。可以說,沒有後援中心,AI賦能的業務流程創新就是無源之水。

以讀圖技術為例,早年間從遍布全國的查勘員定向傳輸,到後來的用戶自行微信上傳定損圖片,海量的車輛勘察圖片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回傳至後援中心,沉澱了無數的影像識別分析樣本,從機器讀圖到AI技術的應用,豐富的圖片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學習素材,使其在樣本識別的精準度方面獲得了極大的先發優勢;而在音頻方面,95511客服以每天服務客戶96萬次,年接觸客戶3.5億次的速度累積了上億條聲音的龐大數據庫,作為日後聲紋識別訓練的樣本庫,最終助力平安的聲紋識別技術實現1秒內高達99.7%的精準度。同時,凡是通過電話進行谘詢、訴訟、報案等接受服務的場景,一旦後續風控發現欺詐行為,可將該聲音提取並將所屬ID納入黑名單,在後續場景中進行事前監控,實現因聲識人。

除了單一技術的領先,在如何將AI技術嵌入金融場景,實現對服務全流程的賦能中,後援集中運營的模式優勢更為凸顯。無論是保單谘詢、核保理賠、客戶投訴還是貸款服務,後援中心幾乎參與了服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更對接了客戶在其中的每一次需求。在無數次循環往複的溝通流程中,平安獲得了豐富而準確的產品細節、服務痛點等供先進科技優化和改善的具體場景以及流程方向。讓科技的賦能不再是泛泛而談,或者千篇一律,而是找到了最優落腳點,實現技術與需改善場景的嚴密貼合。

由此可見,中國平安今日在科技前沿技術人工智能上的領先,並非一蹴而就,而是近20年多方合力的結果,可以說,前瞻戰略、強大的後援中心、海量的數據沉澱、一步一個腳印的科技進階,讓中國平安如今AI技術的探索、應用,有著強有力的支撐。

能落地:富場景、多生態,中國平安為AI提供最佳實驗場

除了強大的技術優勢,中國平安在AI領域的領先,更在於先進科技與多領域應用場景的高度融合。隨著“金融+科技”“科技+生態”戰略的逐步推進,依托尖端的科技實力,平安集團在主營業務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健康、房產、汽車和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多元化的業務場景和全產業鏈的生態閉環,也為如今中國平安AI技術的落地,提供了最佳實驗場。

從多元化的業務場景來看,拓展電銷模式後的保險業,一直存在著客戶隱私泄露、金融詐騙等“痛點”。如今,中國平安利用AI技術,上線聲紋識別技術,以電話銷售人員為監管核心,利用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聲紋進行嚴密的個人身份認證,保證電話銷售人員本人注冊登錄,規範電銷人員行為,從源頭上有效規避資訊泄露、漏洞利用等風險。據悉,該聲紋識別技術由平安科技自主研發,數萬電話銷售人員上億小時的錄音訓練而成,實現智能身份認證,在聲紋識別乃至生物識別領域一馬當先。

其次,在服務端,平安人壽借助人工智能創新服務模式,首次在業內推出“智慧客服”。據悉,作為平安人壽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產品,通過人臉識別、聲紋識別、光學字元識別、自然語言識別、大數據引擎、機器學習等AI技術實現所有業務“在線一次性辦理”。“智慧客服”的推出,將促使平安人壽99%的業務在線上完成,僅有1%的業務處理。

車險方面,中國平安推出“智能保險雲”,其“智能閃賠”將AI應用於車險理賠,重塑作業流程,實現智能圖片識別、秒級定損、自動精準定價和全流程智能風控阻斷。具體來看,針對傳統理賠環節,流程複雜、等待時間較長等問題,平安產險借助圖片智能定損、語音識別、OCR、人臉識別、人證比對等技術,現在只要用手機拍攝上傳事故車輛受損照片至雲端智能定損平台,簡單案件現場就能賠付到账。

由此可見,對已搭建起綜合金融服務構架的中國平安來說,多元化的金融場景為AI技術的運用,乃至整套AI解決方案的產生,提供了最契合的土壤。

除了內部的積極運用,平安的科技能力還向更為廣闊的上下遊產業鏈不斷輸送,並孵化出閉環生態。在健康領域,首先是依托移動互聯技術孵化出線上的健康管理入口——“平安好醫生”,並通過AI技術賦能於自建的醫生團隊。通過完善智能疾病預測、智能分診導診、智能醫療影像篩查等全流程端到端的產品矩陣,實現了在部門時間內問診準確率的有效提升。在線下入口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搭建起標準化的診所準入、運營平台,依托上萬家診所的線下流量匯聚,形成了平安集團醫療生態的線下入口。最後在支付端,通過打通以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賦能的醫保和商保平台,形成了平安集團最終以patient(病人)、provider(服務提供方)和payer(支付方)組成的完整生態閉環。

在構建智慧城市方面,平安將AI技術應用於政務、財政、交通、口岸、金融、安防、環保、教育、生活等多個方面,打造出1+N的智慧城市生態,為AI技術提供了最豐富和高頻的應用場景。以智慧財政為例,在打造政府融資平台方面,運用了AI和大數據建立起智能化的風險、信用評級標準體系,提供融資管道多樣化、融資模式個性化和閑置資金投資競價等多類服務,形成環環相扣、彼此關聯的全方位、全口徑智能管理。

如今,平安已經走進自己的“而立之年”,也明確了未來10年的戰略目標——持續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的戰略。在由危機意識迸發出的創新力驅動下,在雄厚資本實力與強大科研能力的加持下,在海量場景與龐大生態體系的支撐下,“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的三部曲將奏出怎樣的交響,值得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