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食療雖好,但使用不當是會「誤傷」孩子,讓孩子受罪

隔壁小明媽的孩子感冒咳嗽,喝了兩天蔥白水就好了;鄰居張奶奶的孫女積食,用了焦三仙就緩解了;樓上的佳寶拉肚子,小碗大米油就止住了。食療方真的有這麼神奇,包治百病嗎?

當然,我們說食療是最好的偏方,是說食療確實在調理體質方面有很好的功效,但不等於食療能包治百病,也不能代替藥物。

一、食療的前世今生

食療在古代又稱為「食治」,當時的人們發現,有很多的東西不僅可以用來吃,還有調理的神奇效果,經過長期的經驗累積與沉澱,食療便應運而生。

用現在通俗的說法,食療就是利用食物特性來達到調理身體或保健的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食療vs藥物,誰更勝一籌?

很多的寶媽都知道食療有好處,有一定的藥用功效,但對於兩者的區別還是不太懂,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可以用食療,什麼時候該吃藥。

其實,食療和藥物最根本的區別在於:食療是相對溫和的,通過食物進行調理;而藥物則是治療。

碰到很多寶媽都有一個情況。

聽到誰家寶寶輕微咳嗽發熱,給他熬了蔥白水,孩子喝了三天癥狀就消失了;

於是對食療尊崇不已,自己孩子都重感冒39度高燒,也不緊不慢去熬個蔥白水,喝了兩天后,孩子變成重感冒40度高燒,最後沒辦法,去醫院打了三天針才控制住病情。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個例子就很好的證明了食療方是不能包治百病的,在病症嚴重到一定程度後,單純依靠食療方可能不足以解決問題。

食療方在作用程度上是比藥物弱的,一般孩子在生病初期癥狀不嚴重,這個時候寶媽們用上對的食療方效果是很好的;如果病症發展得很迅速或嚴重,這個時候建議寶媽們先帶著孩子去醫院確診治療,再選擇合適的食療方作為輔助調理的。

三、食療雖好,也不能亂用

同樣是感冒,為什麼去打針你和別人用的葯不一樣?因為有的人是細菌感染,有的人病毒感染,致病的原因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同樣的病用藥也不一樣;

西醫,是要看細菌還是病毒感染;中醫用藥則講究寒熱虛實的辨證,食療方也一樣。

還是拿感冒來說,風寒和風熱的食療方區別,這裡需要通過癥狀、部位、外在表現等等來進行區分。

風寒感冒:鼻涕比較清,舌苔薄白,痰液也不濃稠,咽喉部沒有紅腫,咳嗽也不會特別厲害,體溫不會太高但是孩子怕冷。

風熱感冒:鼻涕比較濃而且發黃,痰液也比較黃稠,咳嗽較嚴重且舌苔呈薄薄的黃色,體溫會較高,但孩子一般不怕冷,甚至會覺得熱。

如果是風寒感冒,用薑汁飲或蔥白水都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如果用在了風熱感冒上不僅沒效果,還會加重孩子的熱症。

同樣的毛病,寒症熱症不同,也決定了某個食療方是否能起到作用。食療方並不能對所有的病症都有用。

四、君子要吃,取之有度

大概是食療方有葯食同源的說法,大家都覺得:反正就是吃的,哪怕吃多了也就是撐一會兒就消化掉了。

講個小故事,寶媽們就能明白。

早前有一位寶媽顧問萍姐,說孩子是早產兒,生下來就瘦瘦小小,顯得尤為可憐。寶媽擔心孩子早產會氣血不足,於是在寶寶4個月的時候,每天一碗紅棗枸杞桂圓湯,這一喝就是兩個月。導致孩子才6個月大,就出現了口臭、便秘、容易燥熱等情況。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位寶媽就是典型的「誤傷」了孩子。食療方再好,都是有一定屬性的。如果給孩子長期或大量的濫用錯用,不僅起不到療效,還會「誤傷」孩子,讓孩子受罪。

選擇一個食療方,一定是要在適合孩子目前身體狀況的基礎上。

食療雖然相對溫和,但如果太過長時間過量的去吃,對人體尤其對寶寶也是不好的。多吃一點是沒關係,但長時間多吃或大量的吃那就真的有關係了。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

現在你還覺得包治百病嗎?

看到這裡,寶媽心裡都對食療方有了大概認識。食療方有用,但終究不能與藥物相比較,更不能包治百病。畢竟如果靠吃就可以解決一切病痛,那可真是全人類的終極夢想。

雖然食療方不能「包治百病」,但用對了還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調理作用。食療方相對藥物而言是更加安全的,所以非常多的寶媽都對食療方青睞有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