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葎草的功效與作用

葎草的功效

葎草是桑科,葎草屬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

別名:蛇割藤、割人藤、拉拉秧、拉拉藤、勒草、葛葎蔓。

性味:味甘苦,寒,無毒。

歸經:歸肝、肺、大腸、膀胱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鮮者2~4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功效:清熱,利尿,消淤,解毒。

葎草的作用

主治:治淋病,小便不利,瘧疾,腹瀉,痢疾,肺結核,肺膿瘍,肺炎,癩瘡,痔瘡,癰毒,瘰癧。

臨床應用:

治療肺結核以100%的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4毫升。30天為一療程。觀察880例經鏈黴素、異煙肼等抗癆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肺結核患者,經一療程後,癥狀消失或改善者72例;痰菌陽性47例中陰轉者21例;有空洞的51例中治後縮小或閉合者36例,其中以乾酪性和薄壁空洞的療效較明顯;病灶變化情況,據79例觀察,吸收者51例(64.5%),其中以滲出性和增殖性病灶吸收較明顯。治程中部分患者經肝、腎功能檢查,未見不良影響;個別患者可能因製劑不純,用藥後出現發燒惡寒現象,停葯後即消失。

治療呼吸道炎症取鮮或乾的拉拉秧500克,加水約1000~1500毫升,煮沸30分鐘左右,煎至1000毫升,加調味劑,4~6次分服。臨床治療肺膿瘍4例,大葉肺炎3例,上感與扁桃體炎14例,皆獲痊癒,末發現副作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拉拉藤、野利莧鮮品各1兩,洗凈,切段,水煎兩次過濾,葯汁混合濃縮成100毫升。日服1次,每次60毫升。臨床治療199例,總有效率為60.8%。

治療急性腎炎取新鮮草莖葉切碎,洗凈,混以鹽滷約5~8%,搗成泥狀,盛磁缸中備用。用時取草泥8~10克敷於前囟門部(剪去頭髮),用繃帶固定,3天后另換8~10克,敷於劍突下,3天后再換8~10克,敷於臍下恥骨上方。共9天為一療程,可以反覆2~3個療程。觀察7例,治療後浮腫多在2~4天內開始消退,小便量在12~24小時內增加,腰圍於第2~3天開始縮小,體重在24~72小時開始減輕,血壓自第3天開始下降,尿蛋白於第7~15天轉為陰性,血象及血液化學變化均有好轉。治療中臥床休息及低鹽飲食均按常規。

治療細菌性痢疾取五爪龍藤和葉,水煎,使每毫升含量為1錢。1~2歲每次20毫升,2歲以上每次30毫升,日服2次,4~6日為一療程。臨床觀察42例,35例治癒,4例進步,3例無效。治癒病例的平均退熱時間為1.6天;大便外觀復常時間為2.3天;大便鏡檢正常為2.6天。

治療小兒腹瀉取全草加水適量,濃煎,使每40毫升含草1兩。1歲以內每次20毫升,每日2次;1歲以上每次20毫升,每日3次。治療42例,39例在2天內退熱,33例在3天內停止腹瀉。

治療蛇咬傷取新鮮過溝龍(草)1株(小者兩株),洗凈搗爛如泥,滴入燒酒1~3毫升(以甜酒糟為最好),拌勻使成泥狀軟膏,直接貼敷於咬傷處,外加敷料包紮。每日換藥1次。臨床治療10例,一般2~4天傷口癒合,5~8天即基本消腫而恢復正常功能。

相關配伍:

治膏淋:草搗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頓服,當溺如白汁。(《本草圖經》)

治砂石淋:鮮草莖四至五兩。搗爛,酌加開水擂汁服。(江西《草藥手冊》)

治新久瘧疾:葛草一握(去兩頭,秋冬用於者)、恆山末等分。以淡漿水二大盞,浸葯,星月下露一宿,五更煎一盞,分二服,以吐痰愈。(《綱目》)

治久痢成疳:草乾蔓搗篩,量多少,管吹穀道中。(《本草圖經》)

治痢疾或小便淋瀝,尿血等:鮮草二至四兩。水煎,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癱,遍體皆瘡者:草一擔。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漬瘡。(《獨行方》)

治烏癩:葛草二秤(銼,細淘),益母草一秤(銼,洗淘)。用水二石五鬥,煮取一石五鬥,漉去滓,盆甕中浸浴一時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時辰久方出,勿令見風,明日復作。如入湯後,舉身瘙癢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動,食頃漸定。後隔三日一浴。其藥水經浴兩次即棄之。(《聖濟總錄》葛草浴方)

治皮膚瘙癢:草適量,水煎熏洗。(《江西草藥》)

治癰毒初起(皮色不變,硬腫不痛):草鮮葉一握。以冷開水洗凈,和紅糖搗爛,加熱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瘰癧:草鮮葉二兩,黃酒二兩,紅糖四兩。水煎,分三次飯後服。(《福建民間草藥》)

治小兒天泡瘡:割人藤煎水洗,每日一至二次。忌魚腥發物。(《江蘇藥材志》)

治蛇、蠍螫傷:草鮮葉一握,雄黃一錢。搗爛敷貼。(《福建民間草藥》)

治痔瘡脫肛:鮮草三兩。煎水熏洗。(《閩東本草》)

使用注意

非熱病者慎用。


▍內容圖片來源於綜合網路,不代表本平台意見,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